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美学的高峰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1831年),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其父是该城税务局书记官。1777年,黑格尔进入斯图加特城拉丁文学校学习古典语文。三年后,进入该城的文科中学。在当时的同学和老师眼里,他不算聪明,却勤奋,为人老实,有点少年老成甚至迂腐。喜爱读书的他被同学称为“老头”。这个时期的同学在他的纪念册里,画了一幅驼背拄双拐的黑格尔的漫画并写道:“愿上帝保佑这个老头。”

1788年10月,黑格尔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受康德、斯宾诺莎和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

在这里黑格尔结识了两个影响其一生的重要的人物:比他小5岁的“早熟的天才”谢林和天才诗人荷尔德林。

黑格尔要完成的伟大行为需要两翼:一是对希腊世界的热爱,一是对哲学的兴趣。他的朋友中,最能促进前者的是荷尔德林,最能促进后者的是谢林。

1793年秋季,他完成学业。“神学有成绩,他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因为他不善辞令,沉默寡言。毕业后,他游历了卢梭的故乡瑞士,并给那里的一个贵族家庭的三个孩子当家庭教师。1797年,在荷尔德林的引荐下,黑格尔来到法兰克福一个商人家当家庭教师。

1801年,黑格尔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1801年初,他到耶拿一个贵族家任教。8月27日,在他31岁生日的时候,由谢林帮助,黑格尔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因为不善言辞,他上课时总是翻笔记,费劲地斟酌字眼。他给人的印象是木讷的,被叫作“木头人黑格尔”。

figure_0145_0124
▲黑格尔像

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绝对精神的布道者,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及其发展过程都是非物质性的,他的哲学所提出的自我意识成了这些历史发展过程的顶峰。同样,他的美学思想也达到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巅峰。

他好沉思,因此,一次下午三点的课,他两点钟就到了,这本来是另外一位教授的课,学生是另一批。但是他毫不知觉地开始讲课了,另一位教授只好退走。等三点钟,他自己的学生来的时候,他说:“诸位,感官的可靠性究竟是否真正可靠,首先取决于关于自身的意识经验。我们一直认为感官是可靠的,本人在一小时以前却对此有了一次特别的体验。”说完,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但是马上又消失了。

figure_0146_0125
▲拿破仑在埃纳夏尔·戴维南 19世纪初

拿破仑的经历为黑格尔在政治思索和国家理念方面起着连续不断的参考作用。

1801年10月21日,他首次见到魏玛公国枢密院大臣、大诗人歌德。从此开始了两个人伟大的友谊。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称。1807年,他出版了《精神现象学》,但是他也不得不离开耶拿而去巴伐利亚州的班堡担任《班堡日报》的编辑。因为在耶拿,他陷于经济窘迫,而且也因为风流韵事弄得满城风雨。他曾住过的一个房子的房东的女主人给黑格尔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是这个女人的第三个孩子,取名为路德维希。这个只活了24岁的私生子在黑格尔去世前,死在战争中。

作为昔日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在这个把历史的深沉和自然的美景完美结合的小城班堡,在小城最美丽的季节——1807年的春天,37岁的黑格尔在河边第一次遇到了拿破仑——那时的拿破仑皇帝正率领他那支不可一世的法国军队与普鲁士征战,身材矮小的拿破仑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地从黑格尔以及其他班堡市民面前经过时,站在街边角落里的黑格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做人当如拿破仑!”与拿破仑不同的是,黑格尔创造了一个辉煌而广阔的思想帝国,为暗淡的普鲁士王国抹上永恒的光辉。

因为报纸得罪了当局而停办,1808年黑格尔来到了纽伦堡。12月被任命为纽伦堡一个古典文科中学的校长,直到1816年。1811年,黑格尔同一位比他小20岁的姑娘玛丽·冯·图赫尔结婚。婚姻开始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因为他们想让女儿高攀一位大教授而不是一个收入微薄的中学校长。由于许诺了将要成为埃尔兰根大学教授,9月16日黑格尔结婚了。黑格尔说:“我终于完全实现了我尘世的夙愿:一有公职,二有爱妻,人生在世,夫复何求。”图赫尔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个女儿生下来不久就死了。两个儿子,一个成为埃尔兰根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个成为勃兰登堡省长。

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

据说,黑格尔有一次为了思考一个问题,竟然在同一个地方站了一天一夜;还有一次,他边散步边思索,一只鞋子陷入烂泥中而不知晓,一只脚上只是穿着袜子,伴随着他的观念继续往前走。

