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骨伤科学(第2版)
- 孙树椿 孙之镐主编
- 3755字
- 2020-08-28 22:04:41
第四节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电、磁、声、光、冷与热等)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内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调节、增强或恢复各种生理机能,影响病理过程,以达到康复目的的一种疗法。
(一)物理疗法的治疗作用
物理疗法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因物理因子直接引起局部组织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直接作用,以及因物理因子作用人体后而引起体液改变,或通过神经反射,或通过经络穴位而发挥的间接作用。物理疗法对骨伤科疾病治疗的主要作用有:
1.消炎作用
对肌肉、关节、皮肤、筋膜、韧带、神经、器官和内脏的急慢性炎症,物理疗法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小血管的渗透性,提高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力,从而促进局部病变组织从被动充血及瘀血状态中逆转过来,变成血流通畅的主动充血,以消除组织水肿,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组织缺氧和营养状态,消除炎症反应。
2.镇痛作用
炎症刺激、缺血、代谢产物、致痛介质及精神因素等都可产生疼痛。不论是神经痛、肌肉痉挛性疼痛、肢体缺血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等,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选用合适的物理疗法,可以提高痛阈,消除各种致痛原因,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3.减少瘢痕和粘连的形成
瘢痕组织是一种循环不良、结构不正常、神经分布错乱的修复性组织;粘连是因炎症渗出后组织纤维化而形成的病理性结缔组织。物理疗法可减少胶原纤维的形成和玻璃样变性过程,也可减轻瘢痕组织水肿,改善局部组织血供和营养,从而减少瘢痕和粘连的形成。同时,也可缓解或消除瘢痕瘙痒、瘢痕疼痛等症状。
4.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
因外伤、手术、瘫痪导致关节制动以及关节炎症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运用物理疗法可以镇痛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肌肉得到较充分的活动和血液的濡养,可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二)物理疗法的种类
1.电疗法
包括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法和高频电疗法等。
(1)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系应用方向恒定不变的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直流电作用于机体时,处于直流电场中的组织内可引起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带电胶粒的电泳和水分子的电渗,因而引起组织兴奋性,细胞膜结构与通透性、酸碱度和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直流电疗法具有镇静、止痛、消炎、促进神经再生和骨折愈合、调整神经系统和内脏功能,提高肌张力等作用。适用于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瘢痕增生及粘连等。心力衰竭、有出血倾向及对直流电过敏者、局部有广泛或严重皮损伤者禁用。
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用这一疗法将中药导入损伤局部,是骨伤科常用的电疗方法之一。
(2)低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每秒低于100Hz的各种波形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疗法。低频电疗法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具有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调整内脏器官的功能,镇痛,引起骨骼肌节律性收缩,防止废用性肌萎缩,训练肌肉做新的动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临床应用的低频电疗法包括有电刺激疗法,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等。禁忌证同直流电疗法相同。
1)电刺激疗法:
是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电流作用于神经或肌肉,使肌肉产生收缩的治疗方法,又称电体操疗法。适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废用性肌萎缩等。
2)感应电疗法:
是应用感应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废用性肌萎缩、扭挫伤及下运动神经元部分损伤后的弛缓性麻痹等。
3)间动电疗法:
间动电是在直流电的基础上叠加经过半波或全波整流后的50Hz正常电流而成。可以起到止痛,促进周围血液循环,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的紧张度等作用,适用于扭挫伤、废用性关节强直、肌萎缩、腰肌劳损、肩周炎等。
(3)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的主要治疗作用为: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锻炼骨骼肌与提高平滑肌紧张度、松解粘连与促进瘢痕组织的吸收。目前临床应用的中频电疗法包括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和干扰电疗法等三种。
1)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是应用1000~5000Hz(常用20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一种电疗法。具有明显的镇痛、止痒、消炎消肿作用,还有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促进毛发生长等作用。适用于瘢痕增生、瘢痕粘连、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禁忌证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2)调制中频电疗法:
