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面部表情会随着内心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有很多时候我们会掩饰这些情绪,但是只要一个人的内心出现了情绪波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他的面部找到对应的线索。
第一节 常见的个体表情
人类面部可以形成一万多种表情,其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表情有三千多种,为了便于研究个体表情,我们将表情划分为喜悦、忧伤、愤怒、恐惧、惊讶、轻视、反感七大类。这七类表情分别通过眼、眉、口、鼻、耳、脸颊、额头、下巴等器官和表情肌肉之间的配合而形成。
现在,我们来分别剖析这七种表情的各自特征:
1.喜悦。当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时,他的面部就会呈现出脸颊上扬鼓起、眼睑收缩、眼角向上弯曲并形成鱼尾纹、眼睛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眉毛微微弯起等表情,整个面孔也会看起来阳光明媚,充满感染力。
2.忧伤。当一个人感到忧愁、悲伤的时候,他就会额头轻皱、眉毛紧蹙、眼睛眯起、眼神深邃且沉重、嘴角向下拉、下巴轻颤。
3.愤怒。人在感到愤怒时会眉头拧起、双眉向下、嘴唇紧抿、两眼拉近、瞳孔放大、眼神充满火药味和侵略性、下巴前伸,此时心中的怒火一触即发。
4.恐惧。人在感到恐惧时会表现为眉毛上挑、眉头皱起、双眼大睁、瞳孔缩小、张口结舌、脸色惨白。有的人会表现为双唇发紫且哆嗦、牙齿打战、闭上嘴巴或者轻微张口。这就说明这个人在为某件事物或者即将到来的事情感到惊恐。
5.惊讶。人在感到惊讶时的表情和恐惧有些类似,眼睛和嘴巴都张大,但是惊讶时眼睛和嘴巴是处于松弛的状态,眉毛轻微向上抬并且眉头没有打结、瞳孔放大、眼睛投射出不信任但感兴趣的目光。
6.轻视。人在持有轻视或者蔑视的情绪时,微微上扬的嘴角是最好的体现,一般可将其理解为冷笑、讥笑或得意笑。此外,眼神会忽视对方,或者呈现出居高临下的状态。
7.反感。人在感到反感时,眉毛下垂、眼睛眯起、视距缩短、眼神饱含着排斥和厌恶、鼻子微微皱起或者嗤鼻、上唇微微抬起。
如果说表情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那么个体表情则隐藏着人们最真实的心理。个体表情几乎是一闪而过的,这种表情变化之快不管是表情的主人还是观察者都很难察觉到。即便是在实验过程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个体表情被发现,也就是说,相对于人们有意识地做出的一些表情,个体表情更难以被人察觉。
尽管我们经常忽略个体表情,但是我们的大脑依然会受其影响,从而改变对别人的态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商场中导购员对衣着寒酸的顾客笑脸相迎时却闪过一丝轻蔑的嗤笑,大多数顾客都不会察觉这个表情,但是大脑会受到影响。如果对方笑的时候只是一边嘴角上扬,并且眼角没有形成鱼尾纹,大脑就倾向于认为对方是在冷笑。
生活中,除了上述这七大类的表情,还有很多其他个体表情,比如,瘪嘴就是典型的犯错、受委屈时的表情,而低头俯首是在羞愧时的动作表情等。通过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个体表情并与人们的真实表情进行比较,我们基本上能够做到对交流对象真实的心理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同时生活中还有一些蛛丝马迹会告诉你这个人是否诚实,如个体表情的持续时间都非常短,一般不会超过1/5秒,如果有的人做出恐惧或者惊讶的表情后,该表情的维持时间过长,那么他就很可疑,这多半是并非出于本心而伪装出来的表情。
第二节 每个人都是伪装高手
在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中有这样的描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是说千里马之所以从马群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有了能够辨别出它的才能的人,千里马才体现出自身所具备的价值。人类社会中同样有着这样的现象,要知道人类是善于伪装的,如果我们只通过对方所表现出来的一面就去给这个人打上标签,这是很武断的行为。如果不能了解当时的准确信息,就不能正确地探知对方的真实意图。
也许你身为人父、人母,或者是家中长辈、族中长者,又或者是为人子女、兄妹等,你一定会在社会中承担一个或者多个角色,只要在这个社会中生活,那么你就必须与其他人打交道,必须处理和自己有关的人际关系。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选择和判断,然后做出一个又一个决定,从一个生活阶段进入另一个生活阶段。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朋友和陌生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个人喜好。
在和这些人相处的时候,我们的一些话语或者行为会引发对方的认同或者反感,在一些负面情绪产生后,如果对方直接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就能知道对方真实的内心情绪。如果对方因为场合或者彼此之间的关系等原因选择隐藏真实情绪,我们自己又没有察觉到对方的异常,就会导致负面情绪不断激增,直到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会因为一些原因而撒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是如何去判定他人的言语是机会还是圈套?中国人都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每当我们和家人通电话时,总是听到父母一个劲儿地说自己很好,那么他们是真的过得很好还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朋友间聚会,有的人显得热情似火,有的人显得沉默寡言,热情似火的人就真的开心,而沉默寡言的人就真的不悦吗?在面对危险的时候能保持淡定,或是内心中明明是厌恶却能装出喜欢,撒谎的时候又十分真诚,这样的人是本性善良还是大奸大恶呢?这些都是人生百态的缩影。
人之所以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理安全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戒备心、防卫心,没有谁愿意随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脆弱或者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
但是不管人们如何会演戏,都很难控制自己的个体表情,也就是说个体表情是装不出来的。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能力,就能够真正了解对方,事事洞察先机,不仅能讨家人、爱人、身边朋友们的喜欢,也能在社会、集体中得到领导、长辈的器重,对自己的生活、事业提供巨大的帮助。
第三节 从个体表情看透内心
大家都知道面部表情会随着内心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有很多时候我们会掩饰这些情绪,但是只要一个人的内心出现了情绪波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他的面部找到对应的线索。
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表情?
