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突袭东普鲁士

俄国利用急行军出其不意地突袭了德国驻东普鲁士的守军。俄军的到来让奉命镇守德国敏感地区的将军顿时胆战心寒。

施里芬计划从制定之初就经常改来改去,究其目的不过是为了防止德国陷入东御俄国、西敌法国这种“蜡烛两头烧”的局面。但这个计划所依据的基本假设却根本就是错误的,在这个假设中,俄军的速度会很慢,慢到德国可以先集中大部分兵力对付法国,只需分一点点心思来照料自己的东线。1914年,在对该计划进行最后一版修订时,德国人终于认识到俄军的速度可能会比之前预计的快,这也是后来他们在东线多布置了一些兵力的原因。这样一来,东线的德国守军就由原来总数的10%上升到了15%。

事件重点

时间:1914年8月15~23日

地点:德国东普鲁士省

结果:面对俄军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当地的德军指挥官表现得惊慌失措。

☆俄国的计划☆

尽管德国已经对俄军的速度重新进行了评估,但事实证明这个估算结果还是错了:1914年8月上半个月,俄军已经聚集在了德国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国境线一带,速度之快实在让同盟国的指挥官震惊不已。具体来说,沙皇尼古拉二世7月30日签署部队动员令,俄国大军8月4日起程,8月15日时已基本各就各位。

figure_0050_006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俄两军的首次交锋——斯塔伦普鲁战役的场面图。

俄国在东普鲁士的战略是:尽快发动进攻,以免德国在打败法国之后有时间掉头东袭。因此,他们迅速地布置了两个集团军发动入侵攻势。虽然东普鲁士在地理位置上是突入俄国版图的一块“半岛”,但实际可行的进攻路线却只有两条:该地区以北和西南部是分别环绕着加里宁格勒和土伦的两处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俄军既没法绕道通过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就把它们给攻克了;而任何侵入者一旦进入到该地区中部,则必然要面对根本无法穿越的马祖里湖——何况德军还在这一带新修了很多防御工事来加强守势。别无选择的俄军只好兵分两路,分别从东面和东南面开始袭击东普鲁士。但是,由于两路军队各有领导,加上相互之间距离遥远,要协同作战的难度其实非常大。

figure_0051_0065
这是在东普鲁士东面与俄国接壤的边境线上某处,藏身于战壕之中的德国军队。

拥兵15万人的俄国第一集团军由保罗·冯·连涅卡姆普夫指挥,从东面进攻;而亚历山大·萨桑诺夫则利用马祖里湖作掩护,把他的第二集团军布置在了东北面的进攻点上。这两个集团军总共有29个师,德国马克西米连·冯·普利特维茨带来抵抗他们的德国第八集团军却只有13个师。连涅卡姆普夫率领第一集团军负责引诱普利特维茨的部队朝他们的方向前进,这样,萨桑诺夫就可以在两天后带兵绕到德军身后,从而把德军部队“钳”在俄军的控制之中。这个计划看起来很周详,但就俄军落后的装备和毫无章法的补给运作来看,显然连涅卡姆普夫和萨桑诺夫是过于乐观了。

☆俄国的早期胜利☆

尽管如此,俄国第一军团的士气却很快就得到了鼓舞:在进入东普鲁士不久,俄军就于17日在斯塔鲁普伦挫败了一次德军的突袭;三天后,又在贡比涅打退了敌人一次更大的进攻。普利特维茨痛心疾首,在没有得到批准的情况下命令军队撤至维斯瓦河,这个举动无疑代表着他已经放弃了东普鲁士的大部分地区。不过普利特维茨的上司很快就撤销了他的这一指令,并安排保罗·冯·兴登堡将军和埃里克·鲁登道夫将军取代了他的职位。

figure_0051_0066
陆军上校,后来的马克西米连·霍夫曼将军,他是德国驻东普鲁士第八集团军的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