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法与说法(全四册)
- 李瑞环
- 5785字
- 2020-08-30 03:41:14
27.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有中国的特色。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我们也一直认为,民主是相对的、历史的、具体的。中国是一个有11亿多人口的大国,目前经济和文化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各地发展也不平衡。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中国政府认为民主政治建设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必须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必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1]。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一旦搞乱了,不仅会给中国带来灾难,同时也会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麻烦。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如同经济建设一样,要有中国的特色,要符合中国的情况乃至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等。
《会见挪威代首相、外交大臣戈达尔时的谈话》(1994年5月11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
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举的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我们一直认为,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任务还远未完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我们也一直认为,民主是相对的、历史的、具体的,一定的民主必然与一定的时代相联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是一个有11亿多人口的大国,革命胜利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缺乏民主传统;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文化总的水平比较落后,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这些就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在团结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必须有利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2]。匆匆忙忙地搞、脱离国情地搞,就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就会造成国家的混乱,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在我们这个大国,一旦搞乱了,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那将是一场大灾难,一切无从谈起,“包括民主、‘双百’方针等等,统统谈不上”[3]。这样搞所带来的只能是破坏,而不是建设,只能是“民苦”,而不是民主。
《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5月21日)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总体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总体目标。富强、民主、文明三者互相联系,互为条件。民主程度提高了,亿万人民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国家才会富强、文明。当然,也只有国家富强、文明了,民主程度才能提高。
《会见希腊议长卡克拉马尼斯时的谈话》(1997年6月2日)
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各国人民有权自己选择自己的政治体制。
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各国人民有权自己选择自己的政治体制。美国有些人经常批评中国不民主,但我们与他们交往中发现他们习惯于居高临下,指手画脚,教训别人,发号施令。他们批评别人不民主,而他们对待别人常常用不民主的方式,各国人民对此很反感。我们今天讨论问题的方式就很民主,平等对话,你谈,我也谈,自由发表意见,起到了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的作用。
《会见印尼外长阿拉塔斯时的谈话》(1995年7月20日)
没有必要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持续,甚至会走错路,走邪路,已有的改革成果也会丧失。
政治体制改革比较复杂。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政治体制联系着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也联系着政治体制,互相渗透,互相制约。有些问题既是经济体制的问题,也是政治体制的问题。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广大群众物质利益的再分配,那么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机构、人事,涉及头头脑脑。因此要非常仔细,非常审慎。当然,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搞,没有必要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持续,甚至会走错路,走邪路,已有的改革成果也会丧失。审慎这个词,天津这几年经常用。先看你慎重的程度,对问题、情况了解的程度,对问题认识的程度,对事物特点、发展把握的程度,可能出现问题的防范等等。要下河先看出水处。这几年,我们讲改革要“迈小步、不停步,少走弯路回头路”,就是指先从那些看准了的改起,从小到大,先易后难,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逐步推进。改革不能贪快,贪快就要翻船,欲速则不达。
《在政治体制改革课题研讨汇报会上的谈话》(1986年9月24日)
要改革那些不符合我们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原则和宗旨的东西,使我们的政治体制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
政治体制改革,归根结底是为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要改革那些不符合我们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原则和宗旨的东西,使我们的政治体制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使我们的上层建筑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去我们的机构设置和调整,脱离开经济发展规律去考虑,往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我们多年的老毛病。机构压了多少次,精简了多少次,压不下来,原因在哪里?要虚心听取下边的意见,叫人家说真话,讲出毛病究竟在哪里。
《听取关于服务队工作汇报时的讲话》(1986年8月8日)
必须对现行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
我们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是在大规模群众运动和不断强化指令性计划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适应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但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就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群众团体、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的性质、职能不同,党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它们的工作。依法治国和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将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如果再固守过去那种领导体制,就会降低党的领导地位,削弱党的领导作用。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领导方法,实行党的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从党政不分到党政分开,是一项重大改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党政分开的新的领导体制,党就能从包揽政府和企事业事务的状况中摆脱出来,真正实行政治领导;就能集中精力致力于自身建设,做到党要管党;就能把自己放在驾驭形势和总揽全局的地位,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就能加强对各方面的监督,增强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力量。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把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88年4月22日)
作为会议的组织领导,不应把民主当作摆设,而是诚心诚意地发扬民主,听取代表的意见。
民主、求实、团结、鼓劲是一个整体。民主求实与团结鼓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所谓民主就是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地位,所谓求实就是研究讨论一些问题,也就是更放开一些,民主气氛更浓厚一些,让大家把话讲出来,把建议和办法摆出来。所谓团结鼓劲是讲我们民主求实的目的、会议的目的,由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求实是手段,目的是做到团结鼓劲。离开了团结鼓劲,民主求实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出现乱发牢骚、涣散斗志的消极现象。同样,如果离开民主求实,会议开得死气沉沉,也不会有真正的团结鼓劲。我们强调民主、求实、团结、鼓劲,中心是把人民代表真正推到主人的位置,行使主人的权利,履行主人的义务。作为代表和委员,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评头论足,而是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研究决定家怎么当、事怎么办;作为会议的组织领导,不是虚应故事,把民主当作摆设,而是诚心诚意地发扬民主,听取代表的意见。
