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
- 万海远 孟凡强 李实
- 1139字
- 2020-08-29 05:53:01
一 衡量收入差距的不同指标及其走向
判断收入分配变化至少有6个指标,包括居民收入增速、高低10%收入比、财产性与工资性收入比、劳动收入占比、基尼系数、收入流动性等,涉及工资差距、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三个方面。在过去,这6个指标在三大方面都呈现出一致的发展态势,因此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就相对简单。然而,2009年以来,这几个指标在收入分配领域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走向,因而对我国收入分配发展趋势的判断就出现了争议。
从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指标来看,从2008年的0.491连续7年下降到2015年的0.462,但在2016年上升到0.465,而2017年则更是进一步提高到0.469左右(国家统计局,2016)。国家发改委就业分配司(2017)认为,“从农村居民高低收入组间比率来看,我国收入差距水平从2010年的7.51持续提高至2017年的8.97”。另外,从财产性与工资性收入比率等指标来看,居民财产存量的高速增长,使得财产性收入快速提高。国家统计局(2016)的结论显示,“全国财产性收入占比也从2009年的2.3%提高至2017年的8.1%,由此近年来的财产性与工资性收入比率持续提高,而且居民财产性收入在不同人群间的分布差距较大,并呈不断扩大态势”。随着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占比的持续提高,财产性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加大,从而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的关联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显著增加了调节收入差距的难度。
从收入差距的阶层流动性、代际相关性等指标来看,我国近年来分配差距水平也有一定的扩大趋势。在当前的经济现实下,低收入群体逆转加入到高收入阶层的可能性在降低,从而收入流动性在下降。阳义南和连玉君(2015)的研究就表明,家庭收入地位对子代收入地位的影响在2010年、2012年都比2008年显著上升,居民收入的代际相关系数从2009年的0.46提升至2013年的0.51和2015年的0.52。这说明社会上层封闭性增强,社会下层向上流动的机会日趋减少。如果社会阶层出现固化,上下流动机制被终结,则会引起社会低收入群体的不安全感和绝望感。李强(2011)提出,“当这种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来源。”
表2-1 2009年以来我国分配领域不同指标的分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从而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收入差距水平出现缓和趋势。然而,并不能由此简单判断我国未来的收入差距会稳定缩小。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只有“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下降”与“劳动收入占比上升”这2个指标出现好转,而其余4个指标则不但没有出现改善,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呈现恶化态势,这包括“居民收入增速稳步下滑”、“高低收入比逐渐增加”、“财产性与工资性收入比明显上升”和“收入流动性快速下降”,甚至收入分配前端和后端的“工资差距”和“财产差距”都存在显著提高的趋势。综合来看,虽然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出现缩小倾向,但不能简单认为我国分配差距会持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