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从“富煤、缺气、少油”到“去煤、稳油、增气”

中国的能源结构特点之一是“富煤、缺气、少油”,尤其是天然气消费尚处在起步阶段。2016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约为5.9%,远远低于全球平均的23.8%,即使如此低比例的消费,中国也有34.2%的天然气依赖进口。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天然气发电、取暖,以兑现我们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和确保拥有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价格明显比发达国家和一些周边国家要高出许多。为满足环保要求和改善民生,政府和百姓就要承担支出重负,这种博弈将持续很久,无法回避。

中国的非化石燃料生产状况也并不乐观,不少油田已“超期服役”,而新油气田的发现、开采又需要时间,尤其是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技术、设备和资金。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中有进发展,对油气一次能源的消费需求逐年上升,2017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6.1亿吨,进口量高达4.2亿吨,进口依存度已超过68%。尽管政府加大对核电的投资,规划及在建的核电站数量位居世界之首,中国的核电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施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有的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核电建设周期长,安全系数要求甚高,短期内实现大幅度增加核电供应不现实,因此对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新能源的需求就尤为凸显,而其中天然气的增量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天然气定位为“转型过程中的主体能源”,从此“气化中国”“减煤增气”等频频见诸报端。特别是在2017年冬季取暖期间,中国天然气的供应不足引发许多制约,不少地方只好暂时停止企业生产供气而确保民用供气,从而也使政府高层及社会各界对扩大天然气的供应形成了认识上的升华,这是好事,但此举也带来了诸如世界天然气市场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扬,加剧了天然气生产与消费的博弈。在过去10年中,全球消费了3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已达18.5%,估计到2035年这一比重可达26%。目前世界各国用天然气来发电已占其总消费量的40%,接着是工业制造业(占24%)、民用(占20%)、交通业(占6%左右)、能源工业(占10%)。由此看来,能源消费理念逐步转变,天然气已是消费规模最大的能源。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广泛受到重视,消费量不断增加已是大势所趋,各国的调整是迟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