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全管理

一、全员重视,树立“大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是既有线施工管理的基础。树立全员参与的“大安全”管理理念,从源头把关、过程控制、考核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和落实安全措施,是既有线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集团公司领导层的重视是推动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根本,从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从分管领导到分部负责人,再到每个参建员工,从上到下,层层传递,树立起全员“大安全”管理理念。工作推进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落实,每周组织参建单位和配合单位召开一次大型推进会,掌握全线营业线、邻近营业线施工安排计划,防止无序施工。每次推进会都形成会议纪要,安排专人跟踪落实会议所确定的事项,确保得到贯彻落实,并在下一次会议通报、考核。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物理隔离措施

邻近营业线施工物理隔离防护是硬性要求。经过认真研究,制定《邻近营业线施工物理隔离防护指导意见书》,指导参建单位设置好邻近营业线施工物理隔离防护。主要是:

(1)明确设置邻近营业线施工物理隔离设施不影响施工、不影响安全、操作性强、经济实用的原则。

(2)以营业线路肩面为基准点,邻近营业线大型施工机械(含运输车辆)的走行面标高大于等于-0.5m,且走行径路与营业线之间若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或可靠的隔离设施,应在走行径路靠营业线一侧设置钢轨桩、防撞墩、钢(轨)管桩竹排、钢管铁蒺藜网等隔离设施。

(3)相应地段(或处所)不具备条件按标准设置隔离设施,或设置后影响施工的,或施工持续时间较短的,采取不使用大型施工机械或大型施工机械进入时申请施工天窗。

(4)从上往下分层挖除营业线旁路堑的过程中,开挖作业面靠营业线一侧始终保留厚不小于1m、高不小于1m的原状土作为防撞墙,同时应在路堑护坡顶端等合适处所设置钢管(或钢轨)桩竹排阻挡可能下溜的土块或石块。

(5)明确钢轨桩、防撞墩、钢管(轨)桩竹排、钢管铁蒺藜网等不同类型物理隔离设施的设置标准。

(6)明确不具备按标准设置的处所,按照“一处一案”原则,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在施工方案中明确。

(7)明确超出原设计防护措施的费用,按规定程序纳入变更设计范畴。《邻近营业线施工物理隔离防护指导意见书》解决了邻近营业线施工物理隔离防护设施没有标准可依的问题,有效降低了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

三、制定专门的工程线安全管理办法

制定《复线建设工程线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工程线的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在并行营业线且线间距小于6.5m的工程线地段施工,纳入邻近营业线施工管理范围,严格执行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采用铺轨机铺设与营业线线间距小于4.8m的新线线路,必须采用偏铺法,确保轨排落地后与营业线之间距离不小于4.8m。

(3)不满足与营业线普通列车交会条件的铺架设备,不得在并行营业线地段的工程线上使用。

(4)营业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货运处必须将有关电报发给建设单位(现场指挥部),由建设单位将电报传达到有关铺架单位。超限货物列车通过营业线的前一天,铺架单位必须将铺架设备及工程列车调运至铺架基地或与营业线线间距符合超限货物列车交会条件的地段。超限货物列车通过当天,严禁工程列车在并行地段运行和停留。

(5)铺架单位建立工程线并行营业线地段的线间距检查监测制度,确保线间距不小于设计值。工程线养护维修作业后,应测量相应地段与营业线之间的线间距。

(6)超限工程列车不作业时,施工单位不得将其停放在并行营业线地段的工程线上。

(7)制定施工方案的同时,要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盯控专项方案。实施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盯控专项方案开展盯控。

四、完善会议安排制度

为了强化施工前的方案制定和方案布置等准备工作,过去的一般营业线施工,运输部门组织召开协调会、预备会、总结会(简称“老三会”),但在实际操作准确性上存在不足,为解决实际问题更有针对性,制定了“新三会”制度。每一次营业线施工和邻近营业线施工,组织召开日施工方案制定会、日施工方案布置会、日生产会(简称“新三会”),建设、施工、监理以及设备管理等单位参加。“新三会”主要内容包括:参建单位和监督管理单位共同制定每次施工的方案(一次施工一个方案),面对面地直接向施工操作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全面掌握现场施工动态。

五、加强现场控制,强化考核

由安监室牵头,管内各施工安全特派组、行车安全特派组抽调多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监察人员,成立若干个现场安全盯控组,按照“定人、定区域、定时间、定关键”的原则,安排盯控人员,深入现场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施工方案、安全监督方案及日计划的审查情况,施工会议的安排落实情况,调度命令的发布、签收、传达情况,施工封锁前的准备、防护设置和开通放行列车条件的确认等。同时,安监室派出特派组进行添乘,检查现场设置防护、物理隔离设施、下道避车、大型施工机械“一机一人”防护、列车来临大型施工机械停止作业、列车来临时施工车辆停止运行、材料堆码等情况。对施工引起的事故,按照“预防为主、抓小防大”的安全管理方针,严格定性定责和考核,强化隐患问题和事故的管理,敦促参建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安全投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