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陶侃做州官日运百甓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官至大司马。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侃初为县吏,渐至郡守。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生活简朴。无论仕途顺利,还是遭遇挫折,都始终如一,毫不松懈。他曾受到王敦排挤,放任广州刺史。史书记载,“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甓,即砖。他在广州,没事的时候总是早晨把一百块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保持辛劳的状态。”

325年,陶侃被东晋皇帝任命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并任荆、江二州刺史。他反对当时流行的以清淡为高雅,以实干为庸俗的社会习俗。上任后每日正襟危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处理军政事务。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他在指挥造船的时候,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撒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做钉装船。人们都佩服他料理事物的节俭和细密。陶侃严于律己,对部下要求也很严格,属下人因闲谈或游戏误了公事,如果是文官就把他们的饮器、玩具统统扔到江中;如果是武官就鞭打他们。有人送他东西,他一定要打听清楚,如果是个人劳动所得,即使东西很少,他也十分高兴地收下,并回赠送礼者两三倍的物品;如果所送东西来路不明,他就会严加谴责,并拒绝接受。有一次,他出外巡查,看见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未熟的稻谷。陶侃问这个人:“你拿这把稻谷做什么用?”那人回答:“是走路时顺手从路边田中拔的,没有什么用。”陶侃听后大怒说:“你自己不种庄稼,怎能随意毁坏别人的稻谷!”当即把这个人鞭打了一顿。由于陶侃的劝导,百姓们都勤勤恳恳地耕田种地,家家都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