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郭庆民考研英语阅读200篇
- 郭庆民主编
- 4968字
- 2020-08-29 20:44:49
前言
请读者务必认真阅读“前言”和“使用说明”,它们既是对本书的导读,也是一份概括性的应试指南。我们首先分析最新真题的典型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应试建议。
2018年考题在总体难度上明显高于以往所有年份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Part A部分。如果没有很强的阅读能力,2018年考试就难以顺利通过。
当然,2018年考题的难度可以被看作例外。考研的备考,还是应该基于对多年真题的分析。我们通过对多个年份真题的统计和分析,归纳出历年考题的下列典型特点。
一、选文很新
2018年考题阅读理解Part A部分有三篇文章发表于2017年2月至7月,剩余一篇发表于2015年。2017年考题的大部分文章发表于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比如Text 4发表于2016年6月27日。在2016年考题中,除完形填空和翻译部分之外,其他文章都是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各类报刊的网络版上登载的。2015年考题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在2014年4月至7月在各类报刊的网络版上发表的,其中完形填空、Text 1、Text 3和Text 4集中发表于6月和7月份。这提示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读新文章,尤其是当年的文章,了解那个时段的社会热点问题,熟悉新词语。
2017年后半年至2018年西方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当然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给美国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英国脱欧后与欧盟进行的脱欧谈判,各类恐怖活动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冲击,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复苏,新技术(网络、手机、无人驾驶等)对人的社会生活和心理产生的影响等。我们根据这些新话题更新了本书的文章选材。
二、选文多出自英美主流报刊
其中最典型的报刊包括The Guardian,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The Washington Post, Nature, The Economist, Newsweek, Time, The New York Times, Business Week, 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文章也可能出自其他著名报刊,如Scientific America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等。2018年完形填空来自Reader's Digest, Text 1选自《纽黑文记事报》(New Haven Register),Text 2选自《基督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Text 3选自《卫报》,Text 4选自《华盛顿邮报》。2017年阅读理解Text 4和2016年阅读理解Text 1出自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卫报》、《华盛顿邮报》、《基督科学箴言报》和《自然》上的文章成为首选,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报刊的网站是开放的。当然,考题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节选或被删减过的,2018年的文章由于删减严重甚至影响了文章自身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几乎每年翻译部分的文章都节选自一本著作,2018年的文章选自《都铎王朝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关莎士比亚的事实》(The Tudor Shakespeare: The facts about Shakespeare),介绍莎士比亚时代戏剧形式的转变。2017年的翻译文章节选自大卫·格拉多尔的《英语走向何方》(English Next)的前言,谈到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面临的威胁。2016年的翻译文章选自美国作家理查德·卡尔森的《减缓生活的节奏》(Slowing Down the Speed of Life),属于人生价值观类的书籍。其中《都铎王朝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关莎士比亚的事实》这本书出版于1913年,由于年代久远,语言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基于以上特点,本书绝大多数文章选自上述主流报刊,也包括少量经典书籍。
三、文章题材集中于几个领域
考研文章的题材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多样化,但是,如果对它们进行仔细的统计和归纳,我们会发现,有些题材的文章出现频繁,成为选材重点。对近六年真题各部分的题材统计如下:
