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明疼痛学
- 艾登斌 谢平 许慧主编
- 3700字
- 2020-08-28 22:46:53
第四节 神经节阻滞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
(一)应用解剖
1.颈部交感神经干
位于颈血管鞘的后方,颈椎横突的前方,一般每侧有3个交感节,分别称颈上、中、下节。
(1)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梭形,位于C2~3横突的前方。
(2)颈中神经节位于C6横突处,有时缺如。
(3)颈下神经节位于C7横突前方,椎动脉起始处的后方,常与T1交感神经合并呈星状,故名星状神经节或颈胸节。
2.星状神经节
位于C7横突基底部前面至第1肋骨颈前面,斜角肌内侧,肺尖上方。其毗邻有肺尖、斜角肌、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等。
(1)星状神经节发出分支经灰交通支连接C7~8脊神经和T1脊神经,并随之分布至头颈及上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还发出分支至邻近的动脉,形成锁骨上动脉丛、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椎动脉丛,沿这些动脉分支分布于头、颈和上肢的平滑肌及腺体,椎动脉丛沿椎动脉上行进入颅腔,与起自颈内动脉的神经丛汇合。此外,颈交感神经节发出咽支,直接进入咽后壁,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咽支共同组成咽丛;星状神经节发出的心下神经沿锁骨下动脉后方、气管的前方下降,加入心丛,参与支配心脏活动。由此看出,星状神经节的直接支配区有头、颈、肩、上肢、脑膜、眼、耳、鼻、咽喉、汗腺、泪腺、腮腺、舌下腺、心脏血管、肺、支气管及胸壁等。
(2)星状神经节具有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①增强心肌收缩力;②增加心率;③收缩冠状血管;④扩张支气管;⑤增加腺体分泌;⑥扩瞳;⑦松弛睫状肌;⑧促进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⑨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⑩增加红细胞等。
(3)星状神经节阻滞由于阻滞部位的节前和节后神经纤维功能受到抑制,分布区内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心血管运动、腺体分泌、肌肉紧张、支气管收缩及痛觉传导也受到抑制,这些外周作用一直被用来治疗头、颈、上肢、肩、心脏和肺部的一些疾病。
(4)近年来,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以上外周作用外,星状神经节阻滞还通过下丘脑机制对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调节作用,从而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而星状神经节阻滞已广泛应用于许多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治疗。
(二)操作方法(从右侧为例)
1.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簿枕或不垫,稍伸展颈部,令患者微张口,以消除肌紧张,在胸锁关节上方2.5cm(即两横指)处,正中线外侧1.5cm处,相当于C6横突或C7横突为穿刺点。
2.常规消毒皮肤,先用左手示指或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内缘把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与气管分开,在穿刺点处用5号或7号穿刺针垂直刺入2~3cm,触及骨质,表明针尖已达C6或C7横突基底部,退针0.2~0.4cm后固定针头,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或阻滞液5~10ml。
3.穿刺时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如未触及骨质而出现上肢放散感,说明进针过深,已经从横突间穿入,应调整针的方向后再行穿刺。
图3-2-8 星状神经节体表定位
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的标志为阻滞侧出现Horner综合征的表现。
(三)适应证
1.头面部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痉挛、栓塞及脑外伤后遗瘫等)、视网膜血管栓塞、视神经炎、角膜溃疡、青光眼、面神经麻痹、不典型面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咬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窦炎、耳鸣等。
2.颈、肩、上肢疾患
颈椎病、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上肢血管性疾病、臂丛神经病变、幻肢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乳房切除后综合征等。
3.呼吸循环系统疾患
哮喘、支气管炎、肺水肿、心绞痛、心神经症等。
4.妇科疾患
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征、子宫或卵巢切除术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女性不孕症等。
5.消化、泌尿系疾病
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阳痿、神经性尿频、男性不育症等。
6.全身性疾病
不定陈诉、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皮肤瘙痒、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多汗症、冻伤等。
(四)并发症及其防治
1.与局麻药有关的并发症
药物误入血管会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少数出现过敏或超敏反应。
2.出血、局部血肿
穿刺过程中误伤邻近血管,可引发出血或局部血肿,尤其是损伤颈部大血管时,应立即拔针压迫止血。
