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礼仪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古代礼仪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是交友之道、修身之本,而且也是为政之道、立国之本。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无疑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而言,礼仪是其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古代礼仪思想,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对提高国民的礼仪修养,努力塑造讲求文明礼仪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都讲究文明礼仪、谦逊有礼、祥和融洽的美好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个具有良好秩序及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其成员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

典型案例

案例一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林然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水还挑三拣四。”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听到的唯一一句客气话。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林然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整齐,掌声越发显得零乱起来。部长挥了挥手,说:“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的,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来到林然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林然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林然的肩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林然照实作答,部长微笑点头,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林然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国家某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林然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推荐他而没有推荐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他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林然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案例二

某货运公司财务刘女士说:

“我们公司的场地构造有点特殊,进门的玄关旁边有一个座位,因为我是财务人员,不用和他们项目组的同事坐在一起,所以玄关旁边的位子就是我的座位。我们公司前几个月新来了一个大学毕业生,每次进门首先看见我,招呼也不打一声,头也不点一下不说,还直瞪瞪看我一眼就走进去了。我怀疑她可能以为我只是一个前台的阿姨,所以才对我如此不屑一顾。后来过了几天,大概她终于搞清楚我并非是什么接接电话、收收快递的阿姨,而是掌管她每个月工资的‘财政大臣’,猛地就开始殷勤了起来,一进门‘刘老师’叫得山响。可是,我心里的感受却不一样了,即使她现在对我再怎么尊敬,我对她也产生不出什么好感来。我就很纳闷,一个堂堂的大学生,怎么刚进社会就学会了势利?如果我真的是前台阿姨,是不是她这辈子都不打算跟我打招呼了?”

新人刚进职场,礼貌很关键,人际关系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能以貌取人或者想当然,要记得地位低下的员工同样也是前辈或者长辈。哪怕是打扫卫生的阿姨,如果正好清理到自己的纸篓什么的,不忘记说一声“谢谢”,就会为自己平添几分亲和力和人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真的是要好好树立自己在公司的第一印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阅后思考

1.你认为礼仪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作用?

2.你如何理解“除了学习之外,修养是第一课”这句话?

经典文本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礼记·乐记》

◎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

——《礼记·丧服四制》

◎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

——《礼记·礼器》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元)许衡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左传·成公二年》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新五代史》卷五十四

经典故事

1.孔融让梨(谦和礼让)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清)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故事大意: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有人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程门立雪(尊师重教)

至是,(杨时、游酢)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宋史·杨时传》

故事大意: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中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来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一天。

相传,杨时和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侍立。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醒了过来,吃惊道:“啊!啊!贤辈尚在此乎?”(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深。这个故事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这个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3.君子死,冠不免(君子风度)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史记》卷六十七

故事大意:子路(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最血气方刚、最有性格的一个。子路被卫国权臣孔悝用为邑宰。后来卫国发生政变,子路认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参与战斗。他的帽缨被击断了。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把缨系好,从容就死。

阅读建议

《礼记》

《仪礼》

《周礼》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