是使用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50Hz,调制深度0~100%,通常有连调、交调、间调、变调四种波型。本疗法克服了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具有止痛和调节神经功能、拮抗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促进淋巴回流的作用,有利于药物离子的充分导入。临床应用主要同干扰电疗法,但更适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药物离子导入。禁忌证同直流电疗法相同。
3)干扰电疗法:
干扰电流又称交叉电流,干扰电疗法就是利用这种电流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电疗法。具有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骨骼肌及平滑肌等的治疗作用。适用于扭挫伤、神经痛及创伤后期的积液或瘀血吸收不良等。禁忌证同直流电疗法相同。
(4)高频电疗法:
医学上应用频率100kHz以上的高频电磁振荡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包括长波电疗法、中波电疗法、短波电疗法、超短波电疗法、微波电疗法等,近几十年来,长波、中波疗法的应用逐渐减少,短波、超短波、微波疗法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生理和治疗作用主要基于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具有消炎作用、止痛作用;非热效应可使神经纤维再生加速,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急性炎症的发展受到控制并逐渐吸收消散。
1)短波电疗法:
用波长在100~10m范围内的高频电磁波对人体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短波电疗主要以电感场法进行治疗。短波电疗法具有高频电疗法共有的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短波电疗法的温热效应比较明显,改善组织血液循环、镇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比较突出。适用于扭挫伤、神经损伤、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后遗症等。内脏出血、心血管系统代偿机能不全、带心脏起搏器者禁用。
2)超短波电疗法:
超短波电疗法的治疗作用与短波电疗法基本相同,但热效应比短波更好,更均匀,具有较明显的非热效应,提高免疫力、消散炎症、镇痛、促进组织尤以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比较突出。其适应范围和禁忌证同短波电疗法。
3)微波电疗法:
微波电疗法的作用基础主要也是热效应,其特点是作用局部均匀,其适用范围和禁忌证同短波电疗法。
2.光疗法:
凡是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现代应用人工光源的有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和激光等。用于消炎、镇痛治疗的多选用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
利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红外线疗法。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红外线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温热效应,不过这种幅射热透入机体很表浅,不像高频电流所致热效应那样深。红外线治疗作用主要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适用于较浅表组织的慢性劳损、扭伤和炎症等。红外线还有使表层组织干燥的作用,对于渗出严重的伤口与溃疡,能使渗出物在表皮结成防护性痂膜,制止渗出。治疗时一般照射在裸露的局部,温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佳。
(2)紫外线:
是一种光化学辐射线,为不可见光。根据其波长可分A、B、C三波段。A波段波长为400~320μm,其生物作用弱,但有明显的色素沉着,能产生荧光反应,适于过敏及佝偻病。B波段波长为320~280μm,能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刺激组织再生和上皮愈合过程。C波段波长为280~180μm,由于光聚合作用具有对病毒和细菌有明显的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作用,因此,紫外线在临床上常应用于杀菌、抗炎、镇痛和促进伤口愈合等。
3.超声波疗法
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超声波疗法。超声波是一种机械弹性振动波,振动频率超过20kHz,不能为人的听觉器官所接收。超声波作用于人体时,由于机械的振动作用(即微细按摩作用),引起细胞浆运动,原浆颗粒旋转,质点颤动和摩擦等变化,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刺激组织的再生过程,加速炎症的消散与损伤组织的修复,瘢痕组织软化,小剂量与中等量的超声波还有镇痛作用。
4.磁疗法
是利用磁性材料或电动生磁原理所产生的磁场,作用于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磁疗法。磁场对人体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其作用似乎与细胞膜生物电位、离子交换,以及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有关。主要治疗作用是镇痛、消肿、消炎和镇静。使用的方法也较多,临床应随症选用。
5.温热疗法
利用各种热源为介体,将热传至机体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称温热疗法。常用的传热介质有:蜡、泥类、水、砂、蒸气等。临床上常用的热疗法有:温泉热疗法、石蜡疗法、蒸气浴疗法、砂浴疗法等。它们具有温热和机械的综合作用。中药热熨法亦是一种热疗法,除具有温热作用外,还具有药物的治疗作用。
6.冷疗法
是应用比人体皮肤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等)刺激来作为治疗和康复的一种手段。冷效应可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抑制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降低痛的感觉,冷使局部组织温度降低,组织代谢率降低,抑制局部组织反应,故冷疗可减轻疼痛、降低肌张力及减轻炎症的反应。冷疗的方法可直接使用冰块按摩、冰冻毛巾、冰水袋冷敷。患有周围血管疾患及皮肤感觉障碍者不宜做冷敷。
7.激光疗法
激光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热效应、机械效应、光化学效应和电磁效应四个方面。其适用范围可包括伤口及其感染、皮肤黏膜溃疡、扭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