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皆可圣: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美好心灵

上篇 稻盛哲学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在日本经济界,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本土派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他从技术员做起,一生成就了两家全球500强大企业。27岁时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电,两大企业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稻盛哲学涵盖了生活态度、工作态度、自我管理、企业经营、伦理观等多个方面,其思想与王阳明的心学极有相通之处。

拼尽全力,活在当下这一刻

人生悟语

做好眼前的事,才能创造出最有希望的生活和最有价值的人生。

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于当下,过好每一天,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发现通往幸福之路的入口,不会把握当下的人,即使有多宏伟的目标也只是夸夸其谈,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无法企及。

稻盛先生告诉我们,做好眼前的事,才能创造出最有希望的生活和最有价值的人生。持续过好内容充实的“今天”这一天——这个观点在京瓷的经营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来。

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创建至今,从来不做中长期经营计划。新闻记者采访他的时候,经常提出想听一听他们的中长期经营计划。而当稻盛回答“我们从不设立长期的经营计划”时,他们便觉得不可思议,露出疑惑的神情。

稻盛对此作出了解释:因为说自己能够预见到久远的将来,这种话基本上都会以“谎言”的结局而告终。他认为“多少年后销售额要达到多少,人员增加到多少,设备投资如何如何”这一类蓝图,不管你怎样着力地描绘,但事实上,超出预想的环境变化、意料之外事态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计划,或将计划数字向下调整。有时甚至要无奈地放弃整个计划。这样的计划变更如果频繁发生,不管你建立什么计划,员工们都会认为,“反正计划中途就得变更”,他们就会轻视计划,不把它当回事。结果就会降低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热情。

同时,目标越是远大,为达此目的,就越需要持续付出不寻常的努力。但是,人们努力,再努力,如果仍然离终点很远很远,他们就难免泄气。“目标虽然没达成,能这样也就可以了,差不多就算了吧!”人们常常就在中途泄气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达到目标的过程太长,也就是说,设置的目标过于远大,往往在中途就会遭遇挫折。与其中途就要作废,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建立。

自京瓷创业以来,稻盛和夫只用心于建立一年的年度经营计划。3年、5年之后的事情,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但是这一年的情况,他都能大致看清,不至于太离谱。只要做好这一年的年度经营计划中每个月、每一天的工作,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在稻盛先生的经验中,做年度计划,就要细化成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具体目标,然后千方百计努力达成。活在当下这一刻,过好这一刻无论是对我们的事业还是日常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清晨,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抱着这样一个心态:今天一天努力干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天。这个月努力干吧,以这一个月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下个月。今年一年努力干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就这样,每天在“拼尽全力,活在当下这一刻”的自我暗示和勉励下,每一瞬间都会过得非常充实,就像跨过一座一座小山。小小的成就连绵不断地积累,无限地持续,这样,乍看宏大高远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拼尽全力,活在当下这一刻”在稻盛和夫的人生理念中,就是最确实的取胜之道。

人生是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

人生悟语

人生是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灾难和幸运的考验中磨炼自己的心智、磨炼灵魂,造就一颗美丽的心灵。

生活中,我们无休止地追求金钱、地位、名誉,乐此不疲。此外,盼望出人头地,也是人生的动力之一,这当然不应一律加以否定。但是在我们拼命追逐这些东西的时候,也时常会向自己提出这样的疑问:

“人类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稻盛和夫作出了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性,修炼灵魂。

稻盛先生认为,人生是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灾难和幸运的考验中磨炼自己的心智、磨炼灵魂,造就一颗美丽的心灵。他认为人之所以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比出生时更为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人生在世苦难多,正是这样的苦难,才是对修炼灵魂的一种考验,也是锻炼自我人性的绝对机会。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在稻盛先生的人生经历中,除了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他一直践行着“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稻盛和夫在42年的商业人生中,缔造了京瓷和第二电电两个世界500强公司。稻盛留给世界的财富,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京瓷尽量让员工持有股份,这是因为稻盛不单单把员工当作劳动者,更是把他们视为同志和合作伙伴。1984年,稻盛把自己17亿日元的股份赠予12万名员工。稻盛的做法十分罕见。与美国梦大相径庭,稻盛和夫的想法和做法,纯粹是一个“日本梦”,让满怀理想振兴企业的人有了一个新的坐标。在1985年,他投入所持京瓷公司的股票和现金等个人财产200亿日元成立稻盛财团,创设了“京都奖”。每年在全球挑选出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想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进行表彰,颂扬他们的功绩。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匆忙手术的两个月后,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自皈依佛门后,稻盛和夫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

