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零售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2014)
- 王强
- 4023字
- 2020-08-30 03:09:29
2.3 中国零售业产业规模与结构分析报告
2.3.1 中国零售产业所有制发展分析
从法人企业来看,2011年国有控股类零售企业为5194个,后者占比为8.9%,其规模远高于外资的1692个,后者占比仅为2.89%;从业人数方面,国有控股企业占比16.54%,外资企业占比12.56%,二者差距相对较小;外资企业在营业面积和资产两方面也低于国有控股企业,与法人企业数相比,二者这两个指标的差距也相对较小。从销售规模来看,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占国有控股企业的55%左右。总体而言,国有控股企业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外资企业,但后者在经营的其他方面发展迅速,达到其一半的水平(见表2—3)。主要原因在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业态以大型店铺为主,单店规模比较大。
2.3.2 中国零售产业行业发展分析
本报告根据《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的行业分类进行分析,主要是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九个子行业,本节中关于行业层面的分析,都是按照这九个子行业展开的,主要选取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营业面积、资产和销售额5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数据摘自《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2》。
2.3.2.1 中国零售业分行业的法人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法人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企业数达到21131个,占比36%;其次是综合零售,企业数为10559个,占比18%;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企业为8189个,占比14%。这3个行业企业数相对比较多,其他6个行业规模比较相近,基本占比都在5%左右(见图2—14)。
图2—14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法人企业的行业结构(单位:家)
2.3.2.2 中国零售业分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结构分析
在从业人员方面,综合零售显示出巨大的就业吸引能力,该行业从业人数为2332920人,占整个零售行业的44%,几乎达到一半。具体来看,它包含超市、百货等主要形式,行业性质使得它需要比较多的工作人员。其次是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从业人数达到1140085人,占比22%;其他几个行业从业人数占比都在10%以下,最低的是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从业人员113061人,仅占2%,与该行业本身的性质也比较相符(见图2—15)。
图2—15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从业人数的行业结构(单位:人)
2.3.2.3 中国零售业分行业的营业面积总量结构分析
与从业人数相一致,综合零售的营业面积仍然是最大的,占比48%,几乎达到了整个零售行业的一半。其次是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占比26%,二者之间保持与从业人数同样的趋势和差距。营业面积最小的是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仅为3969294平方米,占比2%,甚至低于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九大行业在营业面积方面的结构与从业人数基本一致,综合零售与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独大,其他行业占比较小(见图2—16)。
图2—16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营业面积的行业结构(单位:平方米)
2.3.2.4 中国零售业分行业的企业资产规模结构分析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的资产约为11074895万元,占比36%,居于首位;其次是综合零售,资产104897577万元,占比34%,略低于前者;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资产占比9%,约为27573451万元,其他行业资产占比均在5%及以下,相差比较大。资产数额最小的是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约7906281万元,仅占2%(见图2—17)。
图2—17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资产的行业结构(单位:万元)
2.3.2.5 中国零售业分行业的销售总额规模结构分析
销售总额最高的是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约为339634962万元,占整个零售行业的47%,对零售额的贡献最大,接近一半;其次是综合零售,实现销售额193278363万元,占比27%;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实现销售额60104764万元,占比8%,三者之间差距比较大。其他几个行业销售额比较接近,集中在2%~4%,最低的是五金、家具及室内专修材料专门零售,只有16649059万元(见图2—18)。
图2—18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销售总额的行业结构(单位:万元)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规模最大的是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其在法人企业数、从业人数等方面都远多于其他行业,一方面是由于该行业的商品本身价值比较大,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其次是综合零售,主要是超市和百货类,它们重点经营生活必需品,在整个行业中占有较大比重,从业人数最多,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综合零售商品属于经常性购买产品,因而规模比较大。第三个比较突出的行业是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它与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比较相似,产品价值较高,人们的需求也比较旺盛。
