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戚的人员构成

明代的外戚是指明代历朝皇帝的母族和妻(妾)族,鉴于其皇帝外姓亲属这一共同的社会身份,本书在此把他们看作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人数众多,其内部构成也十分复杂。

一方面,正如绪论部分所强调的,明代外戚群体内部存在着鲜明的等级和层次之分。外戚群体内部的层次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外戚家族之间,也存在于同一外戚家族内部的不同成员之间。不同外戚家族之间的等级差异主要取决于各家所出的后妃在后宫等级和地位的高低,及其与“今上”(即在位皇帝)亲属关系的远近,而同一家族成员之间的层次差别则取决于其与后妃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在家族世系中的嫡庶、正支旁支身份。同时,皇帝个人的好恶也对外戚在群体内部的地位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外戚群体内部的层次之分又直接导致了不同身份的外戚在政治、经济、司法等各方面待遇和特权上的不同和差距。因此一般来说,与在位皇帝关系较近的皇太后、皇后以及少数当宠贵妃的近亲如父祖、兄弟等就构成了外戚群体的上层,他们通常被称作“贵戚”,享有相对较高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经济、司法特权,因而虽然这部分外戚在整个外戚群体中占有的比例极小,但其社会关注程度和影响力却相对较高,并在很多时候被人们视作整个外戚群体的代表;而那些与“今上”关系较远的前朝后妃亲属、本朝后宫中等级较低的妃嫔亲属,以及皇太后、皇后、当宠贵妃等地位等级较高的后妃的远亲族属就构成了外戚群体的中下层,他们虽然是外戚群体中的大多数,却因地位相对较低、特权相对较少而往往为人们关注较少,乃至常被忽略。

另一方面,由于后妃选配制度的变化等,明代外戚整体的籍贯分布、出身背景、民族成分又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

关于不同等级层次的外戚在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的待遇、特权上的差异,后文将另有详细阐述,本章谨从整体上对明代外戚的籍贯、出身略加梳理,并对明初外戚中的非汉人成员予以特别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