稻盛先生有着“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是一个人最崇高的行为”的个人信念,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高尚的灵魂和崇高的人格,受到人们的尊敬。

无论一个人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它们都只限于今生,即使积攒再多也带不到来世去。今生之物只限今世。如果说今生之物中有一样永不灭绝的东西,那就是“灵魂”,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人生是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只有属于灵魂的才是永远的。

好坏交替才是完整的人生轨迹

人生悟语

好坏交替才是完整的人生轨迹。人生的道路布满了荆棘,同时也有快乐的时光,有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成功的时刻,关键是保持正面的看法,用毫不动摇的决心、努力去面对人生中的失败与成功。

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总会抱怨人生事事都不如自己所愿,有的时候,会感觉怀才不遇,施展不开;有的时候会感觉不受重视,所有的努力,做出的成果,不受肯定,无人欣赏。挫折,确实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挫折,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他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在稻盛先生看来,好坏交替才是完整的人生轨迹。人生的道路既布满了荆棘,同时也有快乐的时光,有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成功的时刻,关键是保持正面的看法,用毫不动摇的决心、努力去面对人生中的失败。

这是发生在稻盛年轻时的事,当时的他在事业上一路碰壁,十分无助。

稻盛年轻的时候一直运气不好,做什么都不顺利。但他相信上苍一定会一视同仁。23岁以前,他遭遇许多不幸,后来,大学的竹下老师给稻盛和夫介绍了京都的“松风工业公司”——一家制造输电用绝缘瓷瓶的企业。竹下先生说:“在那里,我有熟人,已同意录用你,你看怎样?”他当即低头表示感谢:“那就拜托您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但是,瓷瓶以及陶瓷属于无机化学的领域,和稻盛的专业有机化学不对口。这家公司需要研究陶瓷的毕业生,于是他就急忙找了一位无机化学的教授,以鹿儿岛“人来”这个地方出产的一种优质黏土为对象,进行了半年的研究,作为研究成果,写了篇毕业论文。

决定去就职的“松风工业”,是日本第一家制造耐高压绝缘瓷瓶的企业,过去曾经风光一时。听说是京都的“名门企业”,而且是制造瓷瓶的有实力的公司,他父母就放心了。

稻盛带着手头仅有的一点钱,从鹿儿岛来到京都,进入“松风工业公司”。但他很快发现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严峻,等候发薪的一个月内,凑合着好歹熬过去了,但到发薪日,公司却告之说:“发工资的钱还没准备好,请大家再等一星期。”无奈等了一个星期,公司又说还要再等一个星期——公司的资金周转十分困难。

带着父母兄弟的鼓励和期望,好不容易来到京都,稻盛和夫想不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竟如此寒酸,如此狼狈。

稻盛先生的前半生,正如故事中所展现的那样,可以说是挫折连连,真是干什么都不如意。但是现在回头看,他意识到,这种种挫折乃是上苍为提升自己而特意赐予的磨炼和考验,人的能力正是在这种磨炼和考验中才得以无限伸展。

在事业上屡屡受挫、困难重重的时候,稻盛先生没有气馁,而是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考验,最终迎来了成功。稻盛先生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是在最难熬的逆境中,也要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并充满热诚。要拥有开阔的心胸,时时不忘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接踵而来的挑战,就朝负面的方向想,变得悲观而愤世嫉俗,而要把所有的疑虑、负面的想法从心中根除,请牢记稻盛和夫的话:“好坏交替才是完整的人生轨迹。”

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就会有幸福的人生

人生悟语

人生和事业的成功需要保持正面的思维方式,充满热情,提升能力。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显得极其重要,因为有了正面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幸福的人生。

两个人被关在同一间监狱里,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他们同时向窗外望去。快乐的人抬起头:啊,好美的星空,我出去后一定要好好享受这样的美景!苦恼的人低下头:怎么又是黑漆漆的泥土!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一定不会陌生。但是生活中的你,是一个快乐人还是苦恼人呢?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对待同样的事物,有着截然相反的想法,这是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有决定性的作用,正面思维有利于我们处理任何事情时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去思考和行动,促使事物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它使人在逆境中更加坚强,在顺境中脱颖而出,变不利为有利,从优秀到卓越。

稻盛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中提出:人生和事业的成功需要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充满热情,提升能力。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显得极其重要,因为有了正面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幸福的人生。

一切文明成果都是正面思维的结果,正面思维的本质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体现人的创造性和价值。它帮助人们从认知上改变命运,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正面思维来管理自己。

稻盛先生向我们列举了许多正面思维方式的表现: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合作,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戒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

