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核算及影响机制研究
- 郑丹青
- 1831字
- 2020-08-29 05:24:42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一 研究目标
本书在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通过科学构建出口增加值核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准确呈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现状和演进特征,基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出口增加值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而全面勾画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路径演化图景,以期扩展增加值贸易的研究领域,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并获得有利的贸易格局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二 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本书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按照技术路线,本书的基本思路主要遵循如下几个层次依次展开论述。
第一,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界定相关概念,明确本书研究范畴和视角;第二,从不同视角构建出口增加值核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变化的特征事实进行归纳识别;第三,基于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变化的特征事实,推演影响出口增加值变化的宏观和微观影响机制,并分别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和微观企业数据对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因素进行系统计量检验;第四,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构造参与国际分工的相关指标,勾勒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价值链现状及演变路径,为中国制造业获取更有利的贸易格局寻求发展空间;第五,对本书得出的有益结论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可能的相关政策建议,并对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三 研究内容
本书希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构建出口增加值核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演变和提升途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事实分析方面,利用宏观世界投入产出表以及微观企业数据库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变化的特征事实。在实证分析方面,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机制进行推导,寻求影响出口增加值提升的主要因素。然后从增加值视角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基于国家间产业关联描述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网络的概貌,并从事前和事后角度对中国制造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程度及路径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图1-1 本书技术路线
第一章,导论。阐述本书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分析全球生产链下传统贸易统计方式存在的不足及增加值贸易统计方式的优势,指出全球生产网络下以增加值贸易为视角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及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现有增加值核算内涵和方法、影响机制及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地位和提升路径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进而提出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三章,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核算理论模型与方法。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出口增加值核算理论模型和方法。分别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和企业工业增加值与贸易增加值间的内在关联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构建出口增加值的核算模型。
第四章,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特征事实分析。本章主要是利用第三章提出的核算理论模型和方法,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从国家、部门、企业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特征事实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宏观层面主要从国家整体、产品使用类别、行业、增加值国别及来源等角度进行分析;微观层面主要从国家整体、行业、贸易方式及所有制性质角度分别进行研究。
第五章,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微观影响机制分析。本章主要从微观经济实体企业异质性角度对影响企业出口增加值的机制进行模型推导,经实证检验得出影响出口增加值的关键因素,并基于上述机制研究构建融合行业特征、企业异质性的出口增加值影响机制统一分析框架,对影响中国出口增加值变化的微观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第六章,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宏观影响机制分析。本章则主要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从宏观层面推导影响出口增加值变化的理论机制,得出贸易成本是其中最为重要因素。然后利用贸易成本的常用代理变量分别对影响中国出口增加值的作用效应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第七章,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路径研究。基于增加值相关核算数据,通过构建参与全球国际分工的相关指标,从事前和事后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和增值能力进行定位,构建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化的实证模型,进而寻求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获益最大化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结论、启示与进一步的研究展望。基于全书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炼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后对本书可能存在的更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