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满眼尽是最后期限

成为一名像格洛·瑞亚那样赫赫有名的大律师,是李晴由来已久的愿望。为此,李晴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这件事上,对于接手的每一个案子她都很用心地对待。兢兢业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李晴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客户的好评。

工作上的小有起色,大大地激起了李晴的虚荣心,似乎再努力一把,她就能攀登上格洛·瑞亚那座高峰。原来梦想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抵达,在李晴这样一天天的自我催眠中,她的工作效率也大不如前。对于工作上遇到的那些琐碎的事情,她能推给别人就绝不会自己做,实在推不掉的就先拖着,积累得够多了就将它们集中起来处理。如此一来,还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日复一日的闲散,使李晴不知不觉成了“拖拉斯基”中的一员。当她意识到时,已经“百拖成精”。拖拉成性后,她也想如从前一样努力地做好每件事,然而一切都与她的愿望背道而驰。陷入拖延的怪圈后,每天一睁开眼,李晴就觉得有无穷无尽的事情在等待着她。为此,她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摆脱被动的窘境。

这天进入公司后,李晴打开电脑,心中谋划着在路上酝酿的案件小结。她刚建好一个文档准备着手写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个小窗,上面刚好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李晴心想,反正案件小结已经打好了腹稿,先看一下新闻也无所谓。于是她浏览起了新闻,紧接着又查收邮件,登录QQ,习惯性地为自己泡一杯香浓醇厚的咖啡。端着泡好的咖啡回到位置上后,这下应该写案件小结了吧?但李晴觉得,为了严谨一点,还是再“梳理”一下案件吧。稍感疲倦后,她又选择听音乐来缓解。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都耽搁在了李晴所谓的准备工作上。

吃过午饭,本该进入写案件小结状态时,李晴却发现先前的灵感已经消失殆尽。为了找回先前的思路,她竭力回想着最初的想法,却发现越急越无济于事,最后只得放弃她潜意识里所认为的“最完美的想法”,重新整理思路。这时距离下班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李晴心中不由得一阵焦虑,脑子里还未成形的思路也跟着乱成了碎片。所以在别人下班回到家已经吃过晚饭时,李晴才写完案件小结。

写一个案件小结,完全可以在工作的八小时内搞定,李晴却用了十多个小时,这种拖延让她对工作越来越疲于应付。在最后期限前一刻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后来演变成到最后期限也完不成。公司领导看她一直在公司加班加点地努力,就一次次原谅了她的“来不及”“没做好”,然而这些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公司负责人还是对其作出了开除的决定。

李晴被开除那天,负责人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拿出了一叠厚厚的“账单”:5个没有完成的案件小结,20个应该约见却没有约见的客户,3场稀里糊涂的法庭辩论,20份没有任何背景调查的报告,30个客户的投诉……李晴带着愧疚的心情,在众人的目光中离开了公司。

丢掉工作,是李晴为她的拖延付出的代价,那么,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期限之前呢?在李晴不自主地陷入拖延的怪圈后,接到任务时总会莫名地产生一种无来由的安全感,以为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就想着偷懒一下也无所谓;到该开始时,又会找各种理由进行推托,毕竟还是闲着比较舒服;为时已晚时,又会习惯性地自欺欺人:现在做还来得及,算上睡觉的时间也没问题;最后期限完不成时,开始痛下决心,发奋立志:下次绝不这样了,一定要与“拖拉斯基”说再见。

拖延,实际上就是自我期望过高,喜欢为自己设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如果将完成任务比作从一根十米长的外表平整的圆木上走过去,那么把它放在地上,任谁都能轻而易举地走过。倘若对结果的期望值过高,这根圆木就像是被架在水深没顶的河面上,我们走在上面就会时刻担心自己掉下去,即对失败的结果充满了恐惧,担心失败带来的心灰意冷,害怕成功后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我们不敢也不愿迈出第一步。最后期限则是最后关卡处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起初因为感受不到火的温度,我们总是觉得它离我们还远。但当我们离它越来越近,被灼烧的那种痛感越来越强烈时,就不得不用尽全力冲过去,努力赶在最后期限前赶完任务,至于质量,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把事情拖到最后期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喜欢上最后期限前拼搏的快感,享受最后期限过后突然的放松。“拖拉斯基”们几乎无一例外,如计划用时一周完成的事情,结果最后两天的“突击”就把事情搞定,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陶醉于自己的高效率,自我表扬时这种“效率”就会得到肯定。时间一长,脑中会形成这样的观念:比如在某件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绩却不理想,就会觉得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短暂地“突击”却可以取得不错结果。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最后期限式的拖延会被强化,为了让自己输得不太“丢脸”,我们往往会将事情拖到最后期限,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愿,也会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没用尽全力,如果早开始一天,或许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如果我们总是靠最后期限这把火来逼自己完成任务,迟早会有烧到自己的一天,而且时间一长,就会对最后期限形成依赖。一旦被最后期限烧到屁股,就会陷入李晴的“噩梦”,并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摆脱最后期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为了避免李晴式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必须认清最后期限的危害,马上行动起来,拿出屡败屡战的勇气与拖延作斗争,能早点完成的任务尽可能地早点完成。改变自己,从点滴做起,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预想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