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癫痫相关神经精神病学并发症及神经心理评估

一、癫痫相关神经精神病学并发症
(一)癫痫相关神经精神病学并发症
癫痫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导致的心理后果往往比癫痫发作本身更麻烦。
1.许多心理疾病与社会、文化或个人因素相关,可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获得改善。
2.临床标准咨询小组(CSAG)调查显示患者对自己癫痫疾病关注的程度与不同的区域、年龄及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有关。在成人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禁止驾驶,工作,社交生活,心理因素、记忆障碍和失去信心。在儿童,常见问题是学校和教育,心理因素,社会生活,运动,需要平板电脑,睡觉,监督,玩耍,学习困难。
3.癫痫发作的不可预测性是导致患者丧失自信和自尊的主要原因,并逐渐减弱患者的信心。
4.应该避免过度保护和过度依赖的心理。
5.癫痫患者临床中常见的问题有:死亡、友谊和人际关系,生育问题,孩子的养育,安全、就业、休闲、意外伤害和学校教育。
6.提供相关癫痫知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心理治疗师有义务向患者传达相关的驾驶法规。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以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冲动及多动为核心症状,可以合并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等。ADHD的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表2-1)。
表2-1 ADHD的核心症状
ADHD常共患对立违抗、品行、焦虑等心理障碍,以及学习障碍和抽动障碍。智力低下与孤独症患儿也可伴有ADHD。ADHD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访谈和行为观察。需要尽可能全面的获得儿童发育过程与行为特点、生长与教育的环境,以及疾病史和家族史等。行为量表与神经心理评估可以帮助筛查和诊断。需要对可能的共病进行评估与作出诊断。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检查与测验,诊断依赖于对影响儿童正常生活的异常行为的判断。
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诊断标准有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两大系统。
1.癫痫儿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率
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发生率各研究报道差异很大,约30%(13%~70%),与纳入研究的患儿数量、纳入标准(部分研究将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排除)以及对于ADHD症状的判断标准不一有关。
2.癫痫儿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单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差异
癫痫儿童共患ADHD与无癫痫的ADHD儿童有两点不同:
(1)临床分型部分研究提示注意障碍为主型ADHD在癫痫儿童中明显多于混合型,而一般ADHD儿童中以混合型为主;
(2)性别差异无癫痫的ADHD患儿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为2∶1~9∶1,而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无性别差异。
3.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因素
癫痫与ADHD症状之间的关系并未完全阐明。部分儿童于第一次癫痫发作前即存在ADHD表现,提示很可能存在脑功能发育障碍等共同病因。目前关于癫痫与ADHD共患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也不完全一致:
(1)癫痫/癫痫发作相关变量:
局灶性癫痫与全面性癫痫是否存在ADHD发生的差异不确定;有研究认为额叶癫痫较其他局灶性癫痫更易发生ADHD,且与EEG放电量有关;癫痫发作频率与ADHD的发生亦无确切相关性;癫痫病程与ADHD发生亦无确切相关。
(2)抗癫痫药:
某些药物确实可能存在精神、行为、认知方面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联合治疗或剂量较大时,但患儿对药物的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在诊断ADHD时,需尽可能优化抗癫痫药的使用,避免不合理的联合治疗或过量药物使用。
(3)癫痫合并智力障碍:
合并智力障碍的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发生率更高,但确切的发生率不同研究也很不一致。主要问题是目前缺乏针对智障儿童的有效的ADHD诊断量表。
4.诊断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需注意的问题
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诊断仍需依靠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这两大系统。但需要先排除是否为其他因素所导致的类似ADHD症状,而并非ADHD这一疾病。诊断前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的病史询问。
(2)应由精神心理医生进行评估。
(3)长程EEG以排除频繁的微小发作。
(4)抗癫痫药物血浓度、血生化检查排除由于抗癫痫药物过量或其他生化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钠血症)对认知及行为的影响。
(5)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的行为改变,例如是否存在睡眠障碍等。
