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中国零售业发展综述

1.4.1 中国零售业的综合零售业态发展

中国的百货业市场规模,2011年实现了万亿元大关的突破,按照限额以上百货零售行业口径大约在10827亿元,按照百货店口径大约在10307亿元。整体而言,百货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带来了零售业各业态的整体繁荣,特别是百货业,中国市场中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迅速成长为亚太地区较为活跃的奢侈品消费之都,这为定位高端的国外百货提供了新的契机,吸引其纷纷投向中国市场。典型代表是阔别中国市场15年之久的巴黎老佛爷百货宣布回归北京。但是,国内百货业毛利率水平仍然较低,竞争较为激烈,2012年零售业出现关店潮,百货企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

中国的超级市场规模,按照限额以上超级市场零售行业口径在7500亿元左右,按照超市店业态口径在9800亿元左右,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速。超市企业的门店数的增幅有所放缓,并曾经出现个别企业门店倒闭潮,但是全国层面超市的销售额总额却有较好的增长,而且从反映相对值的效率指标来看,超市行业的坪效、单店零售额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人均销售额则一直处于增长阶段。表1—1列出了2011年中国综合零售业态的基本情况。

2012年中国的购物中心持续火爆发展,是全世界购物中心发展最快的国家,特别是近十年的扩张速度居全球之最,购物中心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最抢眼的商业形态之一。中国的购物中心开始出现近郊化发展的趋向,而且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发展情况明显呈现出层级化的城市发展特征。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态势下,购物中心推行“体验式”购物,以此吸引消费者。目前,各大购物中心纷纷加大其体验式业态的占比。

中国的便利店2008年以来发展遇到一定问题,门店一直处于减少的状态,2012年减速有所放低。核心原因在于近10年来中国的城市房地产市场不正常发展,包括外资便利店体系近年来在中国也遭遇扩张瓶颈。同时,为应对激烈竞争,便利店纷纷开始试水新的服务项目,例如增加为社区居民提供代收代缴水电费、收寄快递、各类充值等便民服务,重塑其核心竞争力。

1.4.2 中国零售业的专业零售业态发展

中国的专业零售业态主要包括专业店和专卖店两种业态,涉及七大类专门商品零售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按照限额以上零售业态口径合计,专业零售领域的市场总规模约为47118亿元,约占全年有店铺零售业总规模7.07万亿的66.6%,和上年基本持平;约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3%,低于上年2个百分点,仍然是当前中国零售市场的第一主力业态。(另外,按照限额以上零售行业口径合计,七大类专业零售领域的市场总规模约为50724亿元,约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表1—2列出了2011年中国专业零售业态的基本情况。

专业零售业态包括专业店、专卖店两种经营形式,2011—2012年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国内的主流零售业态。2011年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规模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业总体上反映总体资产、销售规模的财务指标几乎都有所增长,但是2012年本土运动品牌生产企业集体触礁,李宁、安踏、匹克、361度、特步和中国动向业绩都出现下滑,门店数量也大幅削减;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主要指标均较2010年有所增长,但零售营业面积减幅近16%,主要原因为家电消费需求疲弱,苏宁、国美等大型企业纷纷关店;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与家电行业类似,营业面积大幅削减,减幅约34%;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业整体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零售面积也有所减少,减幅约26%;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业形势不容乐观,多数指标相对2010年仅有小幅度上升,零售面积减幅约24%;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图书零售业,是所有行业中唯一一个法人单位数、年末从业人数、零售营业面积三项指标均下降的行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零售业多个子行业出现营业面积减少,事实上证明了中国国内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失控,房价恶性上涨,以及房屋租金上涨给零售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国的网络零售市场在2012年继续高歌猛进,“双十一”淘宝成交金额再创新高,成为中国零售市场最靓丽的风景。

1.4.3 中国零售业的管理、运营与综合事务

中国零售业领域的收购兼并事件,本报告2012年监测了40起。2012年零售业的兼并收购延续了前两年的态势,全国布点的零售商仍是兼并收购的主要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积极进行扩展,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兼并收购事件发生的主要区域。2012年,海外资本进入中国比较活跃,27.5%的收购方来自海外,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收购中国电子商务公司一号店,持股比例达51%。在外资频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尝试对外国企业的收购,例如万达集团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运营商AMC公司。

中国零售业高层管理人员变动频繁,本报告2012年监测了62起。电子商务领域一跃成为变动最为频繁的业态,超过了百货和超市,在报告所监测的企业中,共发生了22起,占到总数的35.5%。2012年是电商的竞争年、淘汰年、升级年,行业开始逐渐向理性转型。电商行业里的领军人物开始不断挑战着传统零售行业的权威和霸主,随着电商的飞速发展,电商领域内的关键人物将对中国零售行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中国零售业公司的营销活动,本报告2012年监测了48家大型零售企业共计270项。整体而言,节假日依然是零售业开展促销活动的集中时段,以购物节、购物月形式开展大规模促销也日益受零售企业青睐。2012年,特色活动成为零售企业青睐的新型营销形式,零售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体验;网上商城不断开展促销活动,绩效卓著,甚至影响实体店商品的价格体系;移动互联时代,二维码、微信等成为零售业公司新的营销手段。

中国零售业公司的公共关系事件,本报告2012年监测了44家大型零售企业共计167项。2012年,既有频繁发生的“质量门”事件,令众多零售业公司深陷社会责任缺失的泥潭,又有很多值得媒体称道的零售企业的慷慨义举。2012年我们继续延续了去年开始的对零售业公司参加公益活动的统计与监测,所有公共关系活动中有156项为公益活动,占总数的91.7%。应该说,近年来零售业公司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树立了较为良好的社会形象。

中国零售业公司的技术应用情况,本报告以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企业,对其中的95家零售企业开通网络零售、微博的情况进行了盘点和梳理。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2012年中国零售企业也开始出现新的支付手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付款也开始进入商店。

中国零售业的政策法规情况,本报告统计和监测了2012年主要以商务部为政策发布主体的中国重要的零售业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商业特许经营、食品安全问题、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以及对违规收费的治理等方面;行业标准主要包括零售业经营管理规范和技术要求等。

同时,本报告统计和监测了2012年主要零售业案件纠纷共60多起,主要包括大型零售商一些地区分店的食品问题,一些服装企业的服装质量问题,电子商务企业的价格战及其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等等。本报告统计和监测了2012年中国零售业的37个会议会展情况,整理了基本情况表并进行了相关分析。本报告统计和监测了2012年中国零售业的培训项目170多个,并收集整理了中国零售业的主要培训机构、培训事务和2012年出版的涉及零售的代表性著作。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