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国衣冠拜冕旒:唐代卷
- 陈炎
- 1014字
- 2024-11-01 15:18:08
外露筋骨、峻于古人的欧阳询
如果说,虞世南的“内含刚柔”还只是一种潜在的变化,那么欧阳询的“外露筋骨”则是一种显在的变革了,详见《梦奠帖》(015)。欧阳询比虞世南大一岁,却又比后者多活了三年。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不仅同样经历了由陈入隋、由隋入唐的历史变故,而且在书法创作方面也有着更为丰硕的成果。唐代张彦远的《书法要录》辑张怀瓘《书断》云:
015 欧阳询《梦奠帖》
询八体尽能,笔力劲健,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旋电檄,掀举若神。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为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奇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从这段文字可知,在书法创作方面,欧阳询比虞世南更全面,也更有特点。说他更全面,是指他触类旁通、八体尽能;说他更有特点,是指他峻于古人、不避危险。有学者分析:“欧阳询的楷书来源,是由汉碑而转入北碑,从而打下良好的楷书基础。《九成宫醴泉铭》包含的成分,就有汉碑→北碑→北齐→晋王右军的风韵。”因而他虽然也取法“二王”,但较之虞世南的书风,却更多了几分险峻劲健的北方色彩。据《旧唐书》本传记载,欧阳询相貌丑陋而身材矮小,可字迹却仿佛堂堂正正的伟丈夫。当时的高丽曾几次派遣使臣慕名到唐朝来求欧阳询的书法作品,高祖叹之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其实,若以盛唐颜真卿、中唐柳公权的标准看,欧阳询的书法还真算不上魁梧,但在初唐人眼里,他那棱角分明、外露筋骨的行、楷之作,已足以“峻于古人”,“可为动色”了。
欧阳询不仅在书法实践方面确立了“阳刚”的理想,而且在书法理论方面也开创了“重法”的先河。他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书法“八诀”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偏爱:
丶 如高峰之坠石。
似长空之初月。
一 若千里之阵云。
丨 如万岁之枯藤。
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如万钧之弩发。
丿 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乀 一波三过笔。
在中国书法美学史上,晋、唐是两个至为重要的阶段。晋书崇尚趣韵,卓尔不群;唐书尊重法度,力透纸背。自欧阳询始,所谓“唐人重法”,便被注入了一种阳刚之气。无论是“高峰之坠石”“千里之阵云”,还是“万钧之弩发”“犀象之角牙”,都是对朔北雄健之风的憧憬、追求与企盼。也许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种“不避危险”“伤于清雅”的书风没有虞世南那杏花春雨、小桥流水般的创作来得温柔、含蓄,但它却进一步显示了北风南渐、阳刚崛起的美学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