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文化校园建设的思考

进入21世纪,文化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整体性活动,文化正全面深入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围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文化建设必然摆上更加重要的日程。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地理解高职文化,如何推进高职文化建设,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设文化校园,意义非常重大。

一、推进高职文化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但其前提是如何理解和把握文化。一般而言,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主要是指社会现象,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如果要进一步分析,那就值得进一步细化。在当今社会,关于文化的理解和分类,人们有多种观点,就其基本类型而言,有两分说,即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三分说,即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四分说,即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六分说,即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精神文化、艺术文化、语言符号、风俗习惯。我们认为,从比较合适的范畴看,将文化细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相对比较贴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来研究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校园建设就有明确指向了。为什么要推进高职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历经30多年,经历了没有明确目标的摸索发展阶段、有了初步目标的探索发展阶段、有了基本目标的规模发展阶段、有了明确目标的内涵发展阶段,当今已经进入有了清晰目标的体系构建阶段。经历了这些阶段,尤其是第三、第四阶段后,无论从客观社会条件、实际社会需求还是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总量已经基本解决,余下的问题是内涵建设,包括结构调整和优化、质量提升和机制建设、体系衔接和构建。正因为这样,文化建设作为办学特色、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当摆上重要日程。

第二,从各高职院校的发展状态看,经过世纪之交后大发展的推进,尤其是经过示范建设、重点培育、办学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推动,我国的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改变了老校区修补、多校区办学等相对落后的分散办学的状况,大多数学校已经建成或初步建成新校区,新校区一般规模较大,远离城区或地处城乡接合部,“千亩校园、万名学子”已不稀奇。据统计,全国高职院校校均学生已达7000人左右,占地600亩左右,校园规模大,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地处郊区为推进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提出了需求。

第三,从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地位看,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我国学习和借鉴苏联教育制度,教育体系中除了大学外,还有大专、中专等层次。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迄今为止,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地位尚没有引起全社会应有的重视,在其他社会领域,“职业”受到广泛尊重,而唯独教育领域,“职业”两字得不到尊重,甚至没有地位。无论是从社会领域,还是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看,我们迫切需要构建起职业教育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并以此得到传承和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正是从这个意义讲,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走在一起的,或者说,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前提,我们已经到了必须研究、凝练、推进文化建设的时候。

二、研究高职文化建设的现实注意力

如前所述,文化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多功能体系,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教化、认知、记录、调控、推动等作用,因而,研究建设高职教育文化必须正确把握其属性,概括其要义,提炼其精华。主要表现为:

第一,要体现高等教育属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中后教育,应该具有高等教育属性。也就是说,必须以大学精神为引领。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学术为基础、自由为思想、自律为特征等应该充分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之中。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数为中专升格迁建或社会力量新建,而且一开始就经历边建设、边招生、边扩充的“三边”状态,大学的理念和思想通常是比较缺失的,追求和崇尚学术等思想和情怀严重缺乏。在高职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提升理念,否则,不仅高教特征难以显现,而且容易走入类似培训机构的行列。

第二,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层次,更是一个类型,这个类型最为基本的特征不是基于知识和学科建构教育教学体系,而是基于生产和工作过程建构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它要瞄准社会经济一线,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正因为这样,生产性、经营性、市场性、服务性、实践性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充分体现,校内实践生产化、校外实践教学化应该积极构建同一文化,学校文化应该广泛吸纳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

第三,要融入经济社会活动。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培训,更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它既是教育,也是经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跨界属性。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即经济,经济即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投入是今天的投入,对科技的投入是明天的投入,对教育的投入是后天的投入。那么,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既是对今天的投入,也是对明天的投入,当然,也是对后天的投入,是对历史和未来的投入。因此,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属性或者说市场理念应该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之中。

第四,要有区域或行业特征。与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相对应,高等职业院校有别于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具有广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属性,如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而高等职业院校一般都冠以××职业技术学院的名称,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域和行业特征,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推进文化建设时把区域或行业的文化融入其中。例如: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应有浙江湖州的地域文化特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应有金融的行业(产业)文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千篇一律的问题,构建起真正属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体系,并得以千古传承、发扬光大。

三、以文化校园建设为抓手推进高职文化建设

在高职的短暂发展历史上,我们经历了“短期职大”“中专戴帽”“三改一补”“三不一高”“三教统筹”等不同政策和经历,这都丰富了高职文化。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类型和层次的统一形成于21世纪初,时间非常短,构建高职教育文化必须在此基点上进行,自然也需要不断积淀。建设文化校园应当是推进高职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必要手段。

