- 扶贫·脱贫·防返贫:湖南省怀化市调研报告
- 邹吉忠
- 1546字
- 2020-06-25 06:57:15
四、在脱贫攻坚中历练成长
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系工作,使联络员在深入基层、扶贫攻坚的工作中,磨炼造就了人生品格,锻炼提升了工作能力,开阔拓展了工作视野,深化丰富了思想认识。
(一)锤炼战胜困难的品格
联络员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且大部分来自北方,到南方山区派驻工作,面临着语言、饮食习惯、衣着住行、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的重大转变,面临着开展工作的重大挑战,面临着身体、家庭等困难的重大考验。联络员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力投身于地方脱贫攻坚战中。有的顾不上家中年迈体弱的父母,有的顾不上年幼上学的孩子,有的顾不上生病住院的亲人。有的将家中无人照看的老人接到身边一同“派驻挂职”。有的两次三年派驻,将生病的爱人从北京接到地方医院住院,仅早晚探视照顾。有的工作中遇险受伤,瞒着家人稍事治疗后又开始工作。有的受伤、生病,依然坚持工作。有的因清真餐饮无处可寻常常忍饿工作,或在下乡调研中自己背着餐具做饭,成为远近闻名的“背锅县长”。有的自己贴钱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甚至个人租房住。有的出去联系工作、争取项目,自掏腰包安排交通、就餐招待等事宜。经历这些磨炼,联络员进一步增强了吃苦耐劳的意志、战胜困难的毅力,锤炼了终身受益的可贵品格。
(二)提升善于打硬仗的能力
联络员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被派驻到地方时,周围有一些人对联络员持欢迎态度,也有一些人将信将疑,甚至否定、冷眼对待。面对复杂的形势,联络员吃透要求,吃透政策,吃透情况,转变角色,扑下身子,参与到地方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尤其是扎根乡村开展一遍又一遍的入户调研,到县、乡、村一遍又一遍地走访考察,天天日晒雨淋。有些人干的是少数地方干部都不愿意干的事情,有些人干的是地方干部顾不上、不易做的事情。不少人不仅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还能够抓住重点、抓住主流,提出优化方案,甚至提前谋划,抢占制高点,扎扎实实为地方办了一些实事、办了一些好事,得到地方干部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塑造和维护了中央民族大学的一流形象。通过派驻挂职锻炼,联络员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经验,还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培养了敏锐的洞察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仅提升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善于打硬仗的能力,也提升了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拓思想认识新境界
在派驻挂职工作中,联络员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榜样学习,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多听、多看、多思、多干,对基层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对优秀地方干部坚决果断、迅速处置各类问题的作风和工作方式有了深刻体会,对地方工作的紧迫性、时效性有了深刻感受,对社情、民情以及有关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有了深刻认识,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在深入一线扶贫攻坚的过程中,联络员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的工作经验应用到实践中,极大地增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宽度和深度,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产生了新的认识,更加注重实践。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过程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新的理解,更加注重思想和方法引领。在派驻的孤独寂寞中,读书写作,体悟人生,升华了思想境界。
2012年以来,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有效连接了行政分散、交界面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中央各部委,有力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党和国家扶贫战略与规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推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地方脱贫攻坚战进程,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了干部人才队伍培养锻炼,成为治国理政的典型组织创新,成为扶贫攻坚的崭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