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选址,位置未必定生死

第一节 经销商应该去哪里开店

经销商开店选址的大逻辑,就是要明确:开店到底是为了什么?很多销量不好的经销商,大多犯了奔着赚钱的目的,却干着不亏钱的买卖,在左顾右盼中把自己给耗死了。

线上线下,大的选址逻辑其实还是一样。线上开店如果没有流量加持,经销商的电商转型,就算概念玩得再漂亮,也能亏个底朝天。线上的门店没有流量,一切都是空谈,线下的门店不谈位置,一切都是白搭。

在一次山东的培训沟通会前,一位来自菏泽的老板娘跑到我们这桌,给济南的运营商王总半调侃式的诉苦。说是开店两个多月以来,70多天总共才卖了一台橱柜,店里就是没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卖,让济南的运营商给她出主意。

虽然是在那儿诉苦,但也并不觉得老板娘为这糟糕的生意有多着急上火。运营商老王则是没好气地指责她只知道守株待兔,坐店销售,不知道出去做推广、找流量。我问她:“店开在哪个位置?”老板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以前的日杂百货店就在菜市场旁边,新位置也不好找。我就把日杂店重新划分装修了一下,挪了一大块地方出来做橱柜。虽然位置有点偏,但是租金便宜啊,那么大一块地方,一个月租金不到1000块。我卖一台橱柜,其实几个月的租金都不愁!”

看到这种自诩不亏即赚的经销商,我也只能祝她自求多福吧!

开店的目的是赚钱。做生意控制投入当然没有错,但是生意赚的是投入产出比,这个道理小孩子都懂,但做起选择来却很痛苦:1000元的投入,产出1000元,则投入产出比是1:1,感觉自己能熬10年;投入1万元,产出是10万元,投入产出比是1:10,但最倒霉的是接下来的这句话:亏了怎么办?这才是最纠结的地方。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投入,也就没有压力。大部分坐在店里等客上门的经销商,都是在温水煮青蛙的渐进式压力下,自己把自己给熬死了,还搭进了自己的时间成本。

嘉兴有一个美女老板张总,第一年在当地一个没落的百货市场租了一个专区,卖儿童特色用品,虽然租金只有2000~3000元/月,但是人流有限,生意始终徘徊在亏损的边缘。2018年6月,当地万达广场开业,老板娘果断入手,拿下了一个将近100平方米的专卖店。虽然月租达到15000元,但是借助万达的人气和流量,即使准备不足,匆匆开业,开业当天的销售额就抵得上过去三个月的销售额,而这些儿童特色产品一倍以上的利润空间,足以支撑万达的黄金铺租。

做销售无外乎扩大基数和提高概率。基数足够大,或者概率足够高,都是提升销售额的好途径。在闹市开店,人流基数问题解决了,门店只要集中力量解决概率问题就行。

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行为轨迹

当然,如果说要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店,这么简单的道理,显得既简单又粗暴。精细一点的做法是搞清楚我们的消费者会在哪里出现。

以家电、建材、家具等耐用消费品为例,我们将消费者行为轨迹捋一遍,这个问题就有答案了。

一般来说,从消费者收房开始,到入住之前,是家电、建材、家具等产品采购的高峰期。所以,我们要重点考虑的是,消费者在收房以后,入住以前的行为轨迹。

消费者拿到房门钥匙,购买家电、建材、家具等产品的需求随即被激发,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他接下来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对!是想一想,在自己亲人、朋友、同学、熟人中,有没有卖这些耐用消费品的人!这个时候,大部分消费者是这样想的:

(1)熟人懂这一行的门道和深浅,有熟人指点,至少能少走弯路。

(2)所谓货比三家,找熟人探一探价,建立产品价格的接受底线。

所以,门店首先要建在哪儿?要建在所有亲人、朋友、同学、熟人的心里。什么意思?就是当咱们进入某一行业以后,就得开始学会建立自己身边的社会关系了。因为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潜在的客户,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能够先将自己身边的人影响了,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让亲人、朋友、同学、熟人了解我们现在正在干什么,不是要让他们了解我们这个行业,了解我们的产品,而是要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朋友圈里,我是“离这个行业最近的人”。那些天天在朋友圈发广告的人,错没错?当然没错,广而告之是生意人的必然行为,错的,只是发广告的霸屏方式。

当然,不是关系特别铁的朋友,这个时候的询价大多是“点头之交”,离真正的成交还比较远。如果购买行为没有结束,接下来,消费者会干的第二件事,就是我们很多人知道的,去网络上收集相关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会不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当然会!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对于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最常见的搜索习惯是什么,是不是会输入“中国十大油漆品牌”“十大家具品牌”“十大品牌燃气灶”这类的文字?

这些网络排名是怎么来的?绝大多数都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要么自己在贴吧、百度问答中自问自答,要么花钱在各类排名中占个一席之地。

真正的行业领头品牌可能还好点,行业里的小品牌一般是如何打肿脸充胖子?惯用的手法就是将行业里真正的大品牌列出九个,然后把自己的品牌夹在其中,唱一出“假亦真时真亦假”!

