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起火并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之前曾多次攻打张士诚,因有陈友谅虎视眈眈,不敢大军全部出动,所以攻张士诚的部下大都无功而返。其实陈友谅在龙湾之战时就约张士诚夹击朱元璋,那时张士诚满口答应,可在真正行动之时却作壁上观,一点也不插手,真是应了刘基对他缩手缩脚的评价。

陈友谅一死,事情果然如刘基所料,张士诚成了孤家寡人,全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朱元璋一回到应天就整顿军队,准备攻打张士诚淮东地区的地盘。至正二十六年(1366)他首先亲率水师顺长江而下攻打高邮。这可是张士诚的举义发家之地,他不得不管,于是他救援高邮,结果救援失败,高邮失守。期间朱元璋连克数城,又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兵攻打湖州。刚开始徐达想直捣张士诚老巢平江城,但此做法太过激进,朱元璋还是采取了较为稳妥的策略,先攻湖州,“使其疲于奔命,羽翼既疲,然后移兵姑苏,取之必矣!”如此稳计之下焉能不胜,二将领命行事,一番苦战,直杀得大将吕珍、张士诚养子携六万精兵皆降。这年年底又攻陷杭州,守将谢五投降。

至此,张士诚左膀右臂尽失,老巢平江城(今江苏苏州市)三面受敌,如鸟断双翼,成为孤城。但平江城坚,张士诚像乌龟一样据守不出,朱元璋就用重兵围城,在城外构筑长围,又搭起木塔、筑起三层敌楼视瞰城中,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襄阳炮,日夜攻击,准备将张士诚困死其中,并且不断派书劝降。

这时的张士诚已是强弩之末了,但就是不投降,天天发炮对外反击,亦杀伤不少徐达部众。九月,徐达派兵发起了总攻,张士诚的将领没有抵抗多久就投降了。

▲张士诚

张士诚自己旋即被俘。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他被押往应天,但趁机自缢而死;第二种说张士诚被押往应天问罪,朱元璋问他兵败有什么想说的,他说:“并不是你比我强,只是上天眷顾你而没有眷顾我罢了(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朱元璋听后大怒,立刻杀死他,并挫骨扬灰。

两大敌人都被消灭了,朱元璋的征伐之路就更轻松了,在平江即将被破之时,他就调出一军前往方国珍割据的浙东地区。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珍的弟弟方国瑛兵败逃入海上。十月,派汤和、吴祯进攻方国珍的老巢庆元(今浙江宁波)。方国珍战败也逃往海上,朱元璋放他逃跑,命水师将领廖永忠在海道追逐,在盘屿还小战一场,收纳了其不少降部。汤和派人持书招降之,方国珍黔驴技穷,被迫投降。但他的下场很好,写了一封乞降之书,因他早年援助过朱元璋,朱元璋并没有过多怪罪于他,还赐了广西行省左丞的官职,只拿俸禄而不上任。至此朱元璋尽收两浙之地。

在平定方国珍后,朱元璋马上将下一个目标定为了陈友定。朱元璋势大力强,陈友定根本不是敌手,延平被围了十天城就被破,他自杀未遂被俘,押往应天。朱元璋问他:“元朝马上就亡了,你替谁守此地呢?又为什么杀了派出的使者?”他说:“不必多谈,除了杀死我,你也不能把我怎样。”朱元璋也没多说,立刻把他处死,不久之后,福建就尽入了朱家的囊中。

至此,与朱元璋毗邻的起义军都被兼并吸收,这预示着一个新的统一政权正冉冉升起。

知识点思考 农民起义为什么鲜有成功?

农民只有在实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才会揭竿起义,推翻现有的统治阶级。这时他们往往缺少一个统一的纲领、缺少一个统一的领导,经常是东一块西一块,像一盘散沙,力量始终聚拢不起来。而且起义军还会相互攻击,夺取他人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地盘。这就是小农思想的局限性作祟,一旦农民起义领导人掌控了权力,他就会像之前统治者一样,沉浸在权力的使用和锦衣玉食的享受中无法自拔,最后别人也会像推翻统治阶级一样去推翻他们。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需要深层次的理论、统一的领导来建设国家,也需要对诱惑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