第一,正确认识文化校园建设的功能。从本质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将物化校园文化化,即将物质形态的校园丰富成为有文化的校园。但必须看到的是,文化化的校园不同于建筑物的一般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和绿化。从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出发,文化校园建设的目的更在于教育即育人,也就是说,通过文化校园建设达到教育的功能,或者说对人才培养起辅助性作用。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实质就是将物化的校园文化化、教育化的过程。

第二,科学把握文化校园建设的内涵。文化校园建设固然是要将物化态的校园文化化,但如何文化化有其科学内涵。笔者以为,至少应包括:一是装雕现实。将大家公认的有利于彰显学校历史、现状、文化和特点的东西通过景观、诗画、故事、道路及牌匾等形式对校园进行装饰、点缀或者新设或调整。二是还原历史。也就是说,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值得记忆的历史事件通过雕塑、牌匾或其他方式使其充分展示出来,如新建学校的旧校区模型、创始人雕像。三是展望未来。将业已确认或公认的关于高职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展望和倡导性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文化加以展现出来。这就是说,文化校园建设实质是基于现实、历史和未来的三结合,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诚信道、明理亭、笃行桥、诚信讲学堂、明理报告厅、笃行创业园和“缘”“传承”“立”等就综合体现了这些特征,展示了其文化色彩。

第三,合理把握文化校园建设的范畴。“文化校园”,顾名思义,应体现在有形的校园中,即将校园文化化。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首先应当有物质上的投入,体现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丰富景观、美化建筑、增加景点、绿化美化都是其重要内容。但是,如果仅把文化校园建设理解为大兴土木、增加建筑和景观,这就歪曲了文化校园建设的本意,也会造成建设误区和投入浪费,因为文化校园建设最终的目的在于教育,在于育人。因此,体现人文性,着力营造育人氛围和环境也许更重要,将案例变故事,让故事传诵,将成熟的做法、经验上升为制度,演绎成文化则更有意义。这就是说,文化校园建设应当是物质文化为基础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以此影响人们的行为文化。

第四,扎实布置文化校园建设的举措。文化校园建设可以是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个阶段性活动,但更应该是出于自觉、源于自发的长期性校园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每一天、每一项活动都是文化校园建设,从新校区奠基开始,都在推进文化校园建设,文化校园不应是一时一事的,也不应是一年一季的,而应该是长期持续的。当然,作为一项推动和推进性工作,以一个项目为抓手,做一些比较快而实的实质性推动,或者掀起一个认识和建设高潮,也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应该是时点、时期、持续的有机统一,不仅仅在于朝朝暮暮,应当久抓抓久,久久为功。

第五,广泛共享文化校园建设过程。文化校园建设看似学校建设的一个侧面或者说一个维度,从学校建设角度分,还可以有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校风建设、党风建设、政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大楼建设、景观建设、绿花种树种草、道路翻建更新等。从这一角度看,似乎文化校园建设仅仅是一小部分或一个侧面。其实,文化是有边界的,也是无边界,处处皆文化、时时皆文化、事事皆文化、物物皆文化、件件皆文化、人人皆文化。如果我们将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每一个小事、每一个会议、每一个报道乃至每一棵树、每一枝草从赋予文化上去考虑,那么,这种文化必然是自觉的,更可以发挥综合效应,用少投入实现大产出,实现共建共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缘”文化酝酿和培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

第六,努力打造文化校园特色、特征和特点。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和层次,有其基本面,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概括过的大学、职教和经济的三位一体和三维融通。对此,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它是一个类型,应体现类型特色,具有一般性和总体性特征。然而,高等院校又是具体的、多样的,全国有1300多所高职院校,应该百花绽放、千花盛开,形成百花园、万树林。就每一所建设而言,不仅要有高职特色,还应有区域特征,也应有院校特点。只有在高等教育普遍、高职教育一般的同时,体现类型特色、区域特征和具体特点,文化才可能是持久的,也是真实的,自然是有生命力的。正因为这样,高职文化建设和文化校园建设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但必须自主探索、因地制宜、创新建设、打造特色。

(执笔人:周建松)

参考文献

[1]陈定樑.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现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1(2).

[2]何祖健.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3]刘丽萍,陆亚平.高校文化校园建设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作用——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