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孝景本纪

本篇主要叙述了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间的功业。景帝在位时,平定“七国之乱”,北拒匈奴,而且多次减免赋税,历史上称其与文帝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原文】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1]。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2],故孝景得立。

【注释】

[1]中子:排行居中的儿子。[2]更:相继地,接连地。

【译文】

孝景皇帝,是孝文帝诸多儿子中排行居中的一个。孝景帝的母亲是窦太后。孝文帝做代王的时候,前一个王后生下三位王子,后来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去世,而她的三个儿子也相继去世,所以景帝得以被立为太子。

【原文】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1],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2]。为孝文立太宗庙[3]。令群臣无朝贺[4],匈奴入代,与约和亲[5]。

【注释】

[1]乙巳:据梁玉绳《史记志疑》考证此二字衍。[2]除田半租:减去一半田租。文帝时田租十五而税一,景帝再减收一半,即三十而税一。[3]太宗:文帝的庙号。古代帝王世系中,一般称开国皇帝为“祖”,称第一个治理天下有功绩的皇帝为“宗”。“太”是尊称。[4]无:同“毋”,不要。[5]和亲:指与匈奴议和,结为姻亲。

【译文】

前元元年四月乙卯日,天下大赦。乙巳日,赏赐民众每户爵位一级。五月,减去田地一半的租税。为孝文帝修建太宗庙,诏令群臣不要上朝拜贺。同年匈奴入侵代地,朝廷与匈奴定约和亲。

【原文】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係为武陵侯。男子二十而得傅[1]。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2]。广川、长沙王皆之国。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为丞相。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3],大者五寸,深者二尺[4]。荧惑逆行[5],守北辰[6]。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廷中[7]。置南陵及内史、祋祤为县。

【注释】

[1]“男子二十”句:指男子二十岁开始服兵役。傅,著。指著于名籍,给公家服徭役。得,应该,必须。[2]孝文太后: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3]雨雹:下雹子。[4]深者二尺:《会注考证》引王念孙曰:“深下‘者’字衍。”[5]荧惑:火星的别名。因其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所以叫荧惑。[6]北辰:北极星。[7]岁星:木星。天廷:古代把星空分为三个区域,叫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天廷即太微垣。也写作“天庭”。

【译文】

二年春,封原先的相国萧何的孙子萧係为武陵侯。规定男子满二十岁开始服兵役。四月壬午日,薄太后去世。广川王刘彭祖、长沙王刘发都回了自己的封国。丞相申屠嘉去世。八月,任命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为丞相。彗星在天空的东北方出现。秋天,衡山地区下冰雹,最大的雹子直径达到了五寸,最深的地方达到了二尺。火星逆向运行,一直运行到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月穿过北极星的星空。木星逆向运行至太微垣区域。下诏设置南陵、内史、祋祤三个县。

·内平诸侯,外拒匈奴·

【原文】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1]。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2]。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3],发兵西向。天子为诛晁错[4],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

【注释】

[1]长星:彗星的一种。[2]天火:指由雷电或物体自燃引起的大火。燔(fán):焚烧。此事指景帝三年淮阳王刘余的宫殿被大火焚毁。[3]“吴王濞……反”句:以刘濞为首的同姓诸侯王进行武装叛乱,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吴、楚七国之乱。这次叛乱的借口是“清君侧,诛晁错”,因为晁错主张“削藩”,即削弱诸侯王的势力。[4]为诛晁错:为安抚反叛的诸侯王而杀了晁错。

【译文】

三年正月乙巳日,大赦天下。流星在西方出现。天火焚毁了洛阳东宫大殿和城楼。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和胶东王刘雄渠造反,发兵向西进攻。景帝为此而诛杀晁错,派遣袁盎通告,但是七国仍然不肯罢兵,接着向西围困梁国。皇上于是遣派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率军讨伐叛军。六月乙亥日,赦免逃亡的叛军以及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艺等一起谋反的人。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封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皇子刘胜为中山王,迁徙济北王刘志为菑川王,淮阳王刘馀为鲁王,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齐王刘将庐、燕王刘嘉都去世了。

【原文】

四年夏,立太子[1]。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后九月,更以易阳为阳陵[2]。复置津关[3],用传出入[4]。冬,以赵国为邯郸郡。

【注释】

[1]太子:指栗太子刘荣,栗姬所生。[2]“更(gēng)以”句:指景帝决定在易阳为自己修建陵墓,并将易阳更名为阳陵。更,改。[3]复置津关:津关,设在水陆要道的关卡。文帝十二年曾颁布通关梁的法令,允许人们自由出入关隘。景帝在平息了吴、楚七国之乱以后,恢复了凭证出入关隘的制度。[4]传:一种出入关隘的凭证。

