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与机制研究: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维视角
- 李琳
- 1516字
- 2020-08-29 05:23:15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框架
本书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及机制”展开了探索性研究,研究框架分为四大模块:第一大模块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理论基础探析,为本书提供理论支撑;第二大模块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条件分析,为本书提供现实基础支撑;第三大模块是实证研究,这是本书的研究重点,从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产业一体化演变特征及空间一体化演化格局进行定量测度与动态分析,依据实证分析结论针对性提出并阐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及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第四大模块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及推进策略。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
二 主要内容
本书包括八章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基础理论分析,是本书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即第三章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是本书的实证研究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是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测度与演化特征分析,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选择;第四部分,即第七章,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第八章,是本书的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解析不足,介绍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城市群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研究。界定城市群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重点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城市群空间演化理论以及共生理论等视角分析城市群一体化的理论机理,并阐述各理论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启示。
第三章,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条件分析。简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概况,并从历史文化渊源与历史机遇、区位条件与交通基础、经济基础与发展契机、产业分工定位与利益诉求、多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及重点领域一体化推进状况等方面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第四章,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测度及市场一体化模式选择。从支撑因素和表征因素两个维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流模型、专业化指数、价格法、熵权法等引入综合指标和复合指标,采用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模型动态评估1999~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而阐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模式选择及推进策略。
第五章,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测度及产业一体化模式选择。构建产业一体化指数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1999~2013年的三次产业一体化以及工业行业一体化水平,并运用区位熵分析具体行业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变,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演化特征;简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一般模式、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适宜模式选择及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思路。
第六章,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测度及空间一体化模式选择。从空间节点、交通通道、城市间要素流等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现状特征;采用从综合评价与产业互补性两个视角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分析199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组织现状特征与时空演变特征,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总体构想与发展策略。
第七章,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探讨。探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构成,包括利益机制、动力机制、链接机制与保障机制,阐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及启示,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缺失,重点阐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的构建思路。
第八章,结论与研究展望。得出本书的主要结论,指出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