《在参加天津“两会”的党员会议上的讲话》(1989年4月19日)
履行程序,添了一些小“麻烦”,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导致的大“麻烦”。
履行程序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是有一些“麻烦”,但它是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添了一些小“麻烦”,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导致的大“麻烦”。
《关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若干问题——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6月5日)
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
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多年来,我们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把“依法治国”作为方略载入宪法,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法制建设同民主政治建设一样,是目标,是手段,也是过程,有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也由于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局限,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在社会生活中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把我们国家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会见委内瑞拉全国立法委员会主席米基莱纳时的谈话》(2000年5月15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规矩。
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古以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类为这一政治理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管子就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概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规矩。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社会才能秩序井然,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会见英国上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时的谈话》(2002年5月27日)
民主是目的,是手段,也是过程。
民主的问题,是大家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或者说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应该说,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一个历史的问题。民主是什么,是手段还是目的,是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这些都是既明确又有争议的问题。要我说,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也是过程;既是个政治问题,又是个经济问题。对于那些不讲民主,不注意发扬民主,不尊重群众民主权利的领导来讲,对于那些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得不到承认和保障的地方来讲,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民主就表现为目的。而在大家共同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为达到共同目标,把事情办得更好,因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包括纠正领导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在内,在这里,民主就具有手段的意义。民主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动态过程,其发达程度离不开经济发展水平,离不开文明、文化程度。所谓充分发扬民主,是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明、文化程度而言的。比如,在一种经济比较落后、物质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只有依靠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来维持一定的分配制度和社会秩序,而不能随意放开,各取所需,自由去拿。比如,不能把百货大楼的保管、保卫制度和人员取消,不能不锁银行的保险柜。有人问,我们中国现在的民主是多了还是少了?要我说,我们中国的民主,不是一个简单的多少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实现和实现得好不好的问题。就总体来讲,我国包括领导和群众都有一个提高素质、增强民主意识、学会发扬民主本领的问题。民主和集中是辩证的统一。我们这样一个11亿人口的大国,又面临改革和建设如此复杂的问题,需要集中,需要有统一的意志。我们现在确实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必须要有集中统一,要有领导权威,要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制定一些统一的纪律,但所有这些,都不能离开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即民主这个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积极推进民主与稳定也是统一的。不实行真正的民主,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稳定。离开稳定,没有稳定的局面,到处乱哄哄,谁也不管谁,谁也管不了谁,那就根本不叫民主,也无法建设民主。
《在天津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89年4月24日)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稳定、稳步、稳妥地进行。
很多西方国家的朋友说,你们经济体制改革很好,但政治体制改革又如何呢?我们一直认为,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经济体制改革既不可能持久,也很难提到更高的水平,还会出现社会问题。其实,在中国有些经济体制改革,也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比如过去农民种什么东西,种多少,一天干几个小时,统统都由上面来规定。农村改革后,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民所有,种什么、不种什么、怎么种,都由农民自己来决定,农民有了自主权。再比如,过去工厂的生产计划都由上面确定,现在工厂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厂长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己决定,这本身也是一种政治体制改革。当然,从总体和大的方面讲,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步子还不算大,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完善。对此,我们是心中有数的。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我们之所以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人口多,国家大,底子薄,各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稳定、稳步、稳妥地进行。看不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是错误的,把政治体制改革看得过于简单,操切行事,也是会坏事的。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一旦政局不稳,出现社会混乱,那么所有的良好愿望都会变成泡影,对世界也是一个灾难。
《会见西班牙联合左翼代表团时的谈话》(1992年12月11日)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必须努力推进,但不能太急,就好似驾驶一艘大船,转弯时要放慢速度,速度太快就会翻船。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三稳”:稳步、稳定、稳妥。民主是具体和相对的,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能超过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否则就会造成混乱。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动乱之苦,现在不管有什么理由,不能再出现动乱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必须努力推进,但不能太急,就好似驾驶一艘大船,转弯时要放慢速度,速度太快就会翻船。
《会见美国前驻华大使恒安石夫妇时的谈话》(1991年11月1日)
注释
[1]《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2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2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2版,第2卷,2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