【译文】

四年夏,册立太子。立皇子刘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日,大赦天下。

闰九月,更改易阳的名称为阳陵。命令在水陆要道重新设置关卡,手拿出入关隘的凭证才能自由出入。冬天,改赵国为邯郸郡。

【原文】

五年三月,作阳陵、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十万。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丁卯,封长公主子为隆虑侯[1]。徙广川王为赵王。

【注释】

[1]长公主:指皇帝的姐姐刘嫖,窦太后所生。汉代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

【译文】

五年三月,修建阳陵和渭桥。五月,招募百姓迁移至阳陵,总共拨款二十余万。从西方而来的大风暴席卷江都,摧毁城墙十二丈。丁卯日,封长公主的儿子陈为隆虑侯。迁徙广川王刘彭祖到赵国做了赵王。

【原文】

六年春,封中尉绾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为建平侯,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赵丞相嘉为江陵侯,故将军布为鄃侯。梁楚二王皆薨。后九月,伐驰道树[1],殖兰池[2]。

【注释】

[1]驰道:秦代修建的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2]殖:《集解》引徐广曰:“殖,一作‘填’。”兰池:池名。秦始皇时所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译文】

六年春,封中尉卫绾为建陵侯,江都国丞相程嘉为建平侯,陇西郡太守公浑邪为平曲侯,赵国丞相苏嘉为江陵侯,原先的将军栾布为鄃侯。梁王、楚王都去世了。闰九月,砍伐驰道两旁的树木,把兰池填平。

【原文】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1]。十一月晦[2],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3]。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4]。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注释】

[1]“废栗太子”一句:栗太子被废,因后宫争宠引起。[2]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3]徒隶:服劳役的犯人和奴隶。[4]胶东王太后:景帝之妃,刘彻的母亲,姓王。这时刘彻还是胶东王,所以称为胶东王太后。

【译文】

七年冬,废掉栗太子,改封他为临江王。十一月底,天上出现日食。春天,赦免并释放修筑阳陵城的囚犯和奴隶。丞相陶青遭到罢免。二月乙巳日,任命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日,立胶东王的母亲为皇后。丁巳日,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叫刘彻。

【原文】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孙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1]。地动。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注释】

[1]禁锢:这里是指限制不准做官的法令。西汉初年曾规定,商人、入赘女婿不准做官,犯罪的官吏不准重新做官。

【译文】

中元元年,封原先的御史大夫周苛的孙子周平为绳侯,又封原先的御史大夫周昌的孙子周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日,大赦天下,赏赐每户爵位一级。废除不准商人、上门女婿做官以及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当官的法令。发生地震。衡山、原都下大冰雹,最大的冰雹直径达一尺八寸。

【原文】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亲。三月,召临江王来,即死中尉府中[1]。夏,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子寄为胶东王。封四侯[2]。九月甲戌,日食。

【注释】

[1]“召临江王来”二句:临江王即被废掉的栗太子刘荣。因利用文帝庙外的空地扩建王宫,被人指控侵占宗庙罪,景帝召来京城,由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郅都责讯。刘荣畏罪,即在中尉的府第中自杀。[2]封四侯:吴、楚七国叛乱时,楚国丞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国丞相建德、内史王悍因劝阻楚王刘戊、赵王刘遂不要反叛,结果被杀。所以景帝封张尚之子张当居、赵夷吾之子赵周、建德之子横、王悍之子王弃为侯。

【译文】

中元二年二月,匈奴入侵燕地,朝廷决定不再与匈奴和亲。三月,召临江王刘荣来到京城,刘荣在中尉郅都的府中畏罪自杀。夏天,立皇子刘越为广川王,立刘寄为胶东王。封了四个列侯。九月甲戌日,发生日食。

【原文】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封十侯[1]。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天下大潦[2]。更命诸侯丞相曰相。秋,地动。

【注释】

[1]封十侯:据《惠景间侯者年表》载,这年夏天封五侯,不是十侯。[2]潦:同“涝”,雨多成灾。

【译文】

中元五年夏,立皇子刘舜为常山王。分封十个列侯。六月丁巳,大赦天下,赏赐民户爵位一级。全国发生大的洪涝灾害。把诸侯国的丞相名称改为相。秋天,发生地震。

【原文】

后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为卫尉。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四月,大酺[1]。五月丙戌,地动,其蚤食时复动[2]。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3]。

