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北漂”的办学梦
- 赵生杰
- 1852字
- 2020-08-30 00:29:04
招到第一个学生
有教室,有课桌椅,老师也聘请到岗,那么,下一步工作就是招生了。
作为新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一开始招生都是很艰难的。一个情况是,因为是新办校,大家不知道这儿有所学校。第二个情况是,因为是新办校,大家不信任。家长不了解校长是什么情况,也担心招的学生太少的话,学校办不起来,还有的担心教学质量好不好,甚至担心校长会不会卷了学费走人。
的确,当时,社会上时常流传着有关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招了学生,收了学费,假如遇到办学上的困难,眼看解决不了,就一夜之间携款逃走的负面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对一所新学校的必然考验。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已经是8月了,还没招到一个学生。我和其他几位老师,每天都在大门口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望有家长能来学校,又像迎接贵客一样地接待每一位来看学校的家长。几乎每天都有来看学校的家长,有的家长看完学校后,一句话不说就走了,可能是嫌学校条件太差。有的家长好像对学校的条件还满意,说,过几天再来。总之,什么情况都有,就是没有一个报名的。
那段时间,我眼睛里一看到小孩就兴奋,忍不住就想问,上学没有啊。
老在学校等家长,是招不到学生的,我就留一个老师在学校里负责接待,带着其他老师出去招生。
我们带着印刷好的招生简章出去发。当时,郑常庄算是一个城中村,街道两边的小门脸,做小生意小买卖的都是外地人,我们就从东头发到西头。发完小街道,我们又进小胡同里,挨家挨户地发简章,家里有人就恭恭敬敬地递到人手里,没有人就往门缝里塞上一张。
有时候,我们到外地人集中的岳各庄批发市场发简章,或者到外地人居住的大院发,总之,能发的都要发到,没准哪一张简章发挥了作用,就能招来学生。我们的原则是:宁可多发千张,也不漏掉一人。
出去发招生简章,跑得脚腿疼不说,还经常碰到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有时甚至还会碰到危险。
一次,我带着几个老师又出去发简章,路上碰到有人,很自然地就发给他们一张。我们想,就算家里没有孩子的也发一张给他,算是做个广告。当我把简章恭恭敬敬递给一个五十多岁、正在遛弯的大叔的时候,他很不耐烦地冲我嚷嚷起来:“又是什么骗人的广告!”还一脸的不屑。我一看这样,就赶紧说:“对不起,对不起!看看你认识的外地人中有没有着急孩子上学,而找不到学校的,可以给他看,你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听我这么说,他这才不说什么。
后来,我就和其他老师讲,简章尽量不发给不带小孩的人!
又一次,在一个小胡同里,是当地一户居民的房子,门半掩着,想必里面有人。这样的人家往往也住有外地人,我们敲了几下门没人应,就试探着往门里走。一个女老师才刚把脚迈进去,一只大狗忽然从大门后面蹿出来,朝着这位女老师的腿上就是一口,说时迟,那时快,我一看,一把拉住女老师就往外拽,好在老师没被大狗咬到。
从那以后,我们又总结出一条发简章经验:走家串户要防大狗!
还有一次,我们几个到一个市场发招生简章,市场上的人很多,尤其是外地人多,他们都争着要招生简章看。我们正发得高兴的时候,忽然有市场保安过来,不由分说,把我和几个老师手里的招生简章统统都收走了,然后,还扣住我们几个,不让我们走,要按简章的张数罚款。我心想,我们也不犯法,说说好话,求求情,没准就能放我们走。果然,经过女老师向保安一求情,保安一高兴,就放我们走了。
于是,我们就得出第三个发简章经验:要小心保安!
眼看我们这么辛苦发招生简章,还是只见有人来看学校,就是没有人报名。这些家长好像做了约定一样,谁都不愿当第一个报名的家长。于是,我们几个老师一合计,学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的时候,“自制”一些假的报名学生的名单。我们就找出一个本子,在第一页上一口气写上几十个学生姓名,当然都是瞎编的姓名。后来,再有家长来看学校,我们就把这些假姓名给他看,这招果然奏效,有家长考虑给孩子报名了。
在学校的附近有一片菜地,种菜的是来自安徽阜阳的几户农民,这片菜地是他们租大队的。他们人都很老实。正好他们几家有两个孩子要上学,他们也去学校看过,但是还没给孩子报名。我一想,就从这几个老乡身上“下手”吧!
我一有空就跑到他们菜地里去,和他们聊天,我说我也是安徽的,我以前在什么什么学校教书,把孩子放到学校不会有问题,真不是来骗家长钱的,作为老乡得支持老乡等等。有时我还帮他们干干活、拔拔草。就这样,一来二往,他们就比较信任我了,没几天就到学校给孩子报了名,他们是学校开办以来最早给孩子报名的家长。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报名的家长之后,就慢慢有家长来给孩子报名了,但是,仍然还是不多,有些人还是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