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维权研究与实务
-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 广州市华南版权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 6583字
- 2021-04-01 13:02:45
第二篇 版权保护研究与侵权预防
保护促进交易 交易呈现价值
一、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现状
(一)版权产业发展十年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中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突破5万亿元的重要里程碑。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中国版权产业元年。
2017年,是十九大召开的重要时期,是知识产权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一年。
2018年年初,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的调研结果。调研显示:2016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54551.46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7.3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意味着,过去“版权产业发展十年”间,中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13489.44亿元增至2016年的54551.46亿元,对GDP贡献的比重从6.39%增至7.33%,总体提高了0.94个百分点。
中国版权产业快速发展,版权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诚然,中国版权产业正在稳健发展,但与版权产业活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版权产业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与美、英、日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备受“平台缺失”“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国版权产业的发展。
(二)未来版权产业发展趋势
“十九大”以后,伴随着供给侧改革、品牌消费时代的来临,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需求,不难预见有价值的强内容将快速地输出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已经从物质消费时代,进入到了文化精神消费时代。
而在文化消费中,诸如音乐、影视、文学等,它们都有版权。互联网、大数据等的发展,将使潜藏在版权中巨大的商业价值被发现、被挖掘,从而带动版权产业的传播、交易与孵化呈爆炸性增长。
可以说,未来是“全民版权”的时代,也是发展“版权商业化”的新经济时代。
但伴随着发展,一些“劣质产物”也会出现,像一双无形的手,牢牢地扼住进步的脖颈。如过去的“山寨”和盗版,到现代新技术的侵权。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版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的探索经验,总结归纳出一套符合新时代、新趋势的实践成果和先进发展模式。
二、中国版权产业存在问题
当前,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已经变得非常丰富,“知识产权之手”已延伸到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等各个领域,知识产权的价值已得到大众的认可,但中国的版权产业仍面临着如下七个问题:
(一)版权侵权现象严重
讲到版权侵权,人们会滔滔不绝。因为时代在发展,侵权在进步。
过去,在改革开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经济是主旋律。为尽快缩小与国际间的的差距,“拿来主义”成了社会上缄口不提而又约定成俗的“捷径”,从而使得中国至今未能摘掉“山寨”这个国际标签,并且在往后的一二十年内,这一头衔仍可能继续套牢中国版权产业的发展。
现在,传统意义上的盗版侵权少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新型的侵权行为高端了,也“人性化”了,更符合一些群体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侵权形式的改变、交易方式的革新,以及不完全“复制”等。
虽然近几年来,对无孔不入的版权侵权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了多次专项行动,大力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侵权现象泛滥已给中国制造业、创意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版权产业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
(二)版权产业链条单一、不健全
版权产业活跃、发达的国家均有相同的共同点,其一就是拥有健全的版权产业链条,从版权登记、交易、孵化、金融服务、保护等多方面,全方位拓宽了文化创意的发展空间和盈利渠道。
目前,我国各行业之间仍存在较明显的分界,如影视、音乐、文学等文化创意作品几乎为一次性盈利,少有版权的衍生、孵化、再创作,对大量优质的版权资源造成浪费。
综上,版权产业链条单一、不健全的问题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版权产业授权商业模式断层;
(2)跨界、跨行业资源融合不足;
(3)版权资产的运营管理能力较低。
(三)缺乏版权产业人才可持续发展观
分析我国版权产业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对于版权领域的专业人才供需不对等,且当前版权产业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社会缺乏对版权产业人才需求重要性的重视。
中国急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步伐,结合高校力量,组建版权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加大版权相关法律的普及力度,推出服务于版权的实用性课程,拓宽版权产业的发展渠道,用科学的办法和手段,对版权产业链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在较大程度上解放版权产业生产力。
(四)版权数字化发展与政策、法律、管理、保护之间的矛盾
版权数字化发展是最近几年热度不减的话题,在互联网、大数据及社会经济、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版权数字化的快速进步不可避免地与现行的政策、法律产生了矛盾,且滞后的管理与保护手段也制约了版权数字化的发展。这些问题均是近年来不断被再实践、再探索的核心问题。这把利与弊的“双刃剑”矛头直指创作者与经营者,掣肘着版权市场的运作。
如何在版权数字化大环境下,挖掘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资源,正确的运用管理、孵化提升,有效地遏制版权侵权行为,降低风险,做到交易与保护并驾齐驱,同时通过政策、法律的修订,以及新技术、手段的进步,利用科学的管理与保护办法为版权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这将会是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被反复实践与探索的发展之路。
(五)IP品牌化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打造“中国品牌”,道阻且长。因为,创造远比制造难,而品牌,需要大量的“创造”去支撑实现。
举例:时下,中国珠宝行业正面临产品同质化的趋势与威胁,即没有形成独有的品牌特色。
世界十大珠宝品牌之一——卡地亚,以“螺丝钉”的设计走红欧洲;蒂芙尼,以一把“钥匙”,开启了国际市场。为什么这些被人们形容为五金店贩卖的物料,能够坐上世界珠宝行业前排的宝座?
