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学理论

庄学“言意之辨”的新开展及现代意义[1]

天津社会科学院 赵建永[2]

摘要:“言意之辨”探讨“言”与“意”的关系以及名言和超名言的界域,是中外哲学的基本论题之一。自《庄子》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后,各家一再讨论。到魏晋时期“言意之辨”引起特别重视,并将之由语言学命题上升到方法论和本体论层面,从而成为魏晋玄学的核心论题。它揭示了普通名言在表达形而上天道方面的局限性,使可说者和不可说者的关系得到了深入考察。汤用彤对言意之辨的开创性研究深刻影响了冯契哲学思想的形成,也对牟宗三等哲人多有启迪。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广阔背景下,庄学言意之辨的深刻哲学意蕴和对中外跨文化对话,乃至指导文艺实践的深远意义已日益彰显出来。庄学揭示的言意之辨问题,既是东方宗教和哲学的关键问题,也是西方神学和哲学的重要问题,并且可能是开创未来世界新的宗教和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支点。

关键词:庄学 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 语言哲学

言、意是庄子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言”(word)指名词、概念、论说等,“意”(meaning)指思想、义理,相当于本体之“道”。“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庄子》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言意之辨”探讨“言”与“意”的关系以及名言和超名言的界域,是中外哲学的基本论题之一。自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后,儒、道、佛三家一再讨论,揭示了普通名言在表达形而上天道方面的局限性,使可说者和不可说者的关系得到了深入考察。但若从现代语言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更富有新意。下面就从庄学言意之辨对魏晋玄学的关键意义及其现代语言哲学的新诠释方面入手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