3.气胸或血气胸
穿刺位置过低或方向不正确,可误伤胸膜或肺,引起气胸或血气胸,尤其是右侧胸膜顶较左侧高,更容易损伤。穿刺过程中一旦出现咳嗽、胸痛,应警惕误伤肺或胸膜的可能,出现缺氧或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对症处理。
4.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隙阻滞
是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应注意预防。
5.喉返神经阻滞
表现为患者声音嘶哑,针尖靠近内侧或过浅时容易发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
6.上肢麻痹
系臂丛神经受阻滞所致。
7.星状神经节损伤
有报道多次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发生持续不能恢复的病例,分析原因可能与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损伤交感神经链有关。
二、胸交感神经节阻滞
(一)应用解剖
胸交感神经节主要起于脊髓T2至T5的侧角细胞,支配上肢血管运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其节后纤维灰交通支进入臂丛,经臂丛的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分布于上肢腋动脉节1段以下的各分支。因T1的节前纤维经白交通支在交感干内上行终止于颈上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到头面部血管、汗腺、唾液腺及瞳孔开大肌等处。因此做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只切除T2、3交感神经节,保留T 1交感神经节以防发生霍纳综合征。
(二)操作方法
1.该操作必须在影像显示器引导下进行。
2.术前开放静脉,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和呼吸。
3.患者取患侧向上侧卧位,屈颈弓背,腋下垫一薄枕,以便将胸椎展平。在棘正中线向患侧旁开3~4cm,用记号笔确定穿刺进针点。
4.局麻下用带有标记的12~14cm长,7号穿刺针,先朝椎体方向进针。在影像显示器引导下确定针尖的方向、位置和距离后,调整针体深度标记和进针方向,继续进针深约6~8cm时,针尖触及椎体前外侧缘。
5.经穿刺针注射造影剂2~3ml,显示图像为一条索状,说明针尖位于胸交感神经节附近。回吸无血、无气,注射1%利多卡因5~8ml后,患者可出现一侧灼热感觉,疼痛即刻缓解。
6.密切观察各种生理指征,并随时予以纠正,患侧向上侧卧2~4小时。
(三)适应证
1.适用于以疼痛为主的疾病包括多汗症、交感性神经疼痛(SMP)如灼性神经痛、幻肢痛、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胸壁原发或转移性癌痛等。
2.注射神经毁损药可治疗恶性或癌性交感神经痛。
(四)并发症
误刺入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注药后引起广泛阻滞而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反复穿刺损伤神经导致神经痛;亦有损伤大血管或刺破腰椎间盘的几率,术中应格外小心。尽管治疗中注射药物到位,疗效明显,还应注意可能出现的血压下降。
三、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一)应用解剖
1.腰交感神经干由3~5对腰交感神经节组成,位于腰椎的前外侧,沿腰大肌的内侧缘和脊柱走行。右侧被下腔静脉所掩盖,左侧与腹主动脉相毗邻。
2.腰交感节上与胸交感干相连,向下延伸至盆腔。左右腰交感干之间以横的交通支相连。腰交感节的主要分支有:①灰、白交通支,见于L3~4交感节,灰交通支进入腰神经;②腰内脏神经,是起自腰段脊髓侧角的节前神经纤维,穿过腰神经节后主要终于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丛,并在这些神经丛中换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道器官及盆腔脏器,并有纤维伴随血管分布至下肢,L1-4交感神经节主要分支支配下肢的交感神经。
3.腰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和数目变异较大。但位于L2-4水平的两个节比较恒定,其中腰神经节起重要作用。因此,下肢血管性疾病进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或切断L 2神经节常可以缓解。
(二)操作方法及阻滞药物
1.取侧卧位或俯卧位,下腹部垫枕。
2.取L 2或L 3棘突上缘外侧3.5~5cm处为穿刺点。
3.常规皮肤消毒局麻后,用10cm长7号带标尺的穿刺针垂直皮肤刺入,然后使针与皮肤呈20°,向内侧推进,寻找横突,一般进针3.5~5cm时触及横突,将标记后移5cm,以防刺入过深,然后退针至皮下,稍偏内侧再进针,使针从横突上缘穿过,进针2~2.5cm到达椎体的后外侧面,退针少许,将针尖斜面对准椎体侧面,针尖比刚才略偏外方向刺入,试探针尖已滑过椎体侧面,抽吸无血和脑脊液,注入局麻药5~10ml。拟注入神经破坏剂时,可先注入试验量局麻药3~5ml,观察有无下肢皮温逐渐升高、肤潮红等血管扩张的征象,以确定针尖是否在交感神经节处,确定后再注入神经破坏剂。
(三)适应证
1.下肢血管疾病及伴发的疼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栓塞、下肢难治性溃疡、下肢雷诺病、多汗症及肢端发绀症等。
2.外伤、手术后下肢疼痛
手术、外伤后下肢幻肢病、灼痛、神经炎、下肢水肿等。
3.其他
也可用来预测腰交感神经节切断术的治疗效果。
(四)并发症及防治
除了局麻药毒性反应外,还有以下并发症。
1.局部出血、血肿
因腰交感神经节邻近大血管,穿刺过深有刺破大血管出血的危险。穿刺中,应注意寻找骨性标志,穿刺不宜过深,一旦出血,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蛛网膜下隙阻滞
多因穿刺方向不准确药物注入蛛网膜下隙或药物通过损伤的神经根袖进入蛛网膜下隙所致。注药前一定要回吸,观察有无脑脊液,注药后观察15~30分钟,以防蛛网膜下隙阻滞。
3.腰神经阻滞
表现为单侧下肢暂时性麻痹,原因是由于药物注射到椎间孔附近而未注射到椎体前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