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前沿报告 2015
- 宋华等
- 4394字
- 2020-08-29 23:59:02
3.4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Perotti等(2012)从近年来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的压力倍增入手,探索物流企业的绿色供应链战略如何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以意大利15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样本,通过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进行多案例研究,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的实施与企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运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绝大多数企业都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但是目前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程度仍然非常低,而少数几个主动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它们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陈晓华和修国义(2013)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黑龙江省造纸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常用的数理统计等数学分析方法能更贴切、更有效地探究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水平,发现黑龙江省造纸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水平与其绩效提升呈正相关。
方红和祁春节(2013)考虑到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引入了能体现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同异反联系度计算公式,并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所选供应链各子系统和综合绩效的评价等级,为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李杰(2013)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资源利用率及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运用元分析方法,在对涉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考虑绿色供应链的绩效水平:经济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环境效益、客户服务、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刘晓伟等(2013)从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模式入手,构建了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立了资源利用率等8个一级指标和回收成本等23个二级指标,并以JZJH企业为例,进行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指出该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综合优度不高,并提出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Laosirihongthong等(2013)以泰国190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引入公司战略为调节变量,探索了主动型和被动型的绿色供应链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其中,主动型绿色供应链战略包括绿色采购、生态设计、逆向物流,被动型绿色供应链战略是遵守相关法律规制,企业绩效包括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无形资产(利益相关者关系),公司战略包括低成本战略、质量和时间导向战略。研究发现,被动型绿色供应链战略能够提升企业三方面的绩效,而采用逆向物流战略的企业很少,并且不能够提升企业任何绩效。此外,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会阻碍它们绿色供应链战略的进程。
张毕西等(2014)针对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建立了改进的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模糊TOPSIS方法构建模糊加权评价矩阵,计算出了各方案与理想解之间的相对贴近度,从而比较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别,为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并且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最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周晓美和潘夏霖(2014)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运作绩效间提出了若干假设,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样本进行实证统计分析,设计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运作绩效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协调控制变量,对这些变量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相关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供应链对企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均有显著影响,同时产品质量管理起到了调节作用。
生艳梅等(2014)针对我国环境逐步恶化及碳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将低碳经济融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念,从低碳视角构建了全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低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五个维度:财务价值、内部流程、客户服务、创新与学习、低碳绿色。
Chien(2014)以中国台湾电子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分析了企业感知压力、绿色供应链战略与企业可持续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感知压力分为制度压力和利益相关者压力,绿色供应链战略分为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创新和绿色服务,企业绩效分为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研究发现企业由于感知到外部压力(诸如欧洲RoHS标准等)会去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进而能够提升企业各方面的绩效。
参考文献
[1]Ahi P, Searcy C.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for green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 (52):329-341.
[2]Chien MK. Influence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organizational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2014,1(1):12-23.
[3]Christina MD, Tan KH, Lim M. Green as the new Lean:how to use Lean practicesas a catalyst to greening your supply chai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40):93-100.
[4]Laosirihongthong T, Adebanjo D, Tan TC.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Industrial Management &Data Systems,2013, 113(8):1088-1109.
[5]Lee SM, Rha JS, Choi D, Noh Y. Pressures affecting gree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Decision,2013,51(8):1753-1768.
[6]Mathiyazhagan K, Govindan K, NoorulHaq A, Yong Geng. An ISM approach for the barrieranalysis in implemen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47):283-297.
[7]Mitra S, Datta PP. Adop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ir impact on performance:an exploratory study of Indian manufacturing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4,52(7):2085-2107.
[8]Mittal R, Gupta S, Pareek S. Pressures, practices&performance of green supply chain. Institute of Interdisciplinary Business Research,2013,5(5):472-487.
[9]Mutingi M. Develop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ies:A taxonomic approach.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3,6 (2):525-546.
[10]Perotti S, Zorzini M, Cagno E, Micheli G. Green supply chain practic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the case of 3PLsin Ita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12,42(7):640-672.
[11]Sharma M. M. A study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2013,2(1):1-7.
[12]曹翠珍,赵国浩.链合创新下绿色供应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的系统分析.财贸研究,2014(2):122-128.
[13]陈晓华,修国义.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评价研究——基于黑龙江省造纸业.科技与管理,2013,15(6):13-16.
[14]方红,祁春节.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集对分析模型及应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2.
[15]顾志斌,钱燕云.绿色供应链国内外研究综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22(11):204-207.