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因感染了流行的霍乱病突然去世。

恩格斯说:他和歌德一样,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黑格尔成为德意志民族世代引以为傲的思想巨人。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说:“对于我们来说,美和艺术的概念是由哲学系统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假定。”黑格尔设定理念(绝对精神)为宇宙的基本前提与全部内容。罗素说的黑格尔的理念是“一位教授眼中的神”。

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说法。他说:“柏拉图是第一个对哲学研究提出更深刻的要求的人,他要求哲学对于对象(事物)应该认识的不是它们的特殊性,而是它们的普遍性,它们的类性,它们的自在自为的本体。”但是,黑格尔批评说:“柏拉图的理念是空洞无内容的,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代心灵的更丰富的哲学要求。”所以黑格尔的理念是:“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理念是普遍性和现实事物的特殊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现实的统一,而且理念本质上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理念按照正(自我意识)反(现实)合(回来自身)的矛盾模式向前发展。

黑格尔在他的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赞叹《易经》,他感慨地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据说,这位西方哲学家后来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figure_0147_0126
▲阿布辛拜勒神庙 古埃及 约公元前1250年

阿布辛拜勒神庙由古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建造,坐落于尼罗河西岸,开罗以南。神殿临砂岩绝崖凿嵌而成,俯瞰河水。神殿正门两边,各矗立一对对称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围守着中央门户。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第一道光芒会先照到镶嵌在门户上方壁龛中的头像上。神庙中法老的巨像安详、威严,神圣不可侵犯。整个神庙是象征型艺术的杰作,也是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观点的真实体现。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进行,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图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在美学领域的发展线索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对于美的定义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整个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核心与基础,是开启黑格尔美学大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从另一方面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真和美却是有分别的。说理念是真的,就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和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身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所以作为思考对象的不是理念的感性的外在的存在,而是这种外在存在里面的普遍性的理念。但是这理念也要在外界实现自己,得到确定的现前的存在,即自然的或心灵的客观存在。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下这样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内在的东西,即内容,就是理念;美的外在形式就是感性表现形式:“感性显现就是直接呈现于感觉的外在形状,就是表现方式。”只有当理性和感性达到统一,才能现出真正的美。黑格尔指出:“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真与美却是有分别的。”“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而且“人对艺术品的专心致志纯粹是认识性的”。

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本质特征是自由。“美本身却是无限的,自由的”。所以,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所以美的对象既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迫和逼迫,又不显得受其他外在事物的侵袭和征服。正因为美的理念与感性的直接统一融为一体,从而是一个独立自在的精神的统一体,所以,美就有了无限的自由性特征。美就是抛弃了必然性的自由。

理念是宇宙的根据,以绝对理念的内在矛盾作为动力,整个现象是理念以否定原则外化出的等级系统。黑格尔从美的定义出发,将美的对象划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两大类。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理念高高在上,自然以其结构简单垂首于下,人则因生命的复杂性较显高贵;从矿物到植物到生命,各以接近理念程度的不同而领受一份不同的美的犒赏。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并且这里的高于不仅是一种相对的或量的分别,即艺术美在质上高于自然美。因为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体,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黑格尔说,“鸟的五光十彩的羽毛无人看见也还是照耀着,它的歌声也在无人听见之中消逝了;昙花只在夜间一现而无人欣赏,就在南方荒野的森林里萎谢了。而这森林本身充满着最美丽最茂盛的草木和最丰富最芬芳的香气也悄然枯谢而无人享受。”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但是动物有灵魂却没有心灵、没有精神,因而不能反观自身,在本质上就是不自由的。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就艺术美来说的理念并不是专就理念本身来说的理念,即不是在哲学逻辑里作为绝对来了解的那种理念,而是化为符号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艺术美的理想是具体的理念的感性显现,因而是理性与感性、自由与必然、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一般与个别、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艺术与宗教、哲学同在一个领域,都是人的认识形式。艺术是感性显现着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就内容还是形式来说,艺术都还不是心灵认识到它的真正旨趣的最高的绝对的方式。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黑格尔按照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不同程度和表现方式把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类型。与象征型艺术相对应的主要是建筑,与古典型艺术相对应的主要是雕刻,与浪漫型艺术相对应的主要是绘画、音乐、诗。

