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传统文化为视角
- 李忠红 王贺
- 1684字
- 2020-08-29 04:43:34
三 发展的趋向
设想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向,一方面必须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回应,另一方面应该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一)思考学科发展的方向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无疑具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恰当地把握这一契机,在研究中必须注意两个方向性问题。
其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法论前提,正确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方克立认为,儒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者之间是支援意识与主导意识的关系。我们应该以这一观点作为研究的前提,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支援性资源,而不能在本末倒置中趋向文化保守主义的论调。
其二,基于现代转化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价值评估。中华传统文化中既存在可以直接古为今用或者可以为未来所用的资源,还存在需要经过现代转化才可以发挥作用的资源,也存在完全不适应时代需要的糟粕性内容。因此,应当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理性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有立场
如前所述,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在诸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视野中进行的。而只有在研究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特立场,才能使这一研究方向不至于被淹没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适度借鉴其他学科的有益成果。我们在研究中必然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如关于古代教化史、古代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等。同时,也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中国哲学关于古代经典的解释方法等,避免望文生义、曲解元典之误。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只是从方法论与研究内容上提供借鉴,而不能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有思考。因此,所谓的借鉴是适度的、有条件的,绝不能把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照搬过来,或者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拼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其二,在“道德-政治”教化范式中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当前的要务是,在适度借鉴的基础上应当有所“开新”,即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研究视角。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古代思想教育或德育的特质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挖掘,而这项工作正是“开新”的必要前提。从总体上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儒学思想)与德教传统是紧密相关的,其特质是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姑且称之为一种“道德-政治”教化范式。立足于这一新的角度,在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中把握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运行模式,似乎更能说明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三)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拓宽学术研究的视野
引入问题意识、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趋向。笔者以为,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
其一,在传统价值体系运行模式中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益启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并非仅仅局限于其内容的解释性或启示性意义,其运行模式亦有相当的借鉴价值。而这也是当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亦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系统挖掘的思想资源。
其二,从实证调查中寻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切入点。社会现实问题是确定理论研究切入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与阐释不应当仅仅陶醉于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体系的呈现,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能够对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因此,从实证调查入手,在寻找问题、引入问题中确定研究的切入点,是我们应该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