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入社会大学的我5

第八章:初入社会大学的我5

慢慢的到了需要离开培训中心的时候,参加了培训中心的考核,老师给了我中肯的分数与评语,我拿着我的结业证,默默然的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在家没有待几天,通过父亲的关系,进去了一家当地的日资工厂,工厂主要是做电容器产品,刚开始在生产线上跟着师傅做,打打下手。家在市区,工厂在工业园,离着有一些距离,我从小就懒,也没有学会骑车,到后来自然而然的连电瓶车也不会骑,为此,我还吃了一次不会骑电瓶车的亏,这是后话,在这先不说了。

做着学徒跟着师傅,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半个月,有一天上班迎来了我的上岗考核,其实我对于这个考核是害怕的,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水平,也没有怎么认真的学点东西,不过该来的还是要来的,考前紧张这个毛病从小就有,以前读书害怕考试,参加工作害怕考核,现在想想,害怕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水平,底子薄,要是有真才实学,还巴不得有考核,这样才知道自己具体的水平是多少,差距是多少,还需要往什么地方努力,再接再厉的做到更好。

考核前,深呼吸,让自己尽可能的平静下来,不怕大胆的走到仪器前,按照正常的步骤操作,把需要的数据测量出来,然后把所用过的东西全部归位,也就结束了。

考核结束后,勉强通过,从现在开始我可以自己操作设备了,心情是无比的激动,激动过后,我也发愁了,我知道我自己没有什么能力,本来就还不熟练,现在要自己独立操作,总怕自己会做不来。父母也一直开导我,让不要怕,一点一点的加强自己,慢慢赶上去就好了。我想也是这样的,就开始了自己一点一点慢慢努力的工作了,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我到了发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发了500多块钱。父母对我能赚多少钱看的很开,告诉我不要灰心,并且告诉他们以前第一个月也就才发了500块钱,当时我听了好受多了,不过现在想想,父母以前第一个月的500跟我第一个月的500,根本就是二回事,那是什么年代,我拿第一个月工资又是什么年代,哎,这个没法比嘛。这里有人要问,我不会骑电瓶车,我每天是怎么上班的,很不好意思的告诉大家,全靠我爸骑电瓶车接送,而且是按照我的时间来,现在想想,当时的父亲是真的辛苦。

人,在家靠自觉,在外靠规矩与自觉,我被逼着自觉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了不自觉,不自觉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着从上到下的讨厌,有一天,在上班好好的时候,科长来找我,说是要给我安排一个新岗位,我一听也没有多想,跟着去了新岗位,后来了解到,这个新岗位本来就留不住人,属于来多少走多少,而且一般来这里的,大多数是被观察人员,我听说了以后就去找了科长,科长就给了二个选择,干还是走,我想都没想,选择了走,当场立马办理了手续,就这样离开了,离开了我与父亲一起,起早贪黑努力工作了二个月的地方。

在家待了一个月后,有天晚上父亲跟我沟通,问我到底怎么样,可以做什么,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说,也说不明白,我到底可以做什么,这个话题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说实在的,我这样手无缚鸡之力,做劳动力是有难度的,家里又不是富贵人家,是做不了生意的,还是打工来的靠谱。可是,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合适,也不合适总在家里待着,就这样父亲又通过关系给我找了一个工作,报道的第一天,就直接让我实际操作,到设备一看,我去,数控车床,这我怎么会,听过没有见过,别说操作了,可是人家却说很简单,程序是编好的,工装是安装好的,只需要把需要车的部件给放进去,关好门,按动开关就可以了,就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我一个上午差一点要报废了几十个产品,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我,也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参考物,是不是好坏我实在是不知道,工厂是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设备,总认为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问题。

可是偏偏在我这里就出现了问题,不知道是我运气好,还是我确实是能力有问题。不管怎么样,到了下午车产品还不是太顺利,不仅如此我到了下午还把自己的手给车的铁屑给拉的伤痕累累的,下班回家后,决定了干脆第二天就不去了。过了没有多久,我在一家教别人跳舞的工作室,应聘了一个发传单拉客户开会员的工作,刚开始觉得很有挑战性,往深了接触后,发觉这个只要脸皮厚就可以做下来,让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如何去把这个工作好好做下来,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先尝试着了解这个工作室是做什么的,这是一个有钱人的外室,开的一家以舞蹈健身为主的工作室,工作室有三位女老师,在外面学了一些舞蹈后回到了宜春,在宜春的电信大楼附近开了这么一家工作室,应该是不太懂得经营,特别招聘了一位副总来负责日常的经营,并且还招聘了一个负责推销会员卡的销售总监,与此同时特地招聘了三位推销员,一位女性,一位中性,一位男性,以及我这个待了没有几天的小胖子,外加二位前台,这就是整个工作室全体成员。