从统计表中不难发现一些规律:有些题材在多个年份被反复考到,如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网络媒体、社会心理、社会文化等题材。而且,选文多数涉及美国和英国社会,以往年份的绝大部分文章涉及美国社会,但近三年来涉及英国社会的文章有所增加,如2018年阅读理解Text 1讨论了高科技时代美国人的就业问题,Text 2涉及美国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Text 3涉及英国医疗机构与网络公司的一项交易如何侵犯病人的隐私权,Text 4分析了美国邮政在网络经济时代面临的发展困境。2017年完形填空选自《美国新闻》(US News)网站,介绍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项新研究,阅读理解Text 1谈到美国机场安检造成的社会问题,Text 2谈到美国夏威夷文化,Text 4分析美国2016年一个新的法律案例;而Text 3和翻译都涉及英国,阅读理解Part B出自介绍英国作家狄更斯生平、著作的一个网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和高新科技对经济、社会、个人生活的影响,正在成为首选的文章题材。
本书第一部分对所选文章按常考题材进行了分类,这样做的益处有三:一是让考生在同一个时段内集中掌握涉及某个话题的知识内容,二是让考生在反复接触中有效扩大与这个话题相关的词汇量,三是让考生充分感受西方人在某个话题上的不同观点和立场,甚至相对立的观点和立场。
四、难度问题
上文提到,2018年的阅读理解部分特别难,这也是多数考生考完以后的总体感觉。而且奇怪的是,更多的男生比女生认为该年的考题难度大。但是,2017年之前连续三年,考研试题变得比往年简单起来。难度的降低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考研人数最近几年增长巨大,据统计,2017年考研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3.6%,英语考题需要降低难度,以便突出专业课的选拔作用,录取更多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二是更强调英语基本功,一般来说,当考题的命题难度降低时,考试的技巧性降低,英语的词汇量、基本语法和阅读技能等对于正确地答题显得更重要。顺应难度的调整,本书新选文章在长度上稍微缩短,在难度上稍加降低,但总体还是难于真题,因为我们相信备考时练习较难的文章,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正所谓有备无患。
五、命题角度
2018年阅读理解部分难度大还表现在另一个重要方面:在20道题中,有3道提问文章主旨、2道提问作者的态度(第25、30、35、39、40题)。而往年考题一般只有2~3道题提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当然,这并不是其他题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无关,事实上,阅读理解Part A和Part B部分重点考查考生对作者基本观点、态度和文章重要信息的把握,翻译和完形填空也强调在文章的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句子和词汇的确切意思。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对本书2019年版做出了重大补充和修订。同样根据以上特点,我们给出如下备考建议。
在备考之初,每一位考生都必须问自己以下问题:
1.我应该选择哪些题材的文章做重点阅读?
2.我应该重点扩展哪些词汇并记住它们哪些意思?
3.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才是与真题的命题角度相匹配的?
4.平时多阅读难度大的文章好还是难度适中的文章好呢?
5.什么样的复习备考方法才是更有效的?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要提高备考的效率,首先就要阅读那些符合历年考题题材要求的文章,熟悉这些题材涉及的主要问题、与这些领域相关的词汇,了解作者在这些话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熟谙命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因此,基于对历年考题中文章选材的统计,我们在本书第一部分挑选出常考到的10余个题材,每个题材下精选若干篇文章,每篇文章配有选择题、题解、全文翻译、注解、考研必备词汇,供考生进行精读和重点练习。
本书在选文的体裁、题材、词汇量、命题角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具体来讲,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建议考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自己。
一、积极扩展词汇量
充足的词汇量是考试成功的关键,是备考的头等任务。在考研大纲规定的词汇和词组中,考生应该选择其中一部分词汇和词组做重点记忆。不仅如此,从历年考题来看,考生还应该记忆一些超纲但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以及与常考题材相关的词语。2017年阅读理解Part A部分的四篇文章中均包括一些超纲词汇。在2015年完形填空中,出现了genome、geneticist、proceedings、tandem、olfactory、corroborate等超纲词汇。2011年考题阅读理解第一篇包含如下超纲词汇和短语:sober-sided(严肃的,稳重的),大纲中只有sober,而sober-sided的意思并不能轻易地被猜出;unpretentious(不装腔作势的,不装模作样的),大纲中只有pretend;词组boot up(开启电脑等)无论如何也难以从大纲中列出的boot猜出;instrumentalist(乐器演奏者),大纲中只有instrument和instrumental,仅根据这两个词难以猜出instrumentalist的意思;markedly(显著地),大纲中连marked也没有列出,只列出了mark(通常指“标记”);download(下载)、troupe(剧团)、vibrant(充满生气的,充满生机的)、repertoire(演出曲目)大纲未列出。
笔者认为,词汇的记忆应该结合文章的上下文,而不是孤立进行。只有在上下文中记忆的词语印象才更深刻,理解才更透彻,这同时也锻炼了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和理解词义的能力。
为了提高记忆效率,本书第一部分列出了110篇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词组,归结在“考研必备词汇”中,并为每个词精选出2~4个必须掌握的常考词义。考生务必在读完每篇文章后认真记忆这些词汇及其词义。
