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民法体系是目前中国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不是个新问题,但是,却直接关系到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及对中国现行民事单行法的梳理、修订,以及中国民法的发展方向与前景。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民法及商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在研究中作者发现,中国民法及民法学研究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重具体制度的研究,轻基础理论的研究;重现行法律的研究,轻总结性的研究;重个别制度的研究,轻体系性的研究;重对外国民法评介性研究,轻对外国民法比较性的研究;重制度完善性的研究,轻对现行法律梳理性的研究;重对外国民法体系的研究,轻对中国自身民法体系的研究。这些现象已经影响到中国民法及民法学的进一步发展,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认为,经过解放后60年来我国民法学界的艰苦努力,我国民法及民法学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层次的水平,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及民法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就民法体系来说,中国已经形成了以《民法通则》为核心的民事法律体系,已经颁布了包括《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著作权法》、《土地管理法》等在内的重要的民事法律及其配套的法规、司法解释,并且正在制定侵权责任法、人格权法、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等民事法律,准备继续修订《婚姻法》、《继承法》、《担保法》等民事法律,正在积极进行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这些法律的制定、修改,以及民法典的编纂,都离不开对于中国民法体系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因为,无论从系统论还是从法律体系理论来说,任何一个法律部门都由带有其自身特点的完整的体系构成,因此,就有所谓民法体系、商法体系、刑法体系之称谓。民法体系的基础理论是构建一个国家民法体系的理论基础,也是民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往我们过于关注对民法具体制度的研究,而忽略了从法律体系的角度研究民法的特征及其具体制度及各制度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各民事立法之间极易出现冲突和矛盾的现象。造成了学习者无法从体系和系统论的高度去理解、研习民法,很多学习者仅仅零散地记住了民法的一些概念、原则、制度、规则,但无法理解民法所蕴涵的基本的精神和这些概念、原则、制度、规则的内在的联系,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法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也使得司法工作者仅仅知道适用哪些条款和原则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而对于这些条款和原则背后所拥有的共同的理念和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的关联,缺乏足够的了解,影响了他们对于法律条文和原则理解的全面性及客观性。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认真地研究民法体系问题,乃民法学者的必修之课。
本书正是本着这样一个思想展开研究的,其主要涉及到民法体系的概念、中国民法的历史沿革、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中国民法的现状、中国现行各民事单行法及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梳理及解决、中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中国民法的发展等问题,最后,还以电视剧解说词的风格,以优美、流畅的笔调回顾了千年间中外民法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作者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也回答了一些长期萦绕在作者脑海中的问题。
本书采用务实、朴素的写作风格,以未来中国民法典的结构为研究体系,分别就中国民法总则、人格权法、物权法、债权法(包括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等具体法律制度进行逐个的研究,既分析、总结现行的法律制度,更注重于对于这些法律制度及其之间存在的问题、部分冲突及矛盾的剖析,并结合民法典的编纂,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立法建议,供立法者和研究者参考。
作者长期从事民法理论研究,曾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并在欧洲长期学习、工作、生活,主要研究民法及商法基础理论,现在从事法学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对民商法学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出版过数部学术专著。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民法学研究的心血的结晶,希望能够在中国民法典问世之前,为中国民法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书中存在的谬误和不足还恳请各位前辈、同仁、学友批评、指正。
苗延波
2009年7月3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