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23 中枢神经细胞瘤

简要病史
例1,女,21岁。头痛、呕心、呕吐1个月。例2,男,25岁。头痛2个月,枕部为著。
CT与MRI所见
例1,CT平扫(图1-23-1A),左侧侧脑室前角-体部囊实性病变(箭),实性部分为等密度,内见结节状及片状高密度影,左侧侧脑室明显扩大,脑室角变钝,右侧三角区轻度增宽。T 1WI(图1-23-1B),上述肿物实性部分为等及稍高信号(箭),囊性部分为多发低信号。T 2WI(图1-23-1C),肿物实性部分为稍高信号,囊性部分为高信号(箭)。冠状位增强T 1WI(图1-23-1D),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仍为低信号(箭)。例2,T 1WI(图1-23-2A),左侧侧脑室体部稍低信号肿物(箭),内见多发泡泡状低信号,透明隔明显弧形右移,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扩大。T 2WI(图1-23-2B),上述肿物为稍高信号,内见多发泡泡状更高信号(箭)。增强T 1WI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未列出)。
图1-23-1A
图1-23-1B
图1-23-1C
图1-23-1D
图1-23-2A
图1-23-2B
最后诊断
均为中枢神经细胞瘤。
病理与临床特点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是一种发生于脑室内、具有神经细胞分化的神经上皮肿瘤,WHOⅡ级,以往曾误认为少突胶质瘤。特点是位于侧脑室Monro孔附近,边缘清楚,很少侵犯脑实质。本病较少见,仅占颅内原发肿瘤0.2%~0.5%,但在脑室内肿瘤中相对常见(约10%)。病理学上为脑室内分叶状、边缘清楚的肿物,色灰,血供中等,可伴出血与钙化,肿块附着于透明隔及室间隔。肿瘤细胞呈圆形,似少突胶质瘤,但具有神经元分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突触素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Olig-2(-),MIB-1常低于2%。电镜下可见微丝微管及突触结构。常见于20~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或女性稍多。临床表现为头痛、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抽搐、视力异常、内分泌紊乱(压迫下丘脑时)。预后良好。但肿瘤突然阻塞室间孔或出血可导致猝死。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最常见于侧脑室前角或体部附着于透明隔,近室间孔,边缘清楚及分叶,瘤内见多发小圆形囊变,呈泡泡状。肿瘤可延伸至第三脑室,少数双侧侧脑室均受侵,第三脑室者少见,第四脑室内罕见。肿瘤可从很小到巨大、扩展至对侧侧脑室。常见同侧侧脑室或合并对侧侧脑室梗阻性脑积水;②CT平扫为脑室内囊实性肿块,宽基底贴附于透明隔或侧脑室外上壁,肿瘤呈等及高密度。50%~70%可见钙化,呈块状、粗大或结节状,偶见出血。瘤内常见多发小囊变。侧脑室前角或侧脑室扩大。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③T 1WI上肿瘤为不均匀信号,实性部分与脑实质等信号,囊性部分为低信号,有时见流空信号,出血为高信号。T 2WI为不均匀高信号,脑室扩大,钙化呈低信号。FLAIR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T 1WI显示为中度至明显强化,但不均匀。MRS见NAA下降及Cho峰增高。
鉴别诊断
①少突胶质瘤,倾向于侵犯脑皮质,钙化明显,界限不清,增强扫描不同程度强化;②室管膜下瘤(第四脑室较多见,病人年龄较大,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及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见于结节性硬化病人,特点为位于Monro孔附近,室管膜下常见多发钙化);③室管膜瘤,幕上者常见于脑实质内,水肿较明显,易侵犯周围结构,不均匀强化;④脉络丛乳头状瘤,边缘分叶明显,可见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⑤转移瘤,常见于中老年病人,有原发瘤病史;⑥脑膜瘤,见于侧脑室三角区,边缘清楚,密度及信号较均匀,CT呈稍高或高密度,T 1WI为等信号,T 2WI稍高或高信号,可见钙化,强化明显。
简要讨论
CN具有典型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即侧脑室体部泡泡状肿物,一般术前可作出诊断。CT有助于显示肿瘤钙化,MRI则对病变与透明隔、脑室壁的关系显示良好。术后病理学应行电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