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
- 魏建 李少星等
- 1830字
- 2020-08-30 01:12:19
第十一节 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方向
总体来看,《规划》实施以来,山东省高度重视,不仅在组织体制上有着相应的体制保障,而且出台了众多专项政策。黄河三角洲各区域更是积极性高涨,全社会上下普遍认为这是黄河三角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形成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积极探索高效生态的发展道路。不仅生态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城镇化、第三产业和科技支撑的作用。可以说,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了一个良好开端,高效生态的建设形成了初步的思路。上述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些技术性问题,今后更要紧紧围绕高效生态这个核心进行深入探索和推进,尽快形成成熟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实现高效益与生态化的有机统一。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采用高效生态的发展模式是由其独特脆弱的环境、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要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经济区,高效生态应该是唯一的路径。实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寻找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同时降低生态影响的经济社会发展技术体系,探索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有机统一的发展新模式。
一、以兼容经济社会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对良好的生态不产生不良影响,就要在生态脆弱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海岸线自然保护带等。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划有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潍坊市莱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起到了稳定生态系统结构,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
要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对良好生态尽量不产生影响,就需要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优化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合理分布的总体框架。优化产业分工,错位发展,推进全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人口、产业、城镇集中布局,土地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求企业在产品结构、产出效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能够适应环境承载要求。
二、加大环境修复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的完善和生态多样性
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给予生态极大的破坏,需要加强生态建设与修复。一是结合探索土地利用的新模式,着力生态林建设,在盐碱地上建设数十个万亩绿色生态林区;二是根据区域实际状况,加强对被污染水系、被破坏湿地、地面塌陷区、落地油污染区、海(咸)水入侵区等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海沙开采退化区的综合修复与治理;三是在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中强化生态的保护与修复,统一环境标准,杜绝污染转移,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加企业进行高效生态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以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和采用投入产出高效率的社会发展技术
通过科技创新支撑高效生态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投入产出高效率,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排放上采取严格措施,引导企业在技术的选择上采用高效率的技术。限制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
高效生态经济是付出生态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在现阶段,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黄河三角洲第二产业传统上偏重于重工业,相对于第三产业能耗与污染高,对环境的影响大,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是实现高效生态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定和落实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策。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逐步夯实,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正在形成中,继续坚持不懈的探索就能够形成高效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