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声入心:重塑你的声音魅力
- 赵琳
- 913字
- 2021-04-02 03:02:35
第一节
你的声音就是你的修养
生活中,在公共场合,比如餐厅、电梯里、机场候机室、地铁上,当你旁若无人地大声聊天时,你的音量正“说”出了你的修养。
保罗·福塞尔在小说《格调》里有一段关于两个家庭的生活的描述:蓝先生夫妇常冲着彼此大喊大叫,声音传遍所有房间,而白先生一家总是控制着自己的音量,有时小到互相听不见。两家人音量大小的不同,区分了他们素养之间的差异。
声音所承载着的,不仅是一个个词汇,而且是一种“听得到的仪态”。
决定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是他看到的东西,也是他听见的声音。婆娑世界,耳根最利。人类五种感官活动构成了一个美学的世界。
我们人生的第一堂声音美学课,是母亲给上的。胎动之时,每天听母亲的声音,是温柔之乡,是安抚之美,是对母亲美好仪态的第一印象。母亲说:“你已经学会阅读了。”孩子说:“可是,我还是喜欢听你读。”这是一段电影里的台词,说明人对于说话声音的感受与生俱来。
好声音对人的作用,就像婴儿哭泣时听到母亲的声音会安静下来。“闻声识人”,似乎是一种本能,且人们对于“耳福”的追求总是孜孜不倦。
长大后,我们进入知识课堂“听”课。老师的声音,宽严相济,这种美好的声音,是一种“听得到的仪态”,安静之美、激励之态,让我们在课堂汲取知识,如沐春风。
声音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大自然里,蜜蜂、蚂蚁等昆虫不能用声音“说话”,而是用气味“说话”,即便是智力水平较高的猴子,也发不出清晰的语音。科学家曾试图与猴子对话,但猴子的发音器官并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中,声音的交流也是如此。
你一进家门,心爱的宠物猫在叫,你能看见它表情不愉快,如果你问它:“宝贝为什么看上去如此不开心?快告诉我原因好吗?”你特别想让它告诉你原因,告诉你刚才发生了什么。但它只能发出叫声,表达“要什么”,不能表达“为什么”。人类的脑和身体与其他许多动物都很相似,但在说话和思考这两种能力上,却是独一无二的。
人类从遥远的古希腊广场演讲到如今的公众讲话、会议座谈、宴会致辞、舞台朗诵……“言为心声”,人之性,动于心而形于声,我们发出的声音传达了我们内心的意念,以应身外之物。声音不只是物理上的传播,也是美学意义上的表达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