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一 研究内容

立足于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实践,本书试图开展有关应急响应五个方面的探索:应急响应失灵案例研究、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实证研究、应急响应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北京市巨灾应急响应可靠性提升研究。

(1)应急响应失灵案例研究

回顾近十年来发生的事故灾难类特大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结合其应急响应活动的实际情况和目标任务,指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现状,揭示基于响应流程和任务目标的事故灾难应急响应失灵常见环节,探讨这些最常见失灵环节的根本原因,提出几种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失灵基本模式。

(2)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及访谈基础上,从组织层面提炼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的四个主要因素,即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机制、组织文化和组织领导,并指出应急响应可靠性的形成源于应急响应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三个核心的响应能力构成,然后构建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3)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实证研究

设计量表以及具体研究方案并据此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根据量表反馈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概念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及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利用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进而对初始概念模型进行调整、验证和拟合,从而得到满足拟合标准的可靠性机理模型,并根据检验结果分析作用路径及其路径系数。

(4)应急响应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指出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或变量,结合这些关键因素的变量定义和度量测项及其在实践中的现状和问题,展开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提升的基本策略和具体建议分析。

(5)北京市巨灾应急响应可靠性提升研究

结合北京市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回顾,分析北京市应对暴雨灾害和重度雾霾天气的响应不足,根据访谈结果对北京市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进行初步评估,指出应急响应薄弱环节,为北京市提升巨灾响应能力提出有效建议。

二 研究方法

理论方面以系统科学、灾害学、组织行为学、应急管理理论等为基础,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研究方法上以典型重大突发事件的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为基础,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

本书旨在构建一个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的概念模型及其现实路径,为此研究之初很重视理论探究和文献回顾。在阅读大量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本书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的含义、应急响应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提升应急响应可靠性路径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同时,为了使理论研究能够得到验证,使研究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书在研究过程中还对实地调研材料进行了分析,结合文献研究和调研所得提出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2)典型案例分析和数理分析相结合

应急响应和应急指挥系统都是实践和应用层面的话题,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本书援引几个特大事故灾难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应急响应失灵环节与失灵模式,为提出应急响应可靠性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做铺垫,同时也为本书最后应急响应可靠性提高的路径研究提供了案例支撑。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明性和说服力,本书还采用了少量访谈和大量问卷调查,获得实践者对于应急响应可靠性影响因素的认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和实证检验。

三 结构安排

全书共8章,各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和来源,在化解重大突发事件响应失灵的现实需求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指出选题意义;然后阐述本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及创新点并对几组概念进行界定和区分;最后借鉴和评述相关理论。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本章就与选题有关几个问题(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影响因素、可靠性)展开全面的文献梳理,在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研究不足,指出本书的总体构思。

第三章,事故灾难应急响应失灵案例分析。跨案例的比较分析是本章的主要思路和方法,选取近年来发生的四起特大事故灾难进行案例分析,对事故响应中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任务开展情况以及响应失灵环节进行梳理,分析应急指挥体系发展现状,指出应急响应失灵的根本原因,提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失灵模式。

第四章,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根据文献回顾及案例分析结果指出系统失灵与系统可靠之间的转化关系,阐释应急响应可靠性含义,揭示应急响应可靠性的机理:应急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组织文化和组织领导四个因素通过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三个中介因素作用于应急响应可靠性,据此概念模型和研究变量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第五章,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实证研究。本章首先介绍实证研究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过程,对变量进行定义和度量,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样本描述,运用SPSS17.0与AMOS17.0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及信度、效度评价,再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以验证并判断假设成立与否,运用AMOS17.0进行回归路径分析,并对假设结果进行拟合、修正以及总结。

第六章,应急响应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四点化解应急响应失灵及提高应急响应可靠性的基本策略和具体建议。

第七章,北京市巨灾应急响应可靠性分析。分析北京市应对暴雨灾害和重度雾霾天气过程中的响应不足,通过问卷访谈对北京市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进行初步评估,指出应急响应薄弱环节,并提出提升响应能力的有效建议。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就文中主要研究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不足和下一步有待研究的问题。

四 研究贡献

从现实问题出发,在研究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应急管理交叉学科研究特点。从研究方法上看,以典型重大突发事件的文献分析、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为基础,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该问题上以经验描述和应然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研究的不足。根据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15]在他看来,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要素的新的管理方式都属于创新,为此本书可能的研究创新点有以下一些。

(1)把可靠性的概念引入应急响应进而提出应急响应可靠性的含义,试图构建新的响应评价视角,以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和困境;从系统失灵出发指出系统失灵与系统可靠之间的相互转化存在可能。

(2)基于案例分析揭示当前应急响应的体制和机制不成熟不完善是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失灵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从体制的规范性和机制的灵活性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四种应急响应模式,指出其中前三种都属于应急响应失灵模式(具体见后文)。

(3)基于实证研究揭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的形成路径,即应急响应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于应急响应可靠性有着显著影响,而应急响应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又受到应急响应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机制、组织文化和组织领导四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可以通过规范应急响应组织结构、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培育组织文化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四条途径来实现。

(4)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高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的基本策略,即建立兼具规范性和灵活性的应急响应体制和机制、培育具有开放精神和创新性的组织文化、提高应急领导者的处置能力、转变传统的应急管理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