因为它们是智力成果的体现、是艺术赋予源于生活的创作一种新的形式与涵义。因为别具特色,所以成就了现在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当它们从意识形象跃然纸上,从设计图纸经过雕琢锤炼变成实物,又因为时代的发展,被世人所认识、推崇、购买,这就是一个作品从一个IP走向品牌化的过程。
(六)版权金融化之路的困境
要使版权实现商用化价值,创造更大的收益和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撑,则必须推动版权产业的权属化、资产化、金融化和证券化。而版权金融化的“常青藤”是和具有公信力、权威、健全的评估体系息息相关、紧密结合的。因为无形资产具有非标性、匹配难、确价难、风险高等特性,要发展知识产权资产的质押贷款、众筹融资、融资租赁、版权保险以及版权基金等金融行为,需要完善评估体制,同时引入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做到知识产权评估有数据可依,可以多维度监测,逐步降低人工评估的干扰因素,建立生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体系,减少评估成本与风险。
(七)缺少长期的、公开的、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
缺少长期的、公开的、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是造成我国版权资产交易困难且大量版权资产“闲置”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符合社会要求且满足大众需求的交易平台,应首先满足以下基本要素:
(1)大存量的版权资产数据库;
(2)可以独立完成供需匹配的大数据检索平台;
(3)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版权经纪人。
其次,要发展版权产业,创作需要创新、运用模式需要创新、孵化提升与宣传推广的形式需要创新、交易方式需要创新。
综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家政策、市场环境,释放版权产业巨大潜能,发挥版权对文化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当前亟须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三、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在版权维权保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优化版权保护体系为抓手,完善版权综合服务平台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本文以下简称“基地”)是2014年2月17日由国家版权局批准设立,于2014年5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版权贸易基地。
2016年,基地以“保护促进交易,交易呈现价值”为建设理念,以打造国家级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目标,建成集“版权登记”“版权交易”“版权保护”“版权金融”四位一体的版权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集版权登记、认证、代理、价值评估以及各类版权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拉伸和深化了版权产业链,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版权产业链短小、缺失的问题。
一是先登记先预防。基地联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共同提供作品著作权登记、广州市著作权登记资助等公共服务。2015年11月份至2017年12月份,基地版权登记量年累计达43200件,版权资助达49525件,促进版权权属化,登记数据在省、市、区内遥遥领先。
二是以授代打,以打促授,打授结合。基地为有效推进版权产业的发展,积极整合集调解、仲裁、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四方维权调解资源,打造四位一体化维权保障体系。率先提出“以授代打”(以授权行为打击侵权盗版)、“以打促授”(以打击侵权促进授权)、“打授结合”(打击侵权和合理授权同时进行)的发展思想,通过扩大版权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及关注度,鼓励作者以传播的方式保留原创作品证据,且进一步促进版权作品的衍生孵化和再创作,创造更优厚的版权价值。同时,基地首创以知识产权专业律师及学术专家为核心,由吴汉东教授领衔的“版权维权专家委员会”和“版权经纪人体系”两大体系,组建了华南首支专业版权经纪队伍,推动版权服务工作专业化、一体化、优质化,聚合四方力量的版权维权体系已基本建设完成。
未来,基地还将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以及中国广州花都(皮革皮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联合打造华南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图1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版权维权专家委员会
说明:(1)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汉东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王迁教授领衔的维权专家委员会,为华南地区构建一体化、优质化、便利化的版权保护服务。
(2)目前已有23家律师事务所通过了基地考核认证成为基地授权法律服务机构。
(3)目前已有超过500名专业律师成为委员会委员。
三是以创新服务促交易。基地联合行业领军金融机构,采用先进金融工具和科学技术手段,与专业团队共同开发符合版权产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对版权资产、版权项目、版权产业、版权企业运营提供金融支持。
目前,基地已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外部合作,推出“时间戳”“版权保”“原仓数字备案”等多样产品服务,鼓励创作者维权,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当前互联网版权侵权泛滥、维权困难、维权费用高等问题。
四是以资源集聚助开发。基地以“基地+园区+企业”为发展模式,集聚知识产权、文化创意、展会策划、互联网+大数据等专业资源,以大数据构建版权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结和完善服务链条,并采取双轮双向驱动战略,引进领先的互联网技术,联合专业机构建立社交型的专业中心贸易平台,充分带动知识产权资源和资本的集聚,促使IP从静态向动态转化,打破不同品牌行业之间的壁垒,形成集IP生产和分发、IP产品和IP服务、销售渠道和资本筹措为一体的专业版权资源生态平台。