现在消费者相不相信这些排名?应该说,将信将疑!但耐消品是低关注度、高参与度的消费品,消费者除了熟人和网络,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在网络上收集到的信息,依然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

搜索完这些排名以后,消费者现在增加了另外一个习惯。干吗?去天猫、京东的官方网站,搜一搜意向品牌的官方旗舰店。

过去,只有线上网店,没有线下门店,消费者会认为这种品牌是杂牌;如今,一个陌生品类和品牌,如果没有进驻天猫、京东并设立旗舰店,消费者的认同感也会大打折扣。今天,线上的旗舰店和线下的实体门店其实是相互背书的关系。线上网店的热销程度也成为消费者评价一个品牌的重要因素。

今天,网络刷单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产业?不仅仅是中小品牌刷单,不少的行业大品牌,遇到重大节假日或特殊时期,也会引导各地的经销商去平台电商的官方旗舰店,按比例配合企业刷单。有些企业甚至在合同里面规定,经销商在平台电商旗舰店的年度刷单任务,就是为了制造网店热销的假象,同时影响线上、线下的消费决策。

所以,在网上建店,重不重要?当然重要,耐用消费品虽然大多数需要眼见为实,但是这些在网上获取的信息,也决定了线下消费者的行为轨迹。

在网上获取信息,进行初步比较后,消费者下一步就进入了耐用消费品“一逛、二比、三购买”的消费逻辑。耐用消费品高客单价的特征,决定了消费者需要反复比较。在大中型城市里,为什么临街的家具、建材独立店比较难存活?就是因为品牌单一,缺乏比较的时候,消费者往往会抱着再看看的心态不做决定。而在品牌集中的建材城、家具城、家电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就容易做得多了。

在实体门店,消费者依然遵循“十大品牌”的信息逻辑,重点去看一看位列十大品牌的实体门店,在品牌如林的家居、家电城里面,去体验产品,感受服务,比较价格。

直到此时,消费者仍然有很大可能不会下单,而是会退到“十大品牌”实体店外,再放眼看一看周围,还有没有其他品牌可供比较。此时,“十大品牌”旁边的同类门店就有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所以,线下应该去哪里开店?对于家居、家电、建材类产品,因为其具有“一逛、二比、三购买”的消费逻辑,除了比较小的县城以外,独立的临街店尽量少开,还是建议去品牌扎堆的建材城、家具城、家电城,而且是尽量去成熟的市场开店,尽量在同行的领军品牌的旁边开店。

有人说了,这样一来,推高了地价,推高了房租,成百上千的经销商去抢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品牌旁边的位置,何其难啊!

当然,如果仅仅是在消费者心里建店(社交电商),在网上开店(平台电商),在成熟的家电建材市场以及大品牌旁边开店,对于线下经销商来说,选择也确实太少了。

但是,2008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线上开店的优势对线下形成了一个反超。我在当时对耐用消费品线下开店选择的三个预判,在今天来看也不过时,相反,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去新崛起的城市中心开店

跟随城市多中心化的脚步,成为类似万达广场这种造城运动的追随者。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过去我们所坚持的一个城市、一个中心的单一布局理念已经离我们而去,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中心的多元化。一个城市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城市中心,而这些城市中心的崛起,则是商业推广的必然结果。

以万达广场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将成为这场运动的主力。我们的耐用消费品经销商可以追随这波人流量的红利,抢先在这些位置开店。这些位置的店,主要以形象店和体验店为主,新产品、新功能、新服务的投入,成为品牌和口碑的高地。

比如在日本的东京银座,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苹果就开设有一家规模不小的体验店。这家店不以售卖产品为主,主要是苹果新产品的体验中心。

一楼以新产品的现场体验为主,最新的苹果产品,果粉们都能在这里亲手把玩。

二楼是一个负责品牌和产品培训的放映室,每隔30分钟,就有专人进行一场关于苹果品牌和产品的介绍。

三楼则是需要预约的最新的黑科技产品体验室。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索菲亚等家居订制品牌,也已经开始采用在万达商业广场开店的模式,尝试抓住新一波消费升级的人流。

二、去社区开店

进入社区,无限地逼近消费者。在社区开店,以前还会担心投入产出的问题,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担忧已经有些多余。有些大型楼盘,比如恒大,一个楼盘七八期,等到真正所有业主收房,估计都要十多年,一个门店的装修费早就赚出来了。

在社区里开店,是真正在消费者产生需求的源头开店,当然,消费者仍然可能会去“一逛、二比、三购买”。但是近水楼台,消费者经过比较以后,无论是基于对后期服务的考量,还是沟通的方便,选择社区店购买的概率已经大大提高。现在无论是建材还是家具,或者是家电,在社区开店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个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三、去县城、乡镇开店

随着城市多中心化的发展,传播和广告的成本越来越大。而在乡镇和县城,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几条街、几个人,谁不认识谁,谁不知道谁?这是传播成本最小的熟人社会的特征。

熟人社会有什么优势?就是你在家里刚拉开架势,准备暴揍一顿不听话的儿子,住在县城东头的丈母娘,已经在你家门口敲门喊话“缴枪不杀”。所以在县城里开临街的独立店,相较于在大城市里,存活的难度就低了N个档次,就是因为推广成本低,传播速度快。

另一方面,近郊区的城镇化,县城的扩张,乡镇的升级,都能为在四五级乡镇、县城市场开店的经销商带来更多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仅仅是对于中低端品牌,对于中高端品牌的平民化,同样也是一个巨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