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年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截至2019年3月底,已有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73份合作文件。一批重大项目开花结果,贸易与产能投资合作不断深化,金融服务领域合作日益加强,人文交流逐步扩大。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70多项成果落实率已达100%。中国正在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道,秉持丝路精神,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18年8月2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要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要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多存在政局不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及营商环境较差等问题,同时面临战争、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治安犯罪、自然灾害和流行疾病等威胁,突发风险较多。加之我国大部分“走出去”的企业对海外市场认知不足、合作规划盲目、风险意识缺乏、风险防范手段不足等,导致项目受挫甚至失败。“一带一路”要实现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对风险的研究与防范是一项重要议题。

目前,国内外不少专业机构都开展了国家安全风险的相关评估与研究,针对“一带一路”法律风险、投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金融风险等主题的研究也相继展开。但目前对“一带一路”相关风险的研究存在三个瓶颈:一是缺乏深度数据,现有研究可获得的数据多为宏观、中观统计数据,一手的、细颗粒度的数据少,尤其是负面的、反映隐患的数据和信息少,极大限制了风险研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二是缺乏及时数据,现有研究使用的数据大多是更新较慢的统计数据,使风险评估多属于周期较长的年度性评估,无法及时反映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现状与风险;三是风险预警难度大,由于缺乏深度、及时数据,现有研究多为案例研究、事后评估,较难做到事前预测预警和事中有效应对,进而导致现有研究对政府、中资企业及时应对“一带一路”各类投资风险的指导不足。

当前,大数据技术愈发成熟,应用领域愈发广泛。基于大数据的“一带一路”风险防范通过对更全面、强相关、时效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交叉验证、关联分析及异常点分析等技术方法,可以及时跟进“一带一路”投资目的国的政策导向、法规变化、营商环境、突发事件、舆情反应、自然环境等情况,从而更加有效地预测和发现风险所在,提升政府和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帮助中资企业顺利开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承建项目。为此,本书在归纳“一带一路”进展现状以及现有国际合作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大数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风险评估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典型案例中进行验证分析,提出国际合作风险应对策略。同时,鉴于当前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数据瓶颈,我们提出了建立“一带一路”风险防范大数据支撑体系的建议,希望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风险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本书是基于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工作提出的相关方法探索,我们深知要实现“一带一路”风险防范的实践支撑,还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我们将继续跟踪并推进本领域研究。衷心感谢丝路国信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对本书编写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许婷婷、李祥丽等同事为本书的辛苦付出。

于施洋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

2019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