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计算机
- 冯素琴 李静 徐莉主编
- 1136字
- 2021-03-23 12:45:28
1.1 概述
1.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1.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使用约18000个电子管和1500个继电器,每秒可以完成约5000次加法运算,功率为150kW,重30t,占地170m2。它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用于解决大量的数值计算问题。
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在他的“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顺序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的方案,从而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结构的基本框架。时至今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但其结构还是冯·诺依曼结构。
2.计算机的发展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70多年的过程中,计算机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使计算机采用的基本元件不断发展更新,从最初的电子管更新为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越来越复杂,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从采用的基本元件这一方面可以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6—20世纪50年代中期):电子管计算机,主要以电子管为基本元件,由于电子管的体积大、功耗高,容易烧坏。以水银延迟线、磁鼓、磁心为存储器,存储容量小,存储速度低。因此,这一阶段的计算机性能低、造价高、体积庞大、可靠性差。在这一阶段,采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主要用于完成数值计算。典型计算机有:ENIAC、EDVAC、UNIVAC和IBM650等。
第二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晶体管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组成计算机,使计算机体积缩小,功耗降低,不容易烧坏,提高了处理速度。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采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如FORTRON、COBOL、LISP等,操作系统也已逐渐形成,计算机已经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典型计算机有:IBM7090、IBM7094和CDC6600等。
第三代(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初):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晶体管集成电路组成计算机,使计算机体积减小,功耗大幅度降低,处理速度大幅度提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大幅提高。在这一阶段,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编译系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典型计算机有:IBM360、IBM370和PDP-11等。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计算机后,使计算机体积显著减小,功耗显著降低,出现了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越来越复杂,出现了多处理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并行计算机系统等,达到亿次级每秒的处理速度;采用光盘、U盘和大容量的硬盘。软件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软件越来越庞大,出现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软件越来越完善。在这一阶段,已经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处理和智能处理。典型计算机有:IBM308X、CRAY_2和CRAY_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