5.癫痫患者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主张尽早治疗。中枢兴奋剂哌甲酯是目前最主要的ADHD治疗药物,对于无癫痫的ADHD患儿核心症状的控制率大于75%,但对于癫痫儿童缺少较大规模的对照研究数据。虽然有实验研究认为哌甲酯可能降低惊厥发生的阈值,但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对于发作控制相对良好的患者可以应用哌甲酯控制ADHD症状,但对于发作频繁的患儿目前尚有争议。其他治疗ADHD的药物例如盐酸托莫西丁等对于癫痫共患ADHD的治疗更加缺乏临床研究数据。在兴奋剂治疗前,应该记录基础癫痫发作情况及抗癫痫药物血浓度,并在药物治疗后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变化,与家长充分沟通。除药物治疗外,强调综合治疗,包括环境、心理社会治疗,识别有无共患其他心理问题(如:焦虑、抑双相情感障碍等),也应给予相应干预。
(三)癫痫与抑郁障碍
癫痫患者中抑郁障碍患病率高达30%,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5~20倍,癫痫患者的自杀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共患抑郁障碍的癫痫患者发生耐药性癫痫的概率也更高。
癫痫与抑郁共病与遗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发生机制涉及神经生化、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目前认为海马硬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缺陷、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及传递异常及细胞内转导通路异常均可致癫痫共患抑郁障碍。
根据癫痫与抑郁发作时间分布,可分为发作前期、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及发作后期抑郁。发作前期抑郁常于癫痫发作前数小时至2天内发生,报道少;发作期抑郁主要见颞叶癫痫患者,发生率达10%,常被当成发作先兆;发作间歇期抑郁出现在两次癫痫发作之间,患病率达40%~60%,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样化;发作后期抑郁于癫痫发作后1小时出现,可持续至癫痫发作后15天,多见于额颞叶癫痫,发生率仅次于发作间歇期抑郁。严格意义的癫痫共病抑郁障碍不包括以抑郁症状为表现形式的癫痫发作。
证据推荐对癫痫合并抑郁的患者在服用AEDs的同时积极采用抗抑郁药物,并且可以辅以其他非药物治疗。其中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可明显改善癫痫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对其癫痫发作影响不大。癫痫患者添加抗抑郁药治疗时要注意与抗抑郁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尽量选用低剂量且药物相互作用小的抗抑郁药。某些AEDs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也有稳定情绪作用,对合并抑郁症的癫痫患者在不违背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可首选这些药物作为单药或添加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电休克治疗往往有效;迷走神经刺激术可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现认为也可用于药物及电休克治疗效果均不佳的抑郁症。心理治疗不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可能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具体的心理治疗方法应该由精神科医生做出决策,并尽可能让患者家属理解和参与。
(四)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是以焦虑症状为核心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见癫痫共患焦虑障碍类型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强迫障碍。可依据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做出诊断。
癫痫患者共病焦虑障碍很常见,为14%~25%。与边缘系统、GABA受体功能、钙通道的调控改变和社会心理影响有关。
癫痫共病焦虑障碍应用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心理疗法治疗有效,药物合并心理治疗是共患焦虑障碍的最优选择。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对共病惊恐障碍、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障碍以及广泛性焦虑障碍均显示疗效,苯二氮䓬类药物对共患广泛性焦虑障碍、三环类抗抑郁药中的氯米帕明对共病强迫症疗效较好。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所有共病焦虑障碍的治疗,特别是慢性焦虑。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调整、短程的针对症状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尚在探索中。
抗抑郁药可能诱发癫痫。不稳定癫痫患者应避免使用,抗抑郁药使用中出现癫痫发作需停用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使用建议由神经科医生与精神科医生共同参与进行。
(五)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基本特征,发作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或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可依据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做出诊断。癫痫患者约10%可以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是正常人群的7倍。
共病患者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较突出的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欣快和夸张。情绪稳定性不良和激惹性增高表现突出,可以在没有明显外界刺激和没有明显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暴发性的激情发作和攻击行为。可有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性病程特点,也可自行缓解或慢性化。
