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 寻觅鸟
  • 粽儿猫
  • 2051字
  • 2020-02-06 23:57:10

高速路两边的景色一点点地发生变化。一开始,还只是害怕人发现了似的暗渡陈仓,仅仅是满山的松柏悄悄地变成了竹林;后来。干脆明目张胆地大刀阔斧,周遭的山麓陡然变得险峻起来,且全部由苍翠的树林覆盖,没有一处裸露的山地。

于路同行的汽车也明显少了许多。遥已经睡着了,小王轻轻地关上播放器,甩了甩脑袋,将车子保持在一百码的速度,驰骋在宽广的高速路上。

车子在池淮镇出口下了高速,一路沿省道方向朝古田山方向开上十多分钟,很快就到了路口村。开化龙顶茶文化园很好找,亦或说相当醒目。不消说那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群,单单是迎面而来的那桩用红漆写着“茶文化园”的巨大树桩,就足以让人印象深刻。

园区大门用以拦车的自动栅栏铁门缓缓打开,一名身穿深灰色中山装的男子走了出来,朝摇下车窗的小王说:“请在前停车场内停车。”

走下车子,小王看到几幢彼此连结的古宅一字排开,曲折的长廊与整齐的草坪构成了禅意十足的园林庭院。在巨大的三层仿古木制门廊前,摆制了一组铜质雕像,刻画的是两个小和尚观看一名老和尚运墨写字,雕像表面覆盖了一层墨绿色的铜锈。除此之外,在草坪东北角还立有一樽朱元璋塑像。

不少人员在园区内自顾忙着,有的清扫地面,有的打理草坪。男人们清一色穿灰色中山装,年长些的女保洁员们上身穿白色对襟棉夹袄,下身着黑色棉麻阔脚裤。还有一些年轻的姑娘们身穿改良版交领盘扣蓝夹缬汉服,忙于在几幢建筑间的走廊上奔走,她们有的手里捧着文件夹,有的手端盛放茶具的托盘,衣服在袖口处开了撞色挽袖。

“欢迎来到开化龙顶茶文化园!我是总经理鸱。”

引导小王停车的男子笑着迎上前。小王这才看清对方一头乌黑的短发,单眼皮,眼睛不大,但干练有神;身材并不算魁梧,但给人一副挺拔敏捷之感。或者是因为他身穿那套一尘不染的针织中山装的缘故亦未可知。

在鸱的提议下,小王和遥随他一同先参观了开化龙顶茶博物馆。博物馆离园区入口仅有百米距离,是一幢以青砖砌成的高大建筑。除了两面用黄铜漆就以讲述历史变迁的文化墙,大部分展品、文化内容介绍均展示于墙面上、展台内。

“开化龙顶茶的前身,是开化芽茶,”鸱边走边介绍,其声音嘹亮清脆,底气十足,听起来早已对讲解一事轻车驾熟。“早在明朝崇祯四年间,开化芽茶就被列为贡茶,被称为‘土贡’,品质上乘。相较于团茶,芽茶有个特点,它的滋味会随时间而有所流失,所以到了清朝光绪时期,本地官员勒令百姓专门用黄绢包裹旗号茶篓,每年限定时间快马加鞭送至皇宫。‘益龙芳’是开化龙顶茶行业当中最早经营上乘茶叶交易的老字号茶馆,这里生产的开化芽茶曾一度被封为贡芽……”

鸱说,明朝以前没有散茶。

“早期的茶叶主要是以团茶、饼茶的形式进贡朝廷,上面还会印绘龙、凤的图案,因此被称为‘龙团凤饼’。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时,觉得团茶、饼茶喝起来太麻烦,制作、加工工序也太过繁复,劳民伤财,为此下令废除团茶进贡,而改为散茶上贡。从此以后,新的贡茶体系产生了。开化芽茶在古代又称为‘眉茶’,采摘时专门于清明、谷雨节前挑选茶树最嫩的一芽一叶为原料,滋味香气都出类拔萃,又因为炒制后的茶叶形状如同针,极为独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专家投入精力恢复历史上的开化芽茶,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一座叫‘大龙山’的山上找到了一个名为‘龙顶潭’的本地土种茶叶,这种茶叶炒制后很快被评选为名茶,所以,开化龙顶茶的名字因此而来。”

“大龙山?”走在小王身后的遥不禁问道,“那是一座山?不是茶叶牌子?”

“也是一个品牌,”鸱说,“一直由我们生产。”

“可你们这不是益龙芳老字号吗?”小王问。

“两个品牌都在这里来着,生产的茶叶定位有所不同。”

“说起来,我可知道那个大龙山牌的龙顶茶呢。”遥说。

“是吗?”鸱笑着看她,“惭愧得很,这个牌子远不及益龙芳出名。说起来有些自私,但大龙山被鄙人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一直定位为出品可遇而不可求的土种茶叶,市场方面也从未推广过呢。”

“千岛湖阿尔法酒店的董事长夏鲌,似乎常年喝的都是大龙山牌开化龙顶茶。”

“啊……”鸱不住地点头,“鲌正是我们的老友呢,他的茶叶一直由我们供应,说好了每年都留着他的那一份,可是,阁下怎么会认得他?”

小王介绍说:“遥是鲌的小姨子。”

鸱对遥连喊了好几声“幸会”。

“鲌那个家伙,是个懂茶的好手。要我说,比好茶更难得的,是他那样的饮者。”

不知是不是触及到亲见过了的茶叶,遥一下子变得对眼下的文物、资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动不动地主动询问鸱有关绿茶、开化龙顶茶的知识,谈及妙趣之处,她甚至与鸱一同欢笑起来。

“万没想到遥小姐竟然对茶叶如此感兴趣,”鸱说,“是被鲌那边影响到的么?还是学这方面的专业?”

遥摇摇头。

“并不,只是对传统的东西异常着迷,尤其是接触过的……父亲倒是特别爱喝茶,喝的也是鲌给的大龙山茶叶。”

“诚然,好的茶叶并不只是泡开了、喝下去那么简单。聚在一起共同品尝一壶好茶,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志趣;送给同样爱好并懂得欣赏的人,就算不在一起品饮,也能彼此通晓类似的直感……这恐怕是中国人之间特有的一种共鸣吧。”

鸱如此说着,继续陪同小王和遥参观博物馆剩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