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真卧龙也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下):星落秋风
- 李国文
- 1357字
- 2019-10-12 16:32:08
第八十四节(下):孔明巧布八阵图
孔明作八阵图,总算为刘备的彻底失败,至少找回来一点面子。据《三国演义》,陆逊见此江畔一堆乱石,大放厥词,“此乃惑人之术也”,结果进得去,出不来,幸亏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给他指点明路,得以重获生天。不过,此乃演义,不见正史,只是得一精神胜利耳。尤其黄承彦的出现,颇为不伦不类。读小说者,最怕写小说者这种乱插一杠子的写法,实在不足为训。
冷兵器时代,双方交手,兵器与兵器的接触,近在咫尺,只有箭和弩的射击,有效距离稍为远些,古称“百步穿杨”,再远便不具杀伤力。因此,古代战争的战场,总是在肉眼的可视范围之中,双方工事,便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底。于是,那些通过纵深构筑的掩体,有利运动的壕堑,进攻作战时,有掩体可以防御,恃而无虞。伏兵其中,敌人莫测多寡,迂回转移,有壕堑可以走遁,瞬息无形。在古人眼里,这就是充满了神奇诡秘的阵。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因为诸葛亮擅长此道,所布阵型,为八卦形,常称之为“八阵”或“八卦阵”。做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从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得知,这种“图垒”皆垒细石为之。共有三处:一为陕西沔县;一为重庆奉节;一为四川新繁,尤以在奉节者最为知名。《三国演义》在这里插进来一首五言绝句。诗名《八阵图》,未注明作者,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迁居夔州,所写一组诗中的一首。诗人是在为诸葛亮感叹,水涨水落,石阵犹在,吞吴败局,遗恨绵绵,遂错失了历史的大好良机。诸葛亮是怀抱着复兴志向的,但遇上短见的刘备,尽管“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也只能付之流水了。
一蹶不振的刘玄德,令人想起《伊索寓言》里那只狂妄的青蛙,以为只要喝水撑大肚皮,就可以成为水牛,结果肚皮爆炸,既未成牛,连蛙也不是了。
历史的无情,就在于不断地把同一个剧情的故事,反复地,而且冷酷地演给那些不接受教训的人看。对大叫“朕死于此矣”的刘备来说,一、没有金刚钻,休揽瓷器活,本是二三流演员,想挂头牌,唱主角,非砸在台上不可。二、感情无妨澎湃,理智必须保持,发天大的火可以,但不能失控,一国之主,为两个愚蠢的拜把子兄弟,搭上自己的老命,还搭上好端端的国家,真是岂有此理了。任何人,一旦靠拳头代替脑袋思考,非要撞到南墙上头破血流不可。
陆逊走出八阵图,叹服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后来,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司马懿巡视其阵法,也不得不承认己所不及,这类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神怪荒谬,无稽不经之谈,最有市场,就是因为符合中国老百姓信天信命的唯心论观点的。一切归之曰不可知和不可为,于是也就无须任何付诸反抗的行动,甚至连反抗之心都不需要了。诸葛亮既然知道未来有个东吴大将陷入阵中而束手待擒,为什么就不知道他的岳父会指点迷津呢?既然算出将来刘备会有走投无路的厄运,预先埋伏下十万潜兵等候,那干吗眼看西蜀从此一蹶不振呢?孔明一定要回答,这是天数已定,无可逆反的事情。既然一切均在预料中,那何必不躬耕南阳,又要出山呢?如果,这也是命数的话,那还有什么必要用乱石堆起这个八阵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