对工作室有了基本的了解后,第二天就开始了在商城附近派单活动,先瞄准好路人,侧身上前,递传单并做简单的介绍,对方要是有兴趣会放慢脚步多听几句,要是没有兴趣有些人连传单都不会要,哪怕拿了传单也马上会丢在路边不去理睬。如此这样的发了几张传单后,总监说声音太小了,可以试着大一些,然后我按照这个方式,感觉还是这样没有什么变化,慢慢的到了下午,回到工作室,总监让我尝试给有意向的潜在客户打电话,看沟通能力怎么样,试着打了几个电话后,总监让我到后面去跟着二个老同事一起学着怎么打电话,学来学去我自己反正感觉没有什么变化,心里打鼓感觉这个工作不适合我,应该是做不了。勉勉强强就这样做了一个星期后,还是决定不去了,就这样没有再去过了,以后偶尔路过也没有再见过工作室到了什么地方去。兜兜转转找了不少工作,一直都没有做的长的,多的也就二个来月,少的就那么几天,我自己都糊涂与迷茫了,我到底合适什么工作,能做什么,想来想去主要还是因为我的懒惰和享乐导致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需要去找工作,总在家里待着也不舒服。

这次是所谓是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在自己家马路对面一家卖网络设备与耗材的店铺在招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面试,虽然我目前没有什么经验,不过是去面试也没有什么,在面试填入职表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这个店铺的入职表里面有一栏写的是期望工资,我初看到这个内容都好笑,你这个店铺能给的工资又有多少,还问别人的期望工资,期望太高了你又给不了,没有期望又属于扯淡,这就感觉是一个没有必要,在这样私人小店铺入职表里面应该出现的内容,有那么一句话叫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是啥,就是鸡肋。

第二天通知我去报到,到了办公室后给了我一本黄页,那么这里就有人要问了,黄页是什么?

黄页是国际上通用的,按企业性质和产品类别编排的工商企业电话号码簿,以刊登企业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为主体内容,相当于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工商企业的户口本,国际惯例用黄色纸张印制,故称黄页。黄页,起源于北美洲,1880年世界上第一本黄页电话号簿在美国问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我国按照这个模式,出了适用于自己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版黄页,在这个上面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一切有用的信息,其中包括公司地址、电话、公司名称、邮政编码,联系人等简单信息。

不过它也有不少缺点:

1、用户可以按索引分类逐级的来查询,可以在各个地区找到类似的黄页,但是面对庞大的书面数据,查找起来非常的不方便。

2、传统黄页产品受发行量,发行渠道的限制,对客户的推广基本上只能做到发行多少,拓展多少。

3、受出版印刷时间的限制,更新速度慢。

4、根据企业的购买价位,受版面的大小的限制,企业数据的容量也有限制。

纸媒的传播是受到约束性,而且不小特别是到了这几年,但是绝不会被取代,只会与其他方式媒体相融合,融合出适合现在形势的新纸媒。

什么是纸媒,传统意义上是报纸、杂志、黄页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媒体,发展到现在,还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新开创的以二维码纸巾为载体的纸媒,能够很好地把线上线下的结合起来,达到更大的投放效果。虽然纸媒现在优势不那么明显,不过它有一个任何媒体没有的优势,纸媒虽然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纸媒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新媒体不可能取代纸媒的位置。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传播时间长,保存时间久。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上班第一天上午,在办公室好好研究黄页,找寻相关有用信息,我坐在办公室的位置上,一头雾水的找寻相关有用的信息,一页一页认真的看,一点一点仔细的找,因为不懂,也不知道什么有用,什么没用,本着找错也不放过的心态,一个上午就这样做了无用功,下午吃过午饭后,被安排跟着一个跑市场的员工一起去工地办公室维修店里卖的打印机,再去宜春一个中学换墨盒,因为我不会骑电瓶车,所以让人家骑车带着一起走,我这样魁梧高大的体格,人家骑车带着走也是辛苦的,慢悠悠的带着我先去了工地办公室,花了一会时间修理好了后,带着我接着慢悠悠的去了学校,换好了墨盒后,接着带着我回到了店里,第二天去上班是雨天,都是电瓶车,不方便带着我,吃过午饭后,下午跟我说:“你这样让人带来带去的也不合适,你回去学会骑电瓶车后,再来”。我听后拿好自己的东西就回家去了。

人没有一点技术,找工作也是不容易,再说这也不是什么技术,是每一个人必然会的技术,现在不光要会骑电瓶车、自行车还要会开汽车,找工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了,慢慢的连本科毕业也是标配了何况是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