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上升。尽管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患者的生存率也有所提高,但其仍是我国乃至全球的第一死因。特别是癌症患者及家庭在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治疗时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给身体造成的痛苦,是癌症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为癌症患者减少疾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纾解家庭压力,做好临床肿瘤康复工作尤为重要。纵览目前国内外已出版的肿瘤学专著,大多致力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对肿瘤康复专业方面则鲜有涉及。面对癌症幸存者的需求,我们缺乏临床肿瘤康复的学科建设,甚至包括肿瘤专科医师、护理团队,均缺乏相对成熟的康复指导。因此,给广大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加务实、专业、系统的肿瘤康复指导,是我们编写此专著的初衷。
2015年11月,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CSGOR)成立,我作为创立者和第一届主委,致力于打造多学科团队合作,联合西医肿瘤专科团队、中医肿瘤专科团队、心理治疗团队、营养治疗团队、护理团队和社会工作者团队,基于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创新发展我国临床肿瘤康复医学学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积极建设肿瘤康复综合服务团队,形成一支具有我国特色的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核心力量。本书的出版便是对于临床肿瘤康复学科建设系列研究的一个成果总结,这是一部基于临床、治疗及经验紧密结合的实用肿瘤康复指导专著,为我国在肿瘤康复研究方面提供了大胆的探索。
本书作者广泛精读国内外文献,不仅站在肿瘤康复医学的新起点上,明确地分析和讨论了肿瘤康复医学在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概念、目标与服务模式、康复评估、康复计划制订及方法等共性方面问题,而且在肿瘤康复过程中大胆提出了全程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模式。从医疗康复、护理康复、心理治疗及社会扶助等角度,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提出了不同的康复指导建议。我们还邀请了全国各地奋战在肿瘤一线的青年才俊加入编写队伍,部分作者们对美国知名的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中心、M.D.安德森肿瘤中心、梅奥医学中心的肿瘤康复模式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收集最新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单病种从流行病学、病理分型与分期、诊断与治疗、全程康复评估与制订等方面进行了逐一精辟论述,部分作者结合中国特有的中医中药医疗体系,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的要求,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肿瘤康复全程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我们的目的在于为患者从癌前病变期、诊断期、治疗期直至终末期的全程康复提供支持与帮助,相信一定会使肿瘤专科的同仁和护理工作者受到启迪,帮助肿瘤幸存者更好地回归自我、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成为肿瘤康复医学的领跑者。
本书分为总论和单病种各论两个部分。在总论中,主要介绍肿瘤康复医学的国内外发展史、概念目标与服务模式及康复评估,结合中医学、心理学、运动学、护理学和营养学等多学科知识,提出具体的康复方法,并对肿瘤本身所致的症状及治疗中的并发症做了详细介绍。在各论中,主要介绍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分期和最新治疗进展,对围术期、围放化疗期的并发症的防护、治疗后随访期及晚期等康复问题逐一进行精辟论述。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架构,让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对肿瘤康复形成系统的概念,对实际临床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本书的另一位主编——陈俊强主任,呕心沥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校对、查重和排版,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的博士研究生孙凌云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中心跟随整合医学部主任毛钧教授学习一年,为此书的理论构架奠定了基础。工作在英国圣詹姆斯利兹大学的李文卿教授提供了肿瘤康复先驱英国模式的具体内容,为本书撰写提供了宝贵内容。秘书刘群也为本书的出版做出很大贡献。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我们肿瘤内科的巨擘孙燕老师,亲自执笔为本书作序,殷殷期望与教诲让我终身受益。
由于编者们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短促,书中一定会有不尽完善之处,祈请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再版时予以改进。

杨宇飞

2018年5月