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俭奢故事(下)
- 张国钧
- 1038字
- 2020-08-27 16:21:26
5.晏婴以“俭”为师
晏子(前578年—前500年),名婴,字平仲,亦称晏平仲,春秋时期莱州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他长期任齐国相国,先后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以节俭力行而名显于世。
晏子一生俭朴,廉洁奉公。早在居父晏弱(恒子)丧时,晏子就大胆冲破繁缛礼仪,从简行事。他做了宰相以后,“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过着“食不足,肉不给”的清苦日子,节余下来的俸禄常常用于赈济贫困的亲友和百姓。有一天,晏子正在家吃饭,来了一位景公的使者,晏子就分食一半给他吃,结果两个人都没有吃饱。使者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感到十分惊讶,于是派人给晏子送去很多钱,让他用来招待宾客,还打算把物产丰厚的都昌赐封给他。可他坚辞不受,说:“我一直把俭朴作为自己的老师,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奢侈、纵欲。如果我接受了您的赐封,岂不是把老师丢掉了吗?”
晏子每次上朝,总是身着布衣,他的一件大衣一直穿了三十年。他乘坐的马车破旧不堪,驾辕的驽马骨瘦如柴。一天,齐景公看见晏婴乘坐的旧车后说:“是不是我给你的俸禄太少了,你的车子这样破旧?”晏婴回答说:“我的车子虽然破旧了些,马也瘦弱了些,但还是能用的。”景公于心不忍,便让人给他送去一辆豪华新车和数匹壮马,但晏婴没有收。景公让人连续送了三次,都被晏婴拒绝了。景公有些不悦地说:“你不接受我送的车,以后我也不坐车了。”晏婴说:“我身为您的大臣,要求满朝文武厉行节俭,以减轻百姓负担,您让我坐这么好的车招摇过市,如果其他人也学我的样子,上行下效,我也说服不了他人,这样必然造成全国的奢靡风气,到那时局面就无法收拾了。”此后,晏子仍然敝衣旧车如故。
晏子虽然是“三朝元老”,但他的居室极其简陋。齐景公于心不忍,就对晏子说:“你的住宅临近闹市,低洼不平,而且雨天泥泞,晴天扬尘,请你迁到一块高地去住吧!”晏子则笑着说:“我的先人就住在这里,我对国家没有作出什么贡献,我能平安地住下去已经很过分了。况且,我住在市场附近,每天早晚到市场上买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对我来说很方便。”不久,晏子出使鲁国,齐景公趁此机会派人强行搬走了晏子左邻右舍的百姓,在原地为晏子建造了一座宽大明亮的宅第。晏子出使归来的路上,听到了这个消息,便把车驾停在齐国都城的郊处,并派随从请求景公拆去新宅,恢复旧室,迁回邻居。齐景公开始拒绝了晏子的请求,后经陈桓子斡旋,才勉强答应了他的条件。晏子死后,按照他生前的遗愿,葬于故宅,后人名为“清节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作诗赞颂晏子:
晏婴不满六尺长,高节万仞陵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