稻盛先生指出,人生很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思维方式”变成负值,这类负面的“思维方式”如果不改正,不管你有多少财富,你都不可能有幸福的人生。要度过幸福的人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业做到最大,就无论如何都要具备正确的、正面的“思维方式”。

看看下面这个关于思维的寓言故事。

为了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上帝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

上帝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马上回答说拿到钱,马上买个手机。上帝很纳闷,问为什么。乞丐说:“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

听了乞丐的回答,上帝很失望,但他没有死心,而是继续问道:“那么,如果给你10万元钱,你想做什么?”乞丐这回更高兴了,他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出去乞讨就方便多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

上帝这次狠了狠心,说:“给你1000万元钱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全买来。”上帝听完很高兴,以为这个乞丐突然间开窍了,没想到乞丐说了这么一句:“到那时,我就把我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上帝无奈地走了。

故事中的乞丐,面对机遇,始终改变不了一个乞丐的思维,他想到的只是如何更好地为行乞创造条件,却没有想过抓住这个机遇,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成为乞丐的命运,而想不到有了钱还用行乞吗?这注定他无法改变行乞的命运。故事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思维决定人生。

思维的正与负是人生成与败的分水岭。有了正面思维,负面思维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正面思维是负面思维的天敌,克制负面思维,用正面思维来置换负面思维,是事业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

正面思维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航灯,在这个过程中秉持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合作,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的思维,正面面对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正面面对自己的生活,把日子过得更充实。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的人生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一定会硕果累累,一定会幸福美满。

即使处于最低潮,也不能失去对明日的希望

人生悟语

我们无法彻底免于痛苦和担忧。但是,即使是在人生最低潮时,也不要失去愉快的心情和对明天的希望。

人的一生,失败、挫折皆为常事,有的人可以扛下来,有的人却受不了。能够扛下来的人不是他有什么神力,而是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给了他希望,即使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也决不放弃,让他看着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活在痛苦的失败里。

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没倒的话。生活还得继续,就算为了可能的绽放,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有时候会感觉到,人生就是爬坡,放弃比选择更难。未来是美好的!

稻盛先生说过:我们无法彻底免于痛苦和担忧。但是,即使是在人生最低潮时,也不要失去愉快的心情和对明天的希望。

稻盛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考验,有痛苦,有失望,今天,他仍然相信人生可以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但是,在他就业之初,却丝毫不抱有这种想法,当时他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出了差错。然而,他并不放弃希望,并尽量满怀欢欣;就是因为这点,才有今天的一切,对于这一点,稻盛先生一直牢记在心。

希望就是力量。在很多情形下,希望的力量可能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只有在有希望的背景下,知识才能被更好地利用。

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拥有一切。反之,若一个人拥有一切,却唯独不抱有希望,那就可能丧失他已经拥有的一切。

鲁迅曾经说过:“希望是附属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人生要是没有了对未来的希望,就会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随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稻盛先生指出,希望是热情的源泉,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人看到了生存,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了成功,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了力挽狂澜的可能。

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力量。如果我们不放弃心中的希望,那么苦难都会被我们克服。每天给自己一点希望,我们就能够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将时间花费在无尽的悲哀和苦闷上,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历数古今,无数成功人士的成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成功的希望总能给他们以巨大的力量。相反,有许多曾经胸怀大志的人却最终一事无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困难面前他们失去了希望。西班牙思想家松苏内吉曾说过:“我唯一不能缺少的东西就是希望。”当一个人拥有了希望,无论身处怎样的黑暗之中,他都能看到光明;无论经受怎样的痛苦,他都能咬牙坚持下去。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希望就像是无边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圆梦是为了成就自身的圆满,但是追梦过程可能遭遇风险,要想将它们实现,你必须承担得起“永不放弃希望”。

不屈服于逆境,就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人生悟语

一个人是否能够走出逆境,在于他的内心,在于他能否勇敢地直面挫折,永不言弃。在逆境中,我们必须比任何人都相信自己,要鼓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提示,去催发我们内心深处潜伏的力量,让这力量引领我们走出绝境。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的时候,你只当它是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的时候,你只当它是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的时候,你只当它是萤火流逝。正如稻盛先生指出的,这是一个勇者、成大事者应有的心态。人,绝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天空阴雨绵绵之时,脚下总有泥泞,在曲折的山路上行走,难免会有绊脚石,但是,请勿忘记,绊脚石也许正是激励你爬上巅峰的指挥棒。只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自己的人生就一定会朝好的方向转变,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是稻盛先生想让我们铭记的道理。