2.3.3 中国零售产业业态发展分析
本报告根据《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的业态分类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超市、大型超市、百货、专业店以及专卖店五种业态形式,由于年鉴中数据统计的原因,本报告中的业态分析没有包含无店铺。本节中关于业态层面的分析,都是按照这五种业态展开,主要选取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营业面积、资产和销售额5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数据摘自《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2》。
2.3.3.1 中国零售业分业态的法人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法人企业数最多的是专业店,为26566个,占比49%,基本占到所有业态的一半,尤其是家电、家居、建材等专业店的发展,使得专业店数量急剧增多。其次是专卖店,法人企业16011个,占比29%,这两种业态的企业数量总共占到了80%左右。超市和百货的法人企业数比较接近,都在5000个左右,约占9%,大型超市的企业数量最少,仅有1922个(见图2—19)。
图2—19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法人企业数量的业态结构(单位:家)
2.3.3.2 中国零售业分业态的从业人员数量结构分析
从业人数的业态差异相对较小一些,从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专卖店到专业店是依次递增的,专业店从业人数最多,约为1537971人,占比31%。从业人数最少的是超市,约为681878人,占比14%,还不到专业店一半的水平。大型超市和百货店的从业人数比较接近,只相差了1个百分点,都在900000人左右(见图2—20)。
图2—20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从业人数的业态结构(单位:人)
2.3.3.3 中国零售业分业态的营业面积总量结构分析
营业面积最大的是专业店,约为57905394平方米,占所有业态的29%,其次是百货店,占比28%,二者仅相差1个百分点。专卖店营业面积占比17%,居于中间,营业面积最小的是超市,约为22260955平方米,占比11%,小于大型超市(见图2—21)。
图2—21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营业面积的业态结构(单位:平方米)
2.3.3.4 中国零售业分业态的企业资产规模结构分析
资产结构与从业人数相似,从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专卖店到专业店呈现递增趋势,不同的是,资产结构差异更大一些。专业店资产约为10648572万元,占所有业态的37%,其次是专卖店,资产占比26%,百货店占比21%,大型超市占比10%,最小的是超市,占比6%(见图2—22)。
图2—22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资产的业态结构(单位:万元)
2.3.3.5 中国零售业分业态的销售总额规模结构分析
销售额最高的是专业店,约为273064742万元,占所有业态的41%,其次是专卖店,占比29%,这两个业态的销售额显著高于其他三个业态。从超市到大型超市再到百货,销售额不断递增,所占比例呈现等量递增关系,后者依次比前者增加5个百分点左右(见图2—23)。
图2—23 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销售总额的业态结构(单位:万元)
综合以上分析,从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专卖店到专业店,规模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规模最大的是专业店,销售总额占所有业态的41%,法人企业数占比更是高达49%,各个指标都高于其他业态。其次是专卖店,它只在营业面积方面小于百货店,其他四个指标都是仅次于专业店,它与专业店的区别在于,它只经营某一特定品牌的商品,而专业店则是经营某一类具体商品,相较而言,专业店规模更大一些。
2.3.4 中国零售产业批零结构分析
2.3.4.1 中国零售产业批零比率的总体分析
本报告关于批零结构的分析,主要采用批零比率指标,即批发额和零售额的比值,具体数据摘自2006年至2012年的《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由于该年鉴中的数据主要是限额以上的批发额和零售额,因此,本报告中的批零比率都是限额以上的批零比率。
2011年中国限额以上零售额71824.89亿元,批发额288701.01亿元,仅考虑限额以上的批零比率为4.02,属于较高水平。2005年至2011年,中国零售产业的批零比率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整体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在3.5~4.5这个范围内波动。2005年至2007年,批零比率显著下降,2008年突然升高到4.48,2009年回落到最低值3.64之后,又开始回升,2011年批零比率为4.02,略低于2005年的4.28(见图2—24)。长期以来,中国的批零比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整体上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变动幅度非常小。这一比值反映出批发环节过多,导致商品流通费用增加,流通效率低下,最终商品价格远高于其真实价值,不利于商品的最终销售。
图2—24 中国零售产业批零比率(2005—2011年)
2.3.4.2 中国零售产业分类商品的批零结构分析
分类商品的批零结构分析,仍然是采用批零比率,即批发额与零售额的比值,具体结果见表2—4。该表将各种分类商品的批零比率进行升序排列,本表数据来自《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2》,采用的是年度数据。(注:与第二节分类商品月度销售数据来源不同,后者是根据中经网数据库进行整理得到的,二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具体从分类商品来看,批零比率呈现较大的差异,不同商品变动较大,其中家具类商品最低,仅为0.36,主要是该类商品体积比较大,厂商都有固定的经销商,从而中间流转较少,以零售为主。批零比率较高的是机电产品及其设备类和煤炭及其制品类,后者高达31.54,相对而言,这些商品主要是企业等大宗购买,因此体现为以批发为主,零售额相对较小的状况。五金、电料类以及文化办公用品类的批零比率也都在3以上,主要原因是中间流转环节比较多,批发额相对最终的零售额比较高。日用品类的批零比率在1左右,批发额和零售额基本相等。
批零比率反映了商品批发额和零售额之间的结构关系,中国整体仍属于偏高的水平,过多的批发环节导致商品流通费用增加,流通效率低下,使得商品价差增大,不利于商品的最终销售。未来应该不断完善流通渠道,使生产和消费相互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