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 李西良 田力普 赵红
- 5字
- 2021-03-31 03:59:51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经济时代催生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迅猛,21世纪将构筑起新型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早在1996年,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就提出了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即“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在这一概念中,对当前经济的理解较传统经济时代有了质的飞跃,知识经济所依赖的资源不再是传统生产资料,知识和信息成了基础性资源,知识和信息的转换成为商业经济领域竞争的独特形式(Hsu et al.,2008;路甬祥,1998)。知识产权也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战略资源,并成为表征一个国家或组织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据(Novorodovska,2015; Alikhan,2004;厉宁,2002;郑成思,2002;陶鑫良,1998)。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历程中,发达国家和经济组织先知先觉,已经开始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政策,用以保护和规范自身知识产权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巨头(Schneider, 2005; Javorcik,2004)。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资本业已成为新时代竞争的焦点,各国竞争的核心已不再停留在以厂房、设备为代表的有形资本比拼层面,而是快速转向以专利、版权等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竞争平台,知识产权也迅速成为国家和企业间竞争的战略资源(田颖男等,2010; Chesbrough,2003;Helpman,1993)。
企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被视为一个国家众多类型创新主体中最活跃、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支力量,是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Grimpe and Hussinger,2015;李培林,2014;袁俊,2004)。企业驾驭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对所在国家和企业自身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亦是决定企业在新时代能否适应这场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变革的关键(饶世权和陈家宏,2017;张永成和郝冬冬,2016; Agostini et al.,2016; Pruzansky and Wagman, 2011)。因此,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做大做强企业的根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企业资源大体上可分为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三大类(邵一明,2014)。其中,传统领域的生产厂房、设备和原材料属于有形资产;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归为无形资产;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整合人员、资产等内外部资源,敏捷、高效、高质地的实现投入产出过程的复杂结合,组织能力的绩效主要是通过效率和效果的能力体现。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的主战场已经逐渐从“有形”转向“无形”,即更多的竞争以及竞争结果的差距体现在无形资产管理以及无形资产集聚方面,更多的组织能力也更加关注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企业与其赖以竞争的环境在需求交互作用的结果上。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具有明显的产权以及物理属性界定特征,因此竞争的同质化就显得比较明显,竞争对手容易通过积累相同的有形资产来获取竞争能力,这种竞争在规模经济和传统营销策略中经常出现。而企业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往往是不能被轻易模仿的,因此,企业的资本投入必须具有前瞻性和竞争意识,密切跟踪科学技术发展动向,保证其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强劲的发展势头。
1.1.2 中国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2017年12月6日,《2017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在瑞士日内瓦正式发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在发布会上详细分析了全球2016年度知识产权活动最新发展态势。报告表明2016年全球知识产权活动十分活跃,各个国家/地区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知识产权的申请量、授权量大都出现不同幅度增长,全球有效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加,具体增长情况见表1.1。
表1.1 2015~2016年各领域知识产权全球申请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2016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和《2017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
《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关于全球知识产权活动的权威年度调查。《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涉及专利、商标、工业产品设计以及植物品种权保护等知识产权形式。其中全球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持续增长,2016年全球专利申请共计3100000件,较2015年上升了8.3%。中国新增的专利申请量占据世界增量的九成以上,连续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工厂”。在商标领域,全球申请量7000000件,较上一年度上升16.4%。在工业品外观设计领域,2016年全球申请量增长10.4%,接近100万件。商标和外观设计的增量也是受中国驱动。
2016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再创新高,共受理专利申请130万件,遥遥领先。其次是美国专利商标局(605571件)、日本特许厅(318381件)、韩国特许厅(208830件)和欧洲专利局(159358件)。按人均计算,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位居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之后。排名前五的主管局在世界总量中占84%,其中中国(21.5%)和美国(2.7%)的申请量均有增长,而欧洲专利局(-0.4%)、日本(-0.1%)和韩国(-2.3%)在2016年受理的申请量均少于2015年。德国(67899件)、印度(45057件)、俄罗斯联邦(41587件)、加拿大(34745件)和澳大利亚(28394件)也跻身前十。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年度申请量持续增长,如图1.1所示。
图1.1 2016年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量排名
数据来源:《2017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
中国的商标、专利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数量在《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榜单中十分抢眼,稳坐上述领域全球第一名。随后依次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上一年度,中国专利、商标等主要知识产权申请增长量方面成了全球最主要推动者。2012年,我国专利申请量第一次超过美国位列全球首位,时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首次提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但非世界知识产权强国。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中国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工业品外观设计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产出加速,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已经成为“世界大户”。然而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1.3 中国企业进入知识产权管理新纪元
国外企业关于知识产权相关管理理论的研究早于中国近一个世纪,伴随着其作用不断凸显,20世纪末,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知识产权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部分企业也将其纳入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IBM、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相继制定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使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升。我国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被动学习的初级阶段。许多研究文献的观点还仅停留在对知识产权特征的研究以及法律属性的争辩上,这与我国较晚引入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直到1985年,我国才有了第一部专利法。同时,受到长期的计划经济机制影响,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长期存在误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迟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同年我国开始在全国推行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才正式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进。随后,企业才开始从搭建基础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入手,不断强化对这项工作的认知。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将知识产权战略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针对企业层面也提出了要求,但并未述及如何开展建设工作。2008年7月江苏省在总结地方优秀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的研究工作(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2013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总结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开展知识产权贯标经验的基础上,联合颁布实施了国家推荐性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至此,中国有了首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概念,随后诸多企业和咨询辅导机构开始推行贯标工作,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大量体系无从下手、体系建设两张皮、建设标准和成效无从评价、知识产权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等突出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在国外先进的典型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适用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