共病患者在适宜的抗癫痫药治疗基础上选择情感稳定剂治疗。药物加减量宜缓慢,并检测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共病双相抑郁的患者可在情感稳定剂充分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抗抑郁药改善抑郁症状。
癫痫共病双相情感障碍中锂盐使用应慎重。锂盐对癫痫阈值有潜在影响,锂盐合并卡马西平或抗抑郁剂也有不良反应发生,使用中要定期监测血锂浓度。精神药物使用建议征询精神专科医生的意见。
(六)精神病性障碍
癫痫共病精神病性障碍(psychotic disorders)是指癫痫患者同时患有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或综合征。以精神病性症状为表现形式的癫痫发作不属于癫痫共病。癫痫患者共病精神病性障碍可达4%~30%。家族精神病病史阳性、伴有神经发育异常的患者共病多见。
癫痫类型、发作形式与共病精神病性障碍有关。颞叶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常见精神障碍;长病程者、局灶性发作精神障碍较多见;精神障碍可能与某些抗癫痫药使用有关。
共病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与癫痫的治疗密切相关,适宜的抗癫痫药仍应继续使用。癫痫后精神障碍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可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癫痫发作间期精神障碍可能需要在精神专科医生的参与下较长时间的抗精神病药治疗。
共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取决于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一般要小量起始缓慢加量;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关注对癫痫发作阈值的影响;加药或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药应监测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变化。
共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时间与精神症状的发作和持续时间有关,一般认为症状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可以考虑缓慢减量,若为多次发作用药时间更长。
共病治疗决策还取决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对生活的影响。若患者的精神症状并未影响正常生活,社会心理功能依然保持,可以暂不用精神药物;若患者完全沉浸其中并会因此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有必要使用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使用建议由神经科医生与精神科医生共同参与进行。
二、神经心理评估
神经心理学是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一种科学。人们需要了解人脑是如何反应外界环境中的失误,如何反映社会显像管,如何产生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活动与大脑的生理活动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神经心理学则正是把脑当做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来研究脑和心理或脑和行为的关系。它把人的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智力、行为和脑的功能结构之间建立了量的关系,用标志脑功能结构的解剖、生理、生化的术语来解释心理现象或行为。
临床神经科就诊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脑部的病变,神经科的检查主要针对的是感觉、运动障碍,以及病理反射,而对于更为具体的涉及大脑皮质的那个区域的定位的诊断,主要靠的就是神经心理检查,因为神经心理学检查主要针对的是大脑皮质不同部位损伤后所出现的相应症状,通过各种神经心理症状的分析,可以准确定位。
目前癫痫领域对于功能定位的神经心理测试运用较多,无创检查中认知神经心理功能的测试运用较为广泛。认知神经心理功能是现代心理测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脑功能评估以及研究脑与行为关系的一类心理测验方法。
(一)主要内容
内容涉及脑功能的各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和思维等。
(二)临床应用
1.明确抗癫痫药物对患者神经心理的影响,包括智力、记忆力水平、认知功能、人格改变、发作担忧等。
2.抗癫痫药物疗效的评价。
3.外科手术前后心理评估,有助于手术疗效的判断。
4.确定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和大脑优势半球等。
(三)测试选择原则
测试选择原则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大脑损伤后患者的脑功能缺陷。提供有助于探讨大脑认知的研究和疾病诊断的可靠信息。可以根据病史、神经病学检查和神经心理学知识来选择恰当的测验方法。
测验左半球功能的测查方法包括各种类型的言语测验和语文作业,以及测定抽象思维的那些测验方法如:各种失语症和言语测查,韦氏量表中言语测验、言语记忆测验、算术运算等测验。测定右半球功能的测验可选用那些与空间知觉和定位、具体思维有关的一些测验作业。如Benton视觉保留测验、触摸操作测验、选择测验、人面认知测验。
【特殊病例】
顶叶功能缺失的患者在神经心理检查中可以发现顶叶视觉忽视症,即对某侧视野的物体视而不见的一侧空间忽视症状,多见于脑后部尤其是非优势半球顶叶、额叶内侧面及背外侧面的病变。在MOCA测验中复制立方体执行功能差(图2-44,图2-45)。
图2-44 王某,男性,病史13年
A. MRI显示左侧顶叶海绵状血管瘤;B.进行MOCA测试中患者不能按照图形复制立方体
图2-45 连线测验
额叶病变或受损的患者,在连线测验执行功能中存在功能缺失,正确连线应为:①→甲→②→乙→③→丙→④→丁→⑤→戊

(陈俊喜 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