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关键时刻的救世主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的经济环境就从来没有长久地平稳过。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市场重组,致使一些老的行业或企业衰退或破产,同时也推动着新的行业或企业登上历史的舞台。

优胜劣汰、新陈代谢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要想不被历史的洪流无情地吞噬掉,就要用管理的手段让企业永远流动着新鲜的血液。

很多历史悠久的著名企业都是这样做的:

20世纪90年代,可口可乐由于通过牺牲长期需求的短期行为来实现业绩增长,即只专注于自己的碳酸饮料增长政策,没有跟上大众口味的变化潮流,致使业绩接连受挫。

当时,消费者的口味开始倾向于健康饮料,瓶装水、运动和能量饮料以及果汁等成为饮料行业的主要增长源。但可口可乐仍然把重点放在经典的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等几个核心品牌上,目的是实现现有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更关键的是,此时竞争对手百事公司已经在非碳酸饮料业务上抢先一步。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百事公司就提出要做“全方位的饮料公司”,并开始不断地并购扩展产品线。如百事公司并购了纯品康纳,收购了桂格公司运动饮料品牌等。

2000年,在业绩受挫面前,可口可乐总裁易人,并提出“适应变化中的客户需求”的管理构架,包括增加开拓新业务的部门。一位经历此次重组的可口可乐装瓶系统人士说,当时可口可乐中国装瓶厂也有小规模裁员,有部分香港办事处的员工被派往内地工作,目的是让员工更接近市场。此后,可口可乐提出要做全方位的饮料公司。

2007年,可口可乐宣布以41亿美元收购美国知名的维生素饮料生产商酷乐仕公司,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全球第二大矿泉水生产商海兰德·斯普林。“在自己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我们会继续寻找各种发展业务的机会,包括并购。中国及其他市场均会遵循这个全球性的策略。”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李小筠说。提出收购汇源,正是可口可乐并购策略在中国的体现。

成立于1892年的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但当危机来临时,它们从不会被往日的辉煌所束缚,勇于创新,敢于改革,这就是百年名企之所以屹立不倒的管理精髓。

拥有160多年历史的欧洲家电品牌西门子公司同样历经数次危机洗礼,愈战愈勇。2008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了每个国家和每个公司,当然也包括西门子。不过正如西门子全球总裁罗旭德先生指出的:“西门子无法置身经济危机之外,但是经济危机并没有冲击到西门子的业务。”原因是西门子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性的措施。例如,在经济危机爆发的一年多以前,西门子已经开始削减在销售、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费用。这些措施帮助西门子建立了非常好的成本结构来抵御危机。

再比如,西门子早些时候开始实行的CEO负责制,其主要目的是精简机构,减少公司内部的汇报流程,这一措施使得公司的CEO能够承担清晰的责任。另外,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西门子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业务领域和产品解决方案,特别是调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全面的环保业务组合。这是非常明显的战略调整,也为西门子带来了非常明显的结果。现在很多国家提出了经济刺激计划,提出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抵御经济危机。西门子也认为环保业务的确能够帮助自己最终战胜经济危机,他们相信自己在经济危机之后会变得更强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经济危机也极大地改变了西门子的经营方式。世界经济的重心从欧美转移到了亚洲国家,西门子也相应地把业务重心向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转移了。同样是应对危机,与可口可乐公司不同的是,西门子公司采取了事先预防的方式,像西门子这样的大企业早已在100多年的经营与管理中培养出了自己长远的眼光,不仅在危机发生后能应对自如,而且练就了“百毒不侵”的防御机制。所以说管理不仅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救命稻草”,更是维护企业平稳运营的“定海神针”。

对一个企业而言,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的危机管理的典型。简言之,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