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42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简要病史
例1,男,72岁。头痛、恶心、呕吐1个月,加重1周。例2,男,23岁。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头皮肿物,轻微触痛。12天前出现头痛。
CT与MRI所见
例1,T 1WI(图1-42-1A),左颞顶部类圆形低及等信号肿物(箭),略呈同心圆状,外侧累及颅骨及脑膜(∗),灶周斑片状低信号。T 2WI(图1-42-1B),肿物为稍高及高信号,中央为圆形更高信号,灶周水肿为高信号(箭)。轴位增强T 1WI(图1-42-1C),肿物为不规则环状强化(箭),外侧脑膜明显增厚(箭头)。冠状位增强T 1WI(图1-42-1D),肿物(箭)直接侵犯颅骨(箭头),邻近脑膜显著增厚及不均匀强化(弯箭)。例2,T 2WI(图1-42-2A),右侧颞枕部见跨颅板生长的不规则T 2高信号肿物,最大径6cm,略似哑铃状,颅内部分较大,脑膜血管受压内移(箭),脑实质内移,未见瘤周水肿,邻近头皮及皮下脂肪受压向外隆起。冠状位增强T 1WI(图1-42-2B):上述肿物明显及较均匀强化(箭),其边缘见脑膜尾征(箭头),肿物与天幕右侧缘分界不清。
图1-42-1A
图1-42-1B
图1-42-1C
图1-42-1D
图1-42-2A
图1-42-2B
最后诊断
均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与临床特点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MFH)为脑膜恶性间叶组织来源肿瘤,WHOⅣ级。起源于脑膜间充质细胞。颅内病例罕见,占颅内肿瘤2%以下。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接触放射线、骨折等有关。病理学特点为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及圆形细胞样细胞构成,排列紊乱,可见多形核巨细胞,伴炎性细胞浸润,瘤内可见黏液。好发于中老年病人,男性稍多。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有关,包括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以及侵犯颅骨及头皮所致的头皮肿块,侵犯局部脑实质则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多起自于颅底及脑膜,也可见于颅穹隆与头皮。肿瘤常较大,边界清楚,多有囊变及坏死。由于肿瘤为高度恶性,因此常见颅骨破坏、脑膜增厚,甚至出血,并见肿瘤部分边缘与脑实质分界不清,可见范围不等的瘤周水肿;②CT表现为低及等密度混杂肿块,出血时见高密度,邻近颅骨破坏,板障与头皮下可见软组织肿块,有时可见骨膜反应;③MR影像描述较少,且缺乏特异性。肿物边界清楚,呈分叶状,信号不均匀,与肌肉相比,多为T 1低至等信号、T 2/FLAIR高信号,混杂信号提示肿瘤内有坏死及出血。MR检查的优越性在于能清楚显示肿瘤范围,对肿瘤是否侵犯脑实质及脑膜判断准确。
鉴别诊断
①非典型与间变性脑膜瘤、颅骨脑膜瘤,前两种肿瘤形态不规则,伴颅骨破坏、甚至颅外侵犯与转移。颅骨脑膜瘤以板障为中心,颅内部分较少,或以颅骨为中心呈夹心蛋糕状;②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肿瘤巨大、结构混杂,但瘤周水肿较少或无,常见钙化,很少侵犯脑膜与颅骨;③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病史,强化较均匀,可合并脑实质及柔脑膜转移;④以颅骨侵犯为主者需与其他颅骨局灶性破坏性病变鉴别,包括嗜酸性肉芽肿、单发骨髓瘤、骨巨细胞瘤、骨脓肿及结核等。嗜酸性肉芽肿常见于青少年,骨破坏一般边界清楚、可见硬化缘,内见碎片状死骨。骨髓瘤实验室检查本-周蛋白阳性,常为多发骨破坏,边缘清楚。骨巨细胞瘤典型者膨胀性明显,局部呈皂泡状骨质破坏。骨脓肿或结核临床可有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颅骨结核可出现窦道,影像学可见死骨与骨膜反应;⑤其他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如脑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ing肉瘤,与本病表现类似,影像学鉴别困难。
简要讨论
脑膜MFH罕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若见到以脑膜为基底的混杂密度及信号肿物,伴颅骨破坏及脑膜增厚、出血,病人年龄较大,鉴别诊断时应考虑本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