[16]贺彩虹,周鲜成.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和制约因素.湖南社会科学, 2013(1):131-135.
[17]黄聪英.试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路径选择.长春大学学报,2013, 23(3):270-274.
[18]黄华.绿色供应链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外经贸,2013(12):119-120.
[19]姜海纳.基于灰关联数学模型的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影响因素研究.物流技术,2013,32(11):363-365.
[20]鞠芳辉,谢子远,黄文军.可持续供应链的动态能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27(1):15-26.
[21]李丹,路世昌,赵球,张荣兰.煤炭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22):210-214.
[22]李杰.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钦州学院学报, 2013,28(2):93-97.
[23]李晓英.餐饮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影响因素的Grey-DEMATEL分析.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4-121.
[24]刘晓伟,姚石顺,龚玉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6):407-412.
[25]邱国斌.基于损失厌恶的绿色供应链博弈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3, 35(12):18-23.
[26]邱立国,史烽.绿色供应链管理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25(5):11-13.
[27]生艳梅,孙丹,周永占,薛大维.低碳视角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25-27.
[28]谭丹.新时期封闭式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物流技术,2013,32 (5):390-392.
[29]王丽杰,王雪平.汽车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理论探讨, 2013(5):91-94.
[30]颜波,石平.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统计与决策,2013(13):37-40.
[31]杨晓晗,韩纪琴.国内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天津农业科学, 2014,20(9):38-42.
[32]张毕西,张明珠,韩正涛.基于模糊TOPSIS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4,33(4):76-79.
[33]张松波,宋华,李辉.绿色供应链管理新视角:基于政企联动的绿色采购模式探索性研究.理论界,2013(3):174-178.
[34]周鹏飞,陈栋,王秋良.建筑绿色供应链实施的仿真分析:以大连为例.系统仿真学报,2014,26(1):173-180.
[35]周晓美,潘夏霖.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运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统计研究.物流技术,2014,33(3):395-397.
[36]周鲜成,贺彩虹.可持续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协同推进机制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4,35(2):128-131.
附录:代表性书籍和论文
书名: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朱庆华 阎洪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出版地点:北京
研究主题:该书从供应链的角度来探讨制造业的环境管理手段,通过对供应链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活动的全面分析,从主要利益相关者出发,系统研究企业自身、政府和消费者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角色,就绿色供应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研究方法:该书引入了很多国内外企业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核心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特别是核心企业领导人的作用。大量使用对比分析法,比如通过与日本中小企业进行比较,发现政府的法规规划出了企业行为的界限。对比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绿色供应链实施情况,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通过进行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提出的不同理论框架。引入博弈论,建立政府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博弈模型,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主要成果:对于企业自身,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方法,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思路;对于政府,提出了绿化供应链的萝卜大棒措施,进一步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为政府在不同阶段规制和推动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借鉴;对于消费者,提出了基于消费者偏好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对研究人员分析消费者影响以及企业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创新之处:该书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探讨了绿色供应链概念的必要性、研究范畴、研究方向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根据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在绿色供应链发展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对绿色供应链的影响不同,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各种具体策略,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而且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操作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论文题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新视角:基于政企联动的绿色采购模式探索性研究
作者:张松波 宋华 李辉
发表期刊:《理论界》
发表时间:2013年第3期
研究主题:在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探索中国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各种关键因素,通过进一步构建绿色采购管理的政企联动模式,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研究方法:通过组织企业座谈会以及调研人员到企业实地访谈等形式进行一手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通过对多个部门人员、供应商以及客户的调研相互印证,利用验证的信息来进行相关研究,保证案例研究的高信度。
研究结论:影响或者制约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的绿色意识以及绿色信息的传递、供应链合作伙伴(主要是供应商)的不支持、有关绿色采购的法律法规、实施标准以及激励机制的缺失三类,它们的存在使得企业陷入尴尬境地,大多数选择了绿色宣传或者仅仅做到自身不违法,严重阻碍了绿色采购进程。促进绿色采购以及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最终要靠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单单依靠政府或者企业的力量是不可行的,需要在采购企业和政府间形成联动机制。
研究意义:首先,在绿色采购有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影响企业绿色采购进程的三类因素,并详细阐述了影响机理;其次,对深圳市企业绿色采购发展历程做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工作,通过对政府和实施企业的访谈、实地调研等,整理出大量案例数据,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基于政企互动的绿色采购模式,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政府和企业在绿色采购各方面的互动机制,有效排除制约因素,真正地推动绿色采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