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皇庄不假,但是也紧凑。因为他自己养了一帮兵
史上的渭水之盟。对大唐人来说是渭水之难,渭水之耻辱
当年突厥来到渭水边,离长安城只有40里
别以为这距离远,草原大军20万人,隔着渭水,那就是天然的屏障
李世民没有迎战。而是让使臣去见各个部落头人。分化他们
而突厥派使者进城,耀武扬威,也是为了试探,李世民不买账,当场下令关起来
群臣相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武将请命:死战
李世民转天放了突厥使者。果然突厥前来要求讲和。
第二天,李世民同颉利、突利在渭水便桥上再次订立了双方和好的盟约。唐朝放出了执失思力,突厥退了回去。
事后,萧瑀问李世民:“颉利求和之前,各位将领争着请战,陛下不允许,叫他们引军后退。对这种做法,臣等也有怀疑。可是,后来突厥自己退了,臣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李世民的回答是:“突厥士卒虽多,但不严整,估计他们只是讹诈我们,要我们多给些财物而已。当他们请求讲和的时候,可汗独自在渭水的西边,他的将领都来拜见我。那时,如果用酒把他们灌醉,然后突然袭击,那简直是摧枯拉朽,用不着费多大事。
要是再命令大将率兵在豳(bin)州埋伏起来,等突厥士卒逃到那里时,前后夹击,消灭他们易如反掌。可是,我没有那么做,为什么呢?因为朕刚刚即位,国家还不安定,百姓也不富足,所以不打为好。战事一开,一定有很多损失。突厥失败了,那就结下了仇,必然认真准备,借机报复,这样,朕就不能专心治国了。
所以,采取讲和结好、送它礼物的办法,它得到东西,自然退去,以后就会骄傲懈怠,不再振作,那时我们看准时机,一举可以把它消灭。”
“原来如此”
“要想得到什么,必须先给别人一些,道理就在这里。您明白了吗?”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很高明。
突厥虽然退兵了,李世民知道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他亲力亲为,加紧练兵,准备有朝一日,彻底解决突厥。李世民亲自训练禁卫部队,每天领着几百将士,在宫殿前面教他们射箭。
练兵的地方就是显德殿正前整理出的广场上
《书·文侯之命》:“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孔传:“当简核汝所任,忧治汝都鄙之人,人和政治,则汝显用有德之功成矣。”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功。显德殿的显德,由此而来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世民在这里登上皇帝宝座,随后就一直在这里听政。
显德殿是李世民的办公场所。这是一个绝对的禁地,即使是大臣带刀进入这里,也是死罪,何况是这些舞刀弄枪的将士?
李世民对将士说:“外族侵扰,自古以来都有。问题在于边境稍一安定,君主就安逸享乐,不注意备战,所以外族来,无法防御。现在,朕不叫你们修花园水池,盖宫殿楼台,而是让你们专练射箭。没有战事的时候,朕当你们的老师;突厥来侵犯,就作你们的统帅。这样,也许百姓可以平安一些吧!”
李世民每天在显德殿里办公,而外面就是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刀声剑声喊杀声,声声入耳。
眼见显德殿外每天都有几百名军士在那里打打杀杀,许多大臣为此惊得冷汗不断,急得直摇头。
贞观元年正月李世民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来显德殿的谏官是干啥的?那就是挑刺的,都是硬骨头。那可啥都敢说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纷纷向李世民进谏:“国律有规,有敢带兵器入皇宫者,必杀无赦。但是陛下现在却让这些普通的军将每天在您身旁舞刀弄枪,这成何体统啊?哎呀,你看我话还没有说完,那边又有枝箭射过来了。他们万一砍到陛下怎么办?就算不会砍到陛下。砍到皇宫里的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所以,为了社稷着想,还请陛下收回成命。禁止士兵在此训练。”
可是大臣反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皇城骑马,持剑上殿这些有殊荣才行,那是荣誉。现在这些兵凭什么可以?
李世民当然懂这些,皇帝倒台了你们不过换个主人。真正丢脸的是他李世民,所以对这些劝谏置若罔闻,并不采纳,坚持每天上朝前组织数百名军将在显德殿外操练。有时候他看别人练得高兴,还亲自走到队列里和他们一同操练。对于训练表现优秀者。还给他们丰厚的赏赐。
这些训练的就是将兵,作为百夫长,千夫长的储备,古代军队中,他们就是骨干力量。想指挥一支大军,令行禁止,如有臂使,那就是靠着他们这些骨干力量。
用现代军队的话说,这些就是班排连营的干部力量,有他们在,军队的建制不灭,军旗就不会倒下去
朝廷用度紧张,宫里低洼闷热,可是李世民有哮喘的毛病,大臣们要给李世民修个高点的大殿,被李世民反对搁置。
李世民这样显德殿前练兵,也同样被群臣反对。
结果导致这些兵吃喝都是李世民供养的,他们家人在皇庄生活。吃喝不愁,工资丰厚,要求只有一个:往死里练
李世民有自己的产业,里外养了一堆职业兵,让他们死命去练
比如温汤监卖反季节蔬菜水果,那收入都是李世民的
转天大朝会,一上朝,李二就把倾城买粮救灾,粮商落地起价,无奈助捐的事给宣布出来
粮价上涨,其他百姓也会大受影响,要商议压价的事情
然大臣提议平仓放粮,稳定粮价
这个提议是不错,现在没有什么战事,稍微挪用下可行
但是军方一致反对(详情见211章节仓廪府库介绍)
这下子,朝堂又成了扯皮的地方
打仗警戒是武将的事情,赈灾是文官的事,现在文官要动军方的粮食储备,那还行?
武将满嘴脏话骂对面无能,文官气得面红耳赤
李二看这样子,吵吵就吵吵,但是半天没听出一句有用话来
只好呵斥群臣冷静
官帽歪了的房玄龄进言“可将难民征调开挖清理河道”
同样歪帽子的杜如梅也提出征调难民修路
难民受了灾,已经够苦了,还要去做劳役?其他人反对
刚消停下来又开始了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