黑格尔把象征型艺术称为艺术前的艺术。因为在象征型艺术中,这种理念越出有限事物的形象,就形成崇高的一般性格,因此,象征型艺术一般具有崇高这一特性。象征型艺术的代表是东方各民族(埃及、波斯、印度)的艺术。黑格尔把崇高作为真正神圣艺术的标志。因为象征的艺术由于用神性的东西作为作品的内容,崇高的艺术只赞颂神的伟大和庄严,是真正的神圣艺术。然而崇高是和人自身有限以及神高不可攀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的,人在神的面前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他只有在对神的恐惧以及在神的息怒之下的颤抖中才得到提高。显然象征型艺术是理念与形象显现不统一的艺术,所以,艺术由象征型向古典型过渡,由崇高的矛盾达到了美的和谐,即人走向了真正的统一和自由。

黑格尔认为,古典型艺术是真正的艺术。它体现在古希腊艺术中,特别是其雕刻。古典型艺术用恰当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按照艺术概念创作的真正艺术,因为在古典型艺术中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黑格尔把古典型艺术作为真正的美和艺术,这种美和艺术的中心和内容是有关人类的东西,而古希腊的艺术就是古典理想的实现。美的感觉,这种幸运的和谐所含的意义和精神,贯穿在一切作品里,在这些作品里希腊人的自由变成了自觉的,它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因此,希腊人的世界观正处在一种中心,从这个中心上美开始显示出它的真正生活和建立它的明朗的王国。

figure_0149_0127

▲黑格尔把现实的历史过程,即绝对精神朝着自我意识的过程,比作基督的受难、死亡和复活。

黑格尔把美当作古典型艺术的理想,即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完满实现,及其显示出来的和谐。黑格尔说:“古典型艺术是理想的符合本质的表现,是美的国度达到金瓯无缺的情况。没有什么比它更美,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他说:“但是到了完满的内容完满地表现于艺术形象了,朝更远地方瞭望的心灵就要摆脱这种客观现象而转回到它的内心生活。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的现在。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这样,理念是独立自由的绝对精神,那么它就要离开外在世界而退回到它本身,这就产生了浪漫型艺术。

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浪漫型的美不再涉及对客观形象的理想化,而只涉及灵魂本身的内在形象,它是一种亲切情感的美,它只按照一种内容在主体内心里形成和发展的样子,无须过问精神所渗透的外在方面。因此,浪漫型的旨趣不再关心使实际存在现出古典型的统一,而是集中在一个与此相反的目的上,就是用一种新的美的气息灌注到精神本身的内在形象里,所以艺术从此就不大关心外在的东西,它只把当前现成的外在的东西信手拈来,让它爱取什么样的形状就取什么样的形状。

艺术演变的过程就是精神逐渐克服物质的过程。他认为音乐已经摆脱了物质材料的空间性和物质性,所以就比绘画更自由。作为美的艺术,音乐须满足精神方面的要求,要节制情感本身以及它们的表现,以免流于直接发泄情欲的酒神式的狂哮和喧嚷,或是停留在绝望中的分裂,而是无论在狂欢还是极端痛苦中都保持住自由,在这些情感的流露中感到幸福。黑格尔认为真正的理想的音乐听起来应该像云雀在高空中歌唱的那种欢乐的声音,这就是在一切艺术里都听得到的那种甜蜜和谐的歌调。(音乐)大师在作品里永远保持住灵魂的安静、愁苦之乐固然也往往出现,但总是终于达到和解;显而易见的比例匀称的乐调顺流下去,从来不走极端;一切都很紧凑,欢乐从来不流于粗犷的狂哮,就连哀怨之声也产生最幸福的安静。

诗歌作为浪漫型艺术的最后一个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悲剧、正剧和喜剧。“诗艺术是心灵的普遍艺术,这种心灵是本身已得到自由的,不受为表现用的外在感性材料束缚的,只在思想和情感的内在空间与内在时间里逍遥游荡。”艺术到了诗的阶段,到了这最高的阶段,艺术又超越了自己,因为它放弃了心灵借感性因素达到和谐表现的原则,由表现想象的诗变成表现思想的散文了。浪漫型艺术就是解体的艺术。艺术最终要被没有感性束缚的宗教和哲学代替。

黑格尔认为,艺术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效用或游戏的勾当,而是要把精神从有限世界的内容和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使绝对真理显现和寄托于感性现象,总之,要展现真理……这种真理的展现可以形成世界史的最美好的方面,也可以提供最珍贵的报酬,来酬劳追求真理的辛勤劳动。

“我们的宗教和理性文化,就已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哲学是“绝对心灵的自由的思考”,哲学的繁荣是“绝对精神”胜利的象征,这时“绝对理念”就完全认识了自己,实现了自己,回复到意味着历史“终结”的纯粹的精神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