【注释】

[1]酺(pú):命令特许的大聚饮。秦汉时三人以上无故聚饮,罚金四两。[2]蚤:通“早”。[3]封为建陵侯:《会注考证》引卢文绍说,此五字衍。

【译文】

后元元年冬,更改中大夫令的名称为卫尉。三月丁酉,大赦天下,赏赐每户爵位一级。封赐中二千石一级的官员和诸侯相以右庶长的爵位。四月,特许民众聚会宴饮。五月丙戌,发生地震,吃早饭的时候再次发生地震。上庸县地震前后持续了二十二天,把城墙都震毁了。七月乙巳,发生日食。丞相刘舍遭到罢免。八月壬辰,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赐卫绾建陵侯的爵位。

【原文】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1],没入县官[2]。令徒隶衣七布[3]。止马舂[4]。为岁不登[5],禁天下食不造岁[6]。省列侯[7],遣之国。三月,匈奴入雁门。十月,租长陵田。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8]。

【注释】

[1]食(sì)马粟:即“食马以粟”,意思是用粮食喂马。[2]县官:这里是朝廷、官府的代称。按:这句当是违者没入县官的意思。[3]七(zōng)布:一种很粗糙的布。[4]止马舂:禁止以马舂粟。朝廷规定不许用马而用人力舂粮食,可以使贫民得到一些粮食。[5]为:因为。岁:年成。不登:歉收。登,庄稼成熟。[6]食不造岁:意思是口粮吃不到收获时节。造,到。[7]省:减少。[8]疫:瘟疫。这里指发生瘟疫。

【译文】

后元二年正月,一天之内地震了三次。郅都将军出击匈奴。特许民众聚会饮酒五日。命令内史和诸郡不得以粮食喂马,违者马匹由官府没收。规定服役的罪犯和奴隶穿七布做的衣服。不得用马舂粟米。这是因为那年粮食歉收,禁止天下的百姓不到粮食收获时节就把口粮吃完。减少驻京的列侯,遣送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三月,匈奴入侵雁门。十月,租给百姓长陵附近的官田耕种。天下大旱。衡山国、河东郡和云中郡有大的瘟疫。

【原文】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1]。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2]。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3]。甲子,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4],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5],复无所与[6]。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弟蚡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置阳陵[7]。

【注释】

[1]:《会注考证》引焦竑曰:“‘’即‘雷’字。”[2]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太微:即太微垣。[3]冠:冠礼。这里指举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结发戴冠,举行加冠典礼,表示已经成年。[4]民为父后:指百姓中继承父业的人。[5]出:使出,即放出。归:使归,即遣送回家。[6]复无所与:《会注考证》释此句为“复终身”。复,免除(赋税徭役)。与,使,用。[7]置阳陵:指把景帝的灵柩安葬在阳陵。

【译文】

后元三年十月,太阳、月亮接连五天呈现红色。十二月底,雷声隆隆。太阳呈现为紫色。五大行星逆行至太微垣区域。月亮穿过太微垣星的区域。正月甲寅日,皇太子刘彻举行加冠仪式。甲子日,孝景皇帝驾崩。遗诏赐给诸侯王以下直至平民应该继承父业的人每人爵位一级,天下每户一百钱。遣散后宫的宫人回家,而且免除其终身的赋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的弟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在阳陵安葬了景帝的灵柩。

【原文】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1]。至孝景,不复忧异姓[2],而晁错刻削诸侯[3],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向[4],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5]。及主父偃言之[6],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7],岂不以谋哉?

【注释】

[1]怀安:指人民怀念帝王的德政而安居乐业。[2]“不复忧”句:不再担心异姓诸侯王的反叛。[3]刻削诸侯:指削藩政策。刻削,削减,削夺。[4]合从:本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进攻秦国,这里借指吴、楚七国联合起兵反叛朝廷。从,同“纵”。[5]以:用。渐:渐进,逐步进行。[6]主父偃言之: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中大夫主父偃建议,允许诸侯分封自己的子弟为侯。目的是为使诸侯国的封地愈来愈小,以削弱诸侯的势力。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对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积极作用。[7]机:关键。

【译文】

太史公说:汉兴以来,孝文帝广施恩德,天下太平安定。至孝景帝的时候,不再担忧异姓诸侯谋反了,但是晁错提议削夺同姓诸侯,导致吴、楚七国起兵造反,联合向西进发。因为诸侯的势力很盛,而晁错又没有制定出逐渐削减诸侯封地的方法。后来主父偃提出允许诸侯王可以分封子弟为侯的建议,这才使诸侯王的势力渐趋衰弱,天下终得安定。国家安危的关键,难道不在于谋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