稻盛先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历过难以想象的挫折:刚上小学的那年末染上了当时难以治愈的肺结核;遭遇大空袭;初中、大学、就职考试都不合格;进入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亏本企业等。但不管被逼入何种境地,他都能积极向前,不断努力,靠着这种信念的支撑才有了现在的稻盛先生。

作家贾平凹说:“人活在这个世上,苦也罢,乐也罢,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一泓清泉。”这泓清泉就是一颗在逆境之中绝不屈服的心。对一个在生活风雨中飘摇、闯荡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心中的那泓清泉更重要。

在一次火灾中,一个小男孩被烧成重伤。虽然经过医院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他的下半身还是没有任何知觉。医生悄悄地告诉他的妈妈,这孩子以后只能在轮椅上度日了。

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然后有事离开了。一股强烈的冲动从男孩的心底涌起:我一定要站起来!他奋力推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腿,用双肘在草地上匍匐前进,一步一步,他终于爬到了篱笆墙边。接着,他用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抓住篱笆墙站了起来,并且试着攀着篱笆墙向前行走。没走几步,汗水便从额头滚滚而下,他停下来喘口气,咬紧牙关又拖着双腿再次出发,直到走到篱笆墙的尽头。

就这样,每天男孩都要抓紧篱笆墙练习走路。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双腿仍然没有任何知觉。他不甘心困于轮椅的生活,一次次握紧拳头告诉自己: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腿行走。终于,在一个清晨,当他再次拖着无力的双腿紧抓着篱笆行走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下身传了过来,那一刻,他惊呆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尽情地享受着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钻心般的痛楚。

从那以后,男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先是能够慢慢地站起来,扶着篱笆走上几步。渐渐地,他便可以独立行走了。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里跑了起来。自此,他的生活与一般的男孩子再无两样。到他读大学的时候,他还被选进了学校田径队。

如果这个孩子甘心接受命运的摆布,在逆境中无法自拔,他将永远只是一个无法站立的人;可是,当他勇敢地抗争、奋斗,挣扎着走出逆境的时候,他竟然创造出了一个医学奇迹。

一个人遇到一次不幸,坚强地挺下去并不难,难的是能够以一颗坚韧的心抗争每一处逆境。逆境对于一个真正坚韧的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是锋利的钢刀。每一次锤打都是痛苦的,但历经的锤打越多,这把钢刀就越锋利,最终承受锤打的人会手持这把钢刀划破不幸的胸膛!

人们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会很容易把自己投入一个臆造的所谓绝境中。然而,谁能为绝境划一个明确的界限?谁又能确定处在绝境中就没有任何转机?只要有心,只要不屈服于现实,每个人都能在绝境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出口。古往今来,那些勇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善于在绝境中寻找出口、用心探寻希望的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串神奇的故事,都会有一种令我们叹服与感动的精神。

一个人是否能够走出逆境,在于他的内心,在于他能否勇敢地直面挫折,永不言弃。在逆境中,我们必须比任何人都相信自己,要鼓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提示,去催发我们内心深处潜伏的力量,让这力量引领我们走出绝境。

为了谋生,为了追求自己所热爱的戏剧事业,莎士比亚独自一个人来到伦敦闯天下,好不容易才在别人的介绍下,找了一份能够保证温饱的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工作之余,莎士比亚不顾一天的劳累,每天到伦敦各戏院去寻找工作,最终如愿以偿。

音乐大师巴赫9岁时就失去了母亲,10岁又失去了父亲。为了学习音乐,还是孩子的巴赫独自一人步行400多公里到汉堡去拜师求艺。为了学习名家名曲,他想借哥哥的曲谱,可他哥哥坚决不同意,他就偷偷地抄曲谱,一抄就是半年。虽然哥哥不支持他学音乐,但他对音乐情有独钟,矢志不渝,含辛茹苦,勤奋追求,终于获得了成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面对逆境的压力和困苦时,有了坦然正视的心态,才会作出理性的分析、正确的抉择,从而引发潜力,化逆境为顺境。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是逆境漂流,有时甚至会坠入绝境。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而心中的那泓清泉,将是滋润我们心田,引领我们走出绝境的力量。

莎士比亚、巴赫,他们是生活的勇者,在困难和绝境中锻造了璀璨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之路,我们可能成为不了如他们一般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我们可能像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森林中的一片绿叶那样平凡,但是,人生难免有挫折,在逆境面前,我们同样可以拥有一种不服输的勇气。当有一天,蓦然回首,看到以前跨过的坎,你可以摸着自己的脉搏平静地说一句“我是一个勇者”,你的人生就无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