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手法治疗

手法是医者用手施行各种术式,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骨伤科手法主要是用于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关节疾病等,以进行整复、理筋、调理气血、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疗伤、康复保健的目的。中医传统手法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要求。诚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言:“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可见中医把手法视为恢复所伤之筋骨原有的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手法在骨伤科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如骨折、脱位的复位,以及筋伤、内伤等病证的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通利关节等均需应用手法。特别是在骨折、脱位的治疗中,手法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骨折的移位,关节脱位,如不用手法整复,虽则有灵丹妙药,也无法纠正其畸形和错位。对于筋伤和内伤虽强调药物治疗,若能恰当地配合手法治疗,则可起到增进疗效,加速功能恢复的良好效果。对于损伤性疾病的后期和某些骨关节疾病,手法具有消散瘀结、松解关节粘连的作用,它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有时可起到药物不易达到的效果。所以《医宗全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一、手法的作用

(一)整复移位

手法可使移位的组织回复到原来正常的位置,如骨折、关节脱位、肌腱滑脱的整复,以及椎间盘突出物的还纳等。

(二)消肿止痛

由于损伤,脉络破裂,积蓄成瘀,或积于筋肉之间,或聚于关节骨缝之中,肌肉筋脉拘急,为肿为痛,施行手法可行气活血,消除瘀滞,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三)舒筋活络

筋骨肌肉的损伤和病变,可致局部气血凝滞,产生筋膜粘连和硬结,关节活动受限,运用恰当的手法,可消散瘀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使关节功能得以恢复。

(四)保健强身

施行保健手法,可行气血,健脾胃,强肝肾,对外可坚筋壮骨,对内可调节脏腑的功能。

二、手法的种类

骨伤科的治疗手法颇多,历代医家在手法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将整骨手法分为“拔伸”、“捺正”两大类。《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把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后世骨伤科医家根据八法又发展为多种具体手法。建国后经过整理使骨伤科手法更完善。临床上根据手法的作用可分为治骨手法和治筋手法两大类:治骨手法又可分为整骨手法和上骱手法两类;治筋手法又可分为理筋手法(按、摩、推、拿)和关节活动手法(摇、扳、牵抖、拉指)等。

三、手法实施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手法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若应用不当,还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兹将施行手法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1.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手法操作前应在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病情的前提下施行。如为骨折脱位,应对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方向,或关节脱位是全脱或半脱,以及脱位的方向,有无并发骨折等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医者应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伤患部位的立体形象。如系筋伤则要了解肌腱、韧带有无断裂、粘连的程度。此外,对受伤的时间和全身的情况都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使用正确的手法。

2.作出计划、辨证施治 手法应用必须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因损伤有轻重之别,又有皮肉、筋骨、关节之分,加之解剖部位及年龄、体质各有不同,故要求按具体病症有计划地选用相应的手法,此即“因人而治、因部位而治”,防止千篇一律。施行手法要有目的和计划,如选用何种手法,如何进行,患者的体位,助手如何配合,需要选用何种麻醉,都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

3.组合运用、相辅相成 中医骨伤手法有多种,运用手法治疗骨折、脱位或筋伤往往不只是用一两种手法,而是把几种手法组合起来运用。各种手法不是孤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临床上往往是选择多种手法互相联合运用,这对于提高疗效有很大作用。

4.施行手法治疗要求稳妥、准确、灵活、熟练,尽可能地不增加患者的损伤,使患者不受或少受痛苦。

5.施行手法操作时,医生的态度要从容沉着,工作要严肃认真,操作要熟练敏捷,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情,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争取其信赖与合作。

6.严格掌握手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血友病、妇女怀孕期、老年性骨质疏松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四、手法的练习

学习骨伤科手法,必须进行较长时期的勤学苦练,临证时才能得心应手。

1.练灵活、练熟练

对整骨和上骱手法的练习,要掌握好正常人体的解剖关系和损伤的发病机理,熟悉手法操作的基本程序和要领。应先在自己身上模拟练习,或相互间练,然后跟随老师在患者身体上练。学习手法操作必须要向有实践经验的骨伤科老师学习,多听老师讲,多看老师做,多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操作,注意掌握手法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为操作过程中若有一点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操作技术的失败。因此,应多体会老师的指教,体会老师的一举一动,即使是一个细小的动作,也往往具有深刻意义,而且这些细小的动作,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基本技术操作时,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加深认识,并在吸取老师经验的基础上,积累自己的体会。

2.练体格、练手劲

骨伤科手法的操作者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力量胜任工作,故平时应全面锻炼体格,加强手臂劲力的练习。我国传统的练功方法有易筋经、少林功、金刚气功等。练习拔伸法,主要是练腕力和臂力,如手拉滑车、拉钢丝弹簧扩胸器等。端提法练习,主要通过举重锻炼,如举杠铃、提石锁等。提拿法练习,主要是增强手指劲力和腕力的练习,如抓沙袋、拿坛口、腕关节作鲤鱼摆尾的练习等。理筋手法的练习,可备10~20cm的砂袋一个,代替推拿按摩对象练习各种手法,开始时砂袋可扎紧,较熟练后宜放松,使指法、手法渐趋柔软。坚持模拟练习,做到手法柔韧有力,重而不滞,轻而不浮,柔中有刚,刚中有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