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13
- 刘志
- 3214字
- 2020-08-30 01:02:20
立体化教材建设之我见
一、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和特征
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种说法,有的称“立体化教材”,有的称“一体化教材”,有的称“多元化教材”,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某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在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行业和出版行业都在大力开发与传统的纸质教材相配套的各类电子教材或者网络教学资源。从宏观上讲,立体化教材比传统教材更加注重运用教育技术来构建教材体系。它是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按照一体化思路设计的适合于多元化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案。关于立体化教材的内涵众说纷纭,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立体化教材是指由不同用途的传统介质教学用书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组成的教学支持系统。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等;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纸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网络平台等。
立体化教材打破了以往以纸介质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局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多种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在以往传统教材体系中,由于篇幅、表现形式等限制,教材内容主要是文字和图片,教辅工具主要是挂图和幻灯片,大量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体现。随着教学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教材的内容呈现形式在根本上突破了单纯的印刷媒体的局限,从单一的纸质教材发展到音像制品、电子产品、视频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及教学服务平台等多种立体化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读、写、听、看、练等不同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整体的教学方式。呈现形式上的立体化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资源进行更加灵活的教与学,尤其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立体化教材不仅拓展了教学资源的形态结构,而且带动了课程和教材模式的改变。它使得教学的时空结构和活动方式发生了改变,使得学习过程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些改变告诉我们应该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化教材的了解。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出版行业已经认识到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一些出版社在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和建设中也颇有成效,但是数字化、立体化资源还不够规范,低水平制作和重复开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从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现状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立体化教材的本质认识不深入。对于立体化教材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一定误区,通常认为既有纸介质又有光盘或者网络形式的教材就是立体化教材,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媒介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只是教材的外在形式,其内在的本质是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立体化设计,以此来实现立体化教材最终的目的——为教学提供立体化的服务。
(2)立体化教材产品缺乏教学设计的思想。有些立体化教材产品虽具备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书本、有光盘,也有网络平台,但教育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一方面,在设计开发教材的过程中,鲜少进行需求分析,造成整体规划不够、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另一方面,教材产品化以后,后续提供的服务少,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在大多数配套的网络资源更新上可明显看到这一点。
(3)内容呈现不够灵活新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文字是大多数教材的主要呈现方式。从视觉心理学来说,文字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和学习厌倦的心态。因此,动态、多媒体化是现在立体化教材追求的一个目标。但部分教材有为了动态而动态、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之嫌,内容的这种呈现方式使得某些光盘的内容和界面有杂乱之感。
(4)立体化教材的编制存在不同步现象。目前,有些立体化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存在不同媒介形式的教材由不同的团队或个人制作的情况,造成内容不同步、风格不协调等问题。立体化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统一,导致了在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系统性比较欠缺,直接影响了使用效果。
(5)缺乏科学规范的立体化教材评价标准。由于目前缺乏科学、规范、成熟的立体化教材评价标准,仍有一些不合格的教材通过审查并流向市场,造成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三、立体化教材的设计和开发
立体化教材可根据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就内容而言,应考虑主体知识、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及其他内容的提供;就外在形式而言,可分为主教材、辅教材、配套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库)、教学网站,或分为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资料、网络出版物等;就服务对象而言,应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资料。
在立体化教材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设计理念,注重“教与学”环境的设计。立体化教材应该服务于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其作用要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可把立体化教材的性质定位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在立体化教材建设中,不仅仅是各种教学资源的简单堆积,更需要系统、整体的设计。目前大多数教材在立体化建设过程中,都过于强调教师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实无论教材内容如何编写,配套资源如何丰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因此,立体化教材应该围绕着“教”(教师教学)和“学”(学生学习)两个中心进行建设。
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如果“教与学”环境的设计不到位,教育技术人员将技术做得再好,它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再好的平台、再好的多媒体技术也是一种浪费和摆设,无法真正发挥立体化教材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立体化教材建设中,教学设计十分重要。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表达其教学信息,这样才容易实现它的教学目标。例如,文科类课程,主要以鉴赏性为主,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光、影、像的媒体表现方式,来创造文字描述的画面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外语类的课程,主要以语言为主,可以利用磁带、光盘等媒介,对听力进行训练;也可以利用图形和声音来表现一些用文字难以讲清的语音。机械类和理工类课程,主要以模型和操作为主,用文本比较难以形象描述,可以采用各种动画和图像技术,来模拟模型的构造和操作的步骤,甚至可以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化抽象为直观的具象,复杂的原理也就比较容易被理解了。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着重把握好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关键知识点的强调,新旧知识连接点、学生思维转换点、思维困惑处的阐释。要体现出“为理解而设计”的思想,一切教材内容的处理都要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
总之,整体环境的设计要坚持工具性的观点和人文性的观点。学生在使用该立体化教材的时候,可以进行表情达意、思维活动和文化的传承。同时,立体化教材的内容也体现出对学生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能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
(2)转变开发思路,以服务为要义。教材的使用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和教学,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教材的设计者与开发者提供进一步的服务。因此,我们在设计立体化教材之前,先要确定好立体化教材的扩充功能和可拓展性。
教材的设计开发要“以使用者为中心”,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状况,设计出较好的层次差别,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根据木桶原则,最短的一块桶板决定桶里装水的多少。因此,立体化教材的各项功能的强度需要齐头并进,从而使整套教材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和优势。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自学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在现阶段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和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积极改进,立体化教材建设会更完善,在教育中的价值也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