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摆脱了教条主义和“左”的思想的影响,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对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得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贡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邓小平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的国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他在后来又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2]这些思考表现了他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

邓小平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脱离国情,不能超越阶段。他曾指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3]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论断,并在党的十二大和十二届六中全会上予以重申。为了更好地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三大报告起草小组准备以“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作为立论的基础,报告的整体设计思路被汇报给邓小平后,他批示“这个设计好”。在党的十三大前夕,他在接见外国客人时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4]他的这个思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得到全面阐述,成为党的十三大报告立论的基础。党的十三大结束后,他在评价党的十三大报告的时候指出:党的十三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坚定地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5]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他又一次谈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6]。他在这里强调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告诫全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继续艰苦奋斗。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对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的新认识、新见解,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理论酝酿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该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里虽然已经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处于初级阶段,但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话是批判那些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持怀疑论者,强调的重点是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没有展开更详细的论述。在党的十二大上,胡耀邦同志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这里实际上已经描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质文明不发达,但没有对此展开充分论述。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重申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简要概括了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阐述了初级阶段的精神文化状态,这表明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在进一步深化。但这份决议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仍然没有展开论述。

在这一时期,尽管我们党已经提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并在党的若干重要文献中多次重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别是经济方面的特征也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这些判断和认识尚未上升到系统理论的高度。因此,这段时期只能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酝酿时期。

(二)系统形成阶段(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

尽管我们党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思想,但这个重要问题当时尚未引起理论界的充分重视,围绕它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不多见。党的十三大报告的起草工作大大推进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进程。此后,理论界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党的十三大报告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吸收了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完整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报告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基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同时还需要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报告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奋斗目标:“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报告还提出了“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贡献。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

(三)发展完善阶段(党的十三大至今)

自从党的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吸收新的理论成果,用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与发展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四大报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集中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首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报告提出了“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断,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从而树立起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报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进一步具体展开,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此基础上,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专门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报告还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对国情的深刻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既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不回避中国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强调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正确认识中国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40年的持续增长也使得中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将会从各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也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报告要求“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表明,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还将继续赋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新的内涵。


注释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8.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