同时,基地以通过制定规范的交易流程,提供专业配套的园区服务、专业的版权评估、经纪和维权等中间服务,营造安全活跃的交易环境,实现自助化版权资产管理和版权交易,真正实现版权贸易规模化、资产化、证券化、产业化。
(二)落实可持续人才发展战略,打造版权人才新高地
1.培养版权经纪人才,开展版权经纪人培训班
活跃的版权经纪人体系是推动版权交易和版权保护的重要基础,通过发挥利用版权经纪人自身专业知识、创意能力及社会资源,为版权交易双方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信息不交流等问题,挖掘优质版权资源,活跃版权交易市场,以交易呈现版权的最大价值。
基地目前共成功举办了13期版权经纪人培训班,其中在广州举办了12期,湖南1期,共培训接近400名行业人士,已有167名学员在培训合格后签约成为版权经纪会员,形成专业版权经纪队伍。
2.开展版权知识及保护的研究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产业,培育市场的版权意识,基地自主研发了版权资产管理、版权经纪业务实务、认识身边的版权、版权与法等多种课程及教材,专门为社会各届提供专业、高效的版权知识培训。
基地也主动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版权保护理论研究工作。比如基地与人民网共建“全媒体版权保护研究中心”,与广大法研会合作建立“版权法律研究基地”,以及筹备建立的“版权专家智库”和产学研基地。
3.专业园区和线上平台助推人才聚集、资源共建共享
基地通过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东方文德园区与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流花展贸中心园区的融合发展,将知识产权企业聚集在一起,实现园区内人才聚集资源共建共享,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特色园区。同时,也能促进知识产权产业间的紧密联系,推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的发展。
4.打造CIPO——首席知识产权官高端培训课程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市场,如何挖掘、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且发挥其最大功用,将会是未来各行各业争相探索的问题。
但是,知识产权体系错综复杂、结构庞大,过去能力单一的运营管理和法务人员,将无法解决多维度的知识产权运营、决策、保护等问题。因此,企业亟需一名核心领导团队成员或高级执行官,在确保企业合法管理运营知识产权的同时,更要保护企业权益不受侵害。
CIPO——首席知识产权官应运而生。
因此,基地计划推出满足CIPO综合能力与素质需求的实用性培训课程。一方面,基地希望规范知识产权管理者的行业标准,打造CIPO的专业标杆形象,强调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保护与运用的重要性,为企业和行业组织培养优秀的CIPO,提升企业和行业组织在知识产权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基地希望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的品牌体系,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关键举措。
(三)加大版权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版权意识
1.开展常态性的版权普法工作
基地积极与各地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合作,定期举行这对社会各行业的版权普及课程和公益讲座,助推版权普及工作的发展,成效显著。
2017年1—8月,基地已成功举办了岭南知识产权沙龙、版权保护进高校、文化艺术版权业务培训等专业培训6场,参与培训受众1210人;2017版权宣传周“绿书签寄语”特别行动暨普及推广活动1场,参与人数逾千人;创意与版权交流会、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计划研讨会、“广州将建成城市电影之都”研讨会暨行业座谈会3场;文化艺术项目推介会(版画专场)、ELBM中外动漫游戏品牌对接授权会、中国·东亚版权创意精品展示交易会、2017首届熊猫国际论坛暨版权项目展示交流会、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音乐影视版权贸易中心国际交易会暨项目推介会5场;政府资金补贴暨新四板挂牌交流会暨跨行业交流会2场;信用大讲堂——“一带一路”与信用建设交流会暨跨国交流会1场。
2.承接国内外优质展会
基地积极参与各类行业活动,通过与行业展会活动合作,为广大权利人和产业机构提供深入、落地的版权保护服务。成功案例包括:(1)主办2016年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版权成果展;(2)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越秀分会场;(3)代表广州市组团参加第三节东亚版交会;(4)举行2017版权宣传周活动等。
四、结语
综上,在国家、省、市、区多方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基地发展至今,较充分地发挥了版权产业的战略发展地位,以实践经验与前沿理论为基石,发挥基地平台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版权登记、版权维权、版权评估、版权交易等服务咨询,提升各创新主体对版权的运用、保护、交易、管理等多方面的认识与能力。
但发展创新与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基地策划出版《版权维权研究与实务》,集结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维权专家委员会雄厚的知产力量,以及汇聚多位律师、学者、法官等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士共同编撰。其意义在于总结了过往发展经验,成就了一套具有基地特色的集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版权产业发展模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未来,基地将继续深入调研学习,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加速IP人才队伍建设,日臻完善版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版权交易平台,打破不同品牌行业之间的壁垒,形成版权产业集群,建立一套具有标杆效应,且可复制、可借鉴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版权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平台化的共赢发展,成就了行业领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