二、把握文章重要信息
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包括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以及主要论据和重要细节。就作者的观点而言,在英文文章中,作者很少用“我认为”“在我看来”这样的措辞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经常是借助其他方式表达,例如,各种转折句经常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相应地,在回答涉及作者观点的题时,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些转折句提供的线索,达到对作者观点的准确把握。把握文章的重点信息不仅能帮助考生正确地回答涉及作者观点的题,而且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会起到强有力的引导作用。
本书第一部分中的模拟试题把培养考生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作为测试重点,第四部分则对如何把握文章重要信息进行全面讲解,建议考生及早阅读第四部分。
三、提高对疑难长句的理解能力
提高对疑难长句的理解能力不仅对应试阅读理解部分重要,对应试翻译和完形填空部分同样重要。理解疑难长句,首先要把握句子的主干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句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其次,必须学会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把握词语的确切含义,具体地说,就是要学会利用某个句子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提供的线索,达到对这个句子更确切的理解。这也是我们不主张考生脱离文章的上下文孤立地分析疑难长句的原因。
书中所有文章均配有译文,第一部分文章中的个别疑难长句有详细注解,第三部分中的疑难长句从语法结构到关键词的意思都有详细的说明,为考生理解疑难长句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四、学会解题思路
良好的解题思路非常重要。在做阅读理解Part A时,不少考生采用的方法是将四个选择项与文章中个别句子反复对照。这种做法效率不高,占用了大量时间。笔者认为,不同的题型应该采用不同的思路来解答。例如,在回答问及作者态度的题时,考生应该集中考察文章中表达作者观点的那些句子(如转折句)或最后一段(尤其是其中最后两三句)表达的内容,待看懂这些地方以后,再阅读四个选择项。这样做题往往能够帮助考生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本书第四部分通过大量分析历年考题,指导考生把握文章重要信息,培养考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五、扩大知识面
近几年来,考研文章的题材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选文内容比较新颖,二是涉及的领域较广阔,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社会、环保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考生必须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知识面的扩大有助于考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拓展解题思路。
本书的选材在考虑到重点题材的前提下,也注意到了题材的多样性。每年新增加的文章都涉及本年度的一些热点问题,使考生及时了解新知识、新问题、新观点。
六、阅读理解Part B的应试
根据大纲,Part B中有三个备选题型、四个样题,其中的前两个样题(七选五和段落排序)明显比后两个(小标题和例证)难度大。2018年考的是段落排序,文章题材也比较特殊,涉及美国历史。2017年和2014年考的是段落排序;2016年采用的是小标题形式,比较简单;2015年、2013年和2012年采用的是七选五的形式,难度较大。由于七选五的形式难度较大,而且是考试重点,因此本书有意识地多设计了这类样题的练习。
本书第二部分对四个样题的解题思路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编写了模拟试题,配有译文和题解,供考生练习。
七、阅读理解Part C英译汉的应试
本书阅读理解Part C的选文既包括一些传统话题,也包括一些较新的话题,而且,画线的句子在用词和语法结构上颇为复杂,包括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各类插入成分、比较级、分词短语作定语和状语等,非常具有代表性,很接近真题。该部分对翻译的要求进行了概述,总结了翻译时应该掌握的技能,并对一些难点进行了说明和指导。每篇文章都配有译文和题解。题解包括对画线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关键词的处理。
通过学习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中的“疑难长句注释”,考生可以提高自己对疑难长句的理解能力,并从中学习一些长句的翻译技巧。
本书主要供参加英语(一)考试的考生使用。有关各部分的使用方法和精读方法,请务必仔细阅读本书的“使用说明”。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庆民副教授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吴万千、杨贻芳、吴永春、宋爽、郭欣等。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考生和英语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rrrr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