这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
第一,自然而然的表情是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真情流露能够帮助我们排解心理压力,不易患上心理疾病或其他疾病。
表情从广义上来说属于情绪的一部分,神经心理学也将表情纳入情绪之中,认为表情是神经系统对刺激源进行分析和判断之后,所产生的某种兴奋或压抑的情绪,并指挥身体做出反应和应对。也就是说,内心情绪一定会有外在的表现,表情的产生完全受控于大脑,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大脑可以让面部肌肉组合出不同的表情,而且不管是神经系统还是情绪的外在表现,都同样具有生理意义。
第二,表情同时也是一种可以人为操纵的面部动作,能够帮助我们掩饰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免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影响人际交往和沟通。
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规则,而人与人之间交往时会下意识地遵循这些规则,有了约束就意味着不能随意表达自身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真实情绪的表现就会十分隐晦,相应则会产生“伪装表情”。
由此可见,我们自己做出的表情以及看到别人做出的表情既可能是真情流露,也可能是刻意伪装的。真实表达内心想法的表情总是转瞬即逝,如果想在这个纷杂的“假面舞会”中准确捕捉他人真实的内心情绪,分析表情(尤其是那些经过操纵和伪装的表情)背后的秘密,就需要我们更加细心地观察和留意个体表情。
“基线表情”帮你看透陌生人的心
上文讲到表情是具备生理意义的,也就是说,有表情但不一定有情绪。从出生开始,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可以轻松地做出很多表情,有些表情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比如,我们紧闭嘴唇,除了可能是因为自我抑制的情绪表现之外,还可能是阻止自身呕吐欲望的表现。再如,在和某个陌生人交谈时,对方习惯性地嘴角上扬,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他的内心已经开始排斥或者蔑视我们了吗?这个人很可能本身就有抽动嘴角的毛病。这就给我们借助个体表情去判断一个人的内心带来很大的阻碍。
所以我们在用个体表情判断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情况的时候,不能忽视对对象的了解熟悉程度。面对熟悉的朋友,可以直接对照个体表情进行判断,而面对陌生人,则需要先观察对方自然情况下的面部表情,在自己心里设定一个“基线表情”,然后在交谈中观察对方超出“基线表情”之外的个体表情,并根据“基线表情”来对它们进行判断。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志愿活动,目的是测试学生的知识范围。参加这次测试的志愿者分为A组和B组,一个A组成员和一个B组成员组成一个团队,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团队的测试。具体规则是:由老师出10道题,答对1题,每人获得10美金;题目难度很高,但是有现成的答案放在那里,而老师在把题目念到一半的时候会借故离开一段时间,然后返回教室继续出题;等测试结束后对每个A组成员进行单独采访,并将采访过程录制下来。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B组成员都是学校雇用的“托儿”,老师借故外出也是事先设计好的。在老师不在的这段时间,B组成员会故意鼓动A组成员一起偷看答案,以便获得更多的奖金。在测试完成后的单独采访时,提问人会提很多问题,比如参赛感受、所修课程等问题,在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提问人会假装无意地问A组成员:“老师离开的时候你有没有偷看答案?”结果在采访结束之后,每个A组成员都觉得这只是普通问答而已。
随后一位心理学教授给自己的学生播放了一组采访视频,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哪些人在说谎。下面是一位学生的判断思路:第一位女生眼神散乱,撒谎;第二位男生经常单肩抖动,撒谎;第三位重复问题,撒谎;第四位揉鼻子,撒谎;第五位回答问题时眼睛一直向右看,撒谎……结果在10人之中,他认为讲真话的只有2人。整班学生的判断结果基本类似,理由也差不多,但是真实情况让人难以置信,教授播放的这组视频中,10个人都没有说谎。
后来,教授针对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同样的测试,结果判断准确率大都不到50%。所有职业人群中教师和警察的正确率最高,将近80%。其中有位判断准确率很高的教师坦言:“我从他们走进采访室的时候,一看到他们的脸,就知道他会不会说谎。”这明显是职业使然,经验老到的教师一生中监督过无数场考试,很少有学生能够逃过这双“法眼”。
而警察却是有依据地进行推断,他们使用了“基线表情”这种方法。他们在看视频的时候会先仔细观察A组成员的面部表情,在心中建立一个“基线表情”,也就是对A组成员在回答一些不会说谎的问题(如姓名、专业、年龄等)时的反应进行观察,因为A组成员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面部会自然地呈现一些表情,这些表情就是“基线表情”。在问到关键性问题时,A组成员如果说谎,那么他们表现出来的表情一定会不同于“基线表情”。
所以,要想通过个体表情来判断陌生人是否说谎,一个可靠、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基线表情”。这是因为它是人们自身真实情感的流露,是自然的神经反应,而在违反内心真实情感、制造假表情的过程中,被测试者就会做出区别于“基线表情”的表情。
在使用个体表情分析真实心理时,还要注意刺激源与被测试人的个体表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比如,我们在对测试人进行负面刺激时,他不应该出现兴奋、开心、满意等正面积极情绪。根据逻辑关系分析,不仅可以预测被测试人的个体表情反应方向,还可以弥补假表情与“基线表情”对比结果相同的情况